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最佳足球电影,足球史上的奇迹

我时常给朋友推荐,人生低谷期必看的一场足球比赛——伊斯坦布尔奇迹。

网上有很多影像资料,不论你是否看球,我都建议去看比赛剪辑。

2005年5月25日,利物浦在欧冠决赛中,半场3球落后于意甲劲旅AC米兰。

当时上半场结束,

几乎所有人都丧失了斗志,

现场的球迷也气势低迷,

足球真的是一项很容易泄气的运动。

很多大赛中我们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一支队伍散架了。

因为失去了希望,就会越来越溃不成军。

决赛场上连丢三个球,基本上相当于提前宣布了失败。


结果,下半场第54分钟,杰拉德头球破门,利物浦的反攻号角就此拉开。

进球后的红军队长挥舞着双臂,重整旗鼓,简单的动作,让队友们振作起来。

随后,仅仅6分钟,

利物浦就将比分追平为3-3

其实之后的AC米兰,很快又夺回了进攻的主动权。很多次破门的机会摆在眼前。

奈何,命运女神没有再给他们任何机会。



比赛进入加时赛,双方仍未能分出胜负,不得不进行点球大战。

最后利物浦点球获胜,成就了经典的大逆转。


利物浦官博曾发布了一条感人的球迷留言——

「14年前伊斯坦布尔之夜,我的欢呼声吵醒了妈妈。

妈妈问我:你有病啊?看个破球瞎激动什么!?」

「今天的安菲尔德之夜,我的欢呼声吵醒了老婆孩子。

女儿走到客厅,揉着睡眼问我:爸爸你怎么哭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利物浦队的球迷,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史蒂芬·杰拉德完全长在了我的审美上。

在他退役前的那几年,因为体能等问题,受到了各种回传失误和滑倒的羞辱。

但这就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的足球场上的英雄迟暮。


在任何竞技运动的赛场上,年龄都是残酷的。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似乎刚刚才听到小将C罗、小将梅西这样的词,转眼这些人都要奔40岁了。

图片来自微博@CDBarca

也许吧,风华正茂的足球小将,终究会变成潦倒不堪的落魄老将,

杰拉德退役前,面对年轻球迷的嘲讽,大多时候我都报以淡然。

因为我曾“陪他”越过人生巅峰,这是一种私藏的幸福。


我相信没人能不被足球直播的气氛感染,这也是为什么,足球始终是世界第一大运动。

它影响着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

有人靠足球拼命挣扎出贫民窟;

有人靠足球走出战争的阴霾;

有人靠足球重燃斗志、找回信念;

有人靠足球团聚、重逢、寻根;

当然了,也有人靠足球发财或者入狱。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部德国老电影,就是足球相关的——《伯尔尼的奇迹》(DasWunderVonBern)

我们也借着世界杯的热度,重温一些经典故事。

01

这篇文章下笔的时候,德国队已经结束了本届世界杯之旅,遗憾返程。

但《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的背景,却是德国足球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奇迹。


1954年,联邦德国(西德)足球队在瑞士打入世界杯决赛。

决赛在伯尔尼的万科多夫体育场举行。


但是在小组赛上,他们曾3:8输给匈牙利,这实在太震撼了。

这样的比分一出炉,几乎没人相信德国能夺冠。


1954年世界杯的赛制很奇怪,小组赛并不是完全的单循环,每个球队只和两个对手比赛。

而一旦出现平分,则要加赛一场。


而德国就赶上了这样的事,他们和土耳其都是一胜一负,所以要再打一场。

那时候的世界杯,只有来自4大洲足联的16支球队参赛,

加赛中,德国7:2大胜土耳其,并成功进军八强。


1954年7月4日,德国队在决赛再次会师匈牙利。

刚在小组赛8:3大胜德国的匈牙利队,却在决赛中两球领先的情况下被联邦德国3-2逆转击败。


从0比2到3比2、从3比8到3比2,德国队不可思议的翻身而起,打倒了匈牙利巨人,创造了世界杯历史上最神奇的决赛。

此后,德国足球队深陷“兴奋剂”风波,据说不少球员付出了惨痛的健康方面的代价。

不过,这场被载入史册的决赛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有人将其称之为“伯尔尼奇迹”。



而在电影里,故事开始于这次世界杯的开幕之前。

1954年春天,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的鲁尔工业区。

几个孩子在焦急地等待德国联赛的比赛结果。

通过送信的方式,孩子们得知,亚琛对阵埃森,比赛结果1:0

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都位于鲁尔工业区,人口众多。

虽然对足球充满热情,可那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家庭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视机,只能传信或者捎口信。


