鉴别名画-指数下降函数

今天聊聊指数下降函数的应用

常见场景一:核辐射/半衰期

放射性原子衰变至原来数量一半所需的时间,放射性原子数量越少,辐射影响越小。

例如一种原子的半衰期为1小时,1小时后其未衰变的原子会剩下原来的1/2,2小时后会是1/4,三小时后会是1/8...

原子数量下降的程度,符合指数下降函数特征,下降比例一样(1/2),但是在开始阶段,减少的数量的巨大的,明显的,越到后面,数量减少的越少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百亿年。

(Po)215:0.0018秒

(Bi)212:1小时

(Cs)137:30年

(Pu)239:24000年

(U)235:7.1亿年

(U)238:45亿年



常见场景二:股票市场连续跌停

假设初始价格是2000,每天下跌比例都是10%,但是股价损失的金额是从大到小

如果是垃圾股,尤其是当股价低于1元的时候,那么股票下跌0.04元,就可以跌停。。。 更加的不明显



常见场景三:考古/鉴宝

碳14鉴年法——通过碳14原子衰变的规律,来鉴定文物/生物存在的年份。

碳是建构生物的基本元素,所有生物体内的碳元素中,都含有固定比例的放射性碳14原子。生物死亡后,不再从外界吸收新的碳元素,体内已有的放射性碳14原子仍继续衰变,科学家就是通过这个半衰期,来鉴定年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跌停   半衰期   放射性   名画   原子   函数   场景   元素   比例   数量   指数   小时   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