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两湖六荡之间,瞧瞧水乡人家生活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
播出内容:《沙沟——千年古镇 渔歌悠扬》
播出时间:2023年1月11日(周三)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湖荡之中 稻香鱼肥

“百六十里荷花田,几千万家鱼鸭边。”这是清代诗人郑板桥在他的诗歌《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中描述的水乡风貌。而这稻香鱼肥的景象,说的便是江苏兴化一个名为沙沟的地方。

沙沟处在兴化、盐都、建湖、宝应、高邮的交界处,因地势低洼被叫作“锅底洼”。洼地积水成湖,湖浅处称为荡,水网密布的沙沟镇,因此也有着“两湖六荡”之说。

在这片湖荡之中,散布着17个村庄。依托着湖荡中丰富的物产,2021年,沙沟镇渔业总产量超过2万吨,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在10亿元以上。


通融谦让 合作共赢

老孙是沙沟镇的养殖户,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养鱼,一家人的生计都在鱼塘里。

去年夏天,由于天气原因,老孙的一塘金银鲫长势不是很好,再加上行情不是很稳定,老孙的鱼不太好卖。为此,老孙找来了镇上的“渔经纪”老姜。

在老姜的多方沟通下,终于联系到一家垂钓园,愿意收购老孙的鱼。不过,对于这批鱼的价格,老孙和老姜的心理预期有点差距。

几番拉扯之后,两人决定各退一步,定下了一个既不让老姜吃亏、又不让老孙赔本的价格。

秉持着有取有舍,通融谦让的经营理念,沙沟人的渔业养殖产业得到稳步发展。2021年,沙沟镇淡水鱼交易额高达50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7000元。


转型升级 “藕虾共生”

传统的塘鱼养殖给沙沟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也潜藏着危机。

长期的塘鱼养殖,严重破坏了水塘的生态,鱼群开始频频翻塘,渔民们的收入大打折扣。这让大家意识到,传统养殖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

2007年,沙沟镇官河村的一些村民开始把原本养鱼的水塘清理出来,种上了荷藕。

只要行动起来,就会有改变。一两年后,不仅村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荷藕带来的经济价值也丝毫不输当初的塘鱼。

后来,又有村民在藕田里套养了小龙虾,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以给藕田当肥料,腐烂的荷叶则成为小龙虾的饲料。

这样的养殖方式,不仅减少了对水塘环境的破坏,还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收益。据当地村民说,效益好的时候,一亩水塘的纯收入就能有五六千元。

如今在沙沟镇,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在从事“藕虾共生”的相关产业,每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


退圩还湖 让子孙后代有依靠

官河村的改变,让整个沙沟镇开始重新思考人和水的关系。

2017年,沙沟镇开始了“退圩还湖”的整治行动。做了几十年护河员的老黄,参加了这次行动的动员工作。

然而,要让养了这么多年鱼的人改行,绝非易事。老黄走访的第一户人家,是从事了30多年养殖业的老卜。不出所料,第一次上门,他就吃了闭门羹。

为了做通老卜的工作,老黄跑了一趟又一趟。时间久了,老卜也渐渐意识到,这片湖荡确实到了必须保护的时候,舍不下自己的一小片鱼塘,丢掉的就是后世子孙的依靠。

最终,老卜主动找到了老黄,表示愿意拆掉自己的鱼塘。不仅如此,他还配合老黄动员村里其他渔民,说服他们一起加入到保护家乡环境的行动中去。

如今,六年时间过去了,老卜所在的洋汊荡褪去了往日疤痕累累的模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久违的东方白鹳。

改变的不仅是古老的湖荡,还有渔民们的生活。如今,上了岸的渔民住进了镇里的新居,政府还对他们进行了就业技能培训,安排了新的工作。

今晚20:00,走进江苏兴化沙沟,看水乡人家生活,感受取舍的智慧。

编辑 | 王琳艳

制图 | 刘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两湖   兴化   香鱼   鱼塘   水塘   谦让   渔民   江苏   水乡   村民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