听闻自己喜爱的队伍埃森队输了比赛,

11岁的小主角马蒂亚斯(马特斯)非常失落。


马特斯家有四口人,除了他之外,还有妈妈、姐姐和哥哥。

这一家人之间,似乎也些“隔阂”。

孩子们都大了,妈妈经营一家酒馆,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还有两个正值叛逆期。

妈妈希望哥哥布鲁诺去工厂工作,但哥哥热爱的是音乐。


而妈妈也不理解马特斯,为什么会为了比赛难过。

马特斯有一个好大哥叫拉恩,是亚琛队的一位足球运动员。

他们关系非常好,这句flag也记好。


虽然有些许隔阂,但马特斯的一家人生活还算不错。

家庭还算温馨,不过这份平静很快被一个人的归来打破了。

02

父亲回来了。


父亲理查德是一位德国老兵,他在二战时参军。

在一次与苏联军队的战斗中被俘,这一走就是11年。


11年,实在发生了太多的变化,那时候的马特斯还在妈妈肚子里。

姐姐英格里德还是个小女孩儿;妈妈克莉斯塔也年轻动人。


而此刻,一家人去车站迎接,父亲甚至错把女儿当作妻子。

在这个接站的过程中,还拍了一位老奶奶寻亲的场景。

她举着自己与爱人的照片,那时他们还很年轻,是一对幸福的爱人。


回家了自然是好事,只不过一家人早就生疏了。

因为脱离社会时间太长,理查德看不惯子女的言行举止,到处找茬。

外面的世界飞速发展,他不仅脱离亲情,还脱离了现实生活。

很多事情也都力不从心了。


1954年5月26日,联邦德国足球队开始集结球员开始集训。

他们即将前往瑞士,参加第五届足球世界杯。


为了招揽更多的顾客上门喝酒,妈妈花费重金买到一台黑白电视。

准备在店里转播世界杯赛事,其实现在很多烧烤店和酒吧也是这样做的。


这届世界杯,是历史上首次采用实况转播,但并非全球同步直播。

虽然只是转播,但还是有将近9000万人通过400万台电视观看了世界杯比赛。

甚至带动了电视机在全球的销量,电视足球的时代由此开始。

片中很多画面也是用的关于这次世界杯的纪录片的真实画面。


父亲理查德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在矿场好好工作,拿到一笔可观的补偿金。

作为男人,他可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妻子不必再这么辛苦的经营酒馆。

他们可以卖掉酒馆,妻子安心照顾孩子。

结果第一天工作,就遇到了大麻烦。


理查德有严重的战后创伤,根本无法适应幽闭的环境和采矿机器巨大的噪音。

然后还把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

不让女儿穿漂亮的裙子跳舞;


批评小儿子根本没有足球天赋;

父亲与小儿子马特斯的互动是最有意思的,因为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陌生人。


既有些生疏,欲言又止;

又有些亲近,试图传授些什么。


不止矿场的工作受阻,理查德的战争俘虏补偿金也出了问题。

他曾经从厨房里偷过一罐红糖,但是当时他已经快饿死了。

他曾亲眼看到几百个战友活活被饿死,他只是在想办法活下来。


其实,他大可以不必努力了,酒馆的生意足够维持这个家的生计。

可是作为一个上过很多次战场的退伍军人,理查德认为自己对这个家庭的意义绝不能止步于此。

这个情绪是很复杂的。


战争带来了很多的痛苦,此时的他很需要家人的温暖和爱,修复阴影。

可他依然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不想示弱,想要为这个家出力。

心里充斥着对于命运不公的呐喊,也充斥着对于未尽的家庭责任的愧疚。

同时,他又很自卑,生怕自己变得一无是处。

生怕在这个家里没有任何存在感,生怕社会不接受他,家人不接受他。


把一切都搞砸了的理查德灰心丧气。

与此同时,德国队在赛场上也以3:8的成绩输给了匈牙利。

马特斯在被父亲呵斥之后准备乘火车去瑞士,又被抓了个正着。


笨拙又不懂得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弄巧成拙,甚至动用武力。

他不觉得杀了儿子的兔子做晚餐有什么过分的,毕竟他曾经差点被活活饿死。

他也不觉得儿子为什么要为足球队祈祷,毕竟教堂是神圣的,应该祈祷和平和安稳的生活。

此后,一家人的矛盾终于被点燃了。

关系跌入谷底,自然就要开始反弹。

03

在大比分败给匈牙利之后,德国在最后一场加赛中战胜土耳其,获得了进军八强的资格。

父亲也在与母亲和神父的深入谈话后,尝试修复自己与这个“陌生家庭”的关系。


终于,决赛来了。

对手是曾让他们丢了8个球的匈牙利队。


理查德驾车带着儿子马特斯来到瑞士伯尔尼。

11岁的马特斯,与如同父亲一般的“老大”拉恩在球场上四目相对。

还记得那句话嘛?

“只要你在身边,我就可以扭转比赛。”


比赛的最后几分钟,拉恩打进了逆转比赛的进球。

在0:2落后的情况下,德国队在伯尔尼逆风翻盘。


镜头划过之前出现过的种种画面:

大街小巷、孩子们的球场、废弃的工地、破旧的房屋,如今都空无一人。

一片安宁中,唯有电视转播和广播的解说声。


小男主马特斯生命中重要的两位男人,也在德国队荣誉归来的火车中相见。

这一次握手虽然冷静而短暂,但却充斥着两个男人的爱以及感激。


手握着大儿子布鲁诺写给自己的信,理查德哭得像个孩子。


而在电影的最后一幕中,载着凯旋而归的世界杯英雄的列车在夕阳中驶向远处。

铁路两边是充满生机的翠绿与金黄,此时字幕打出了:“德国的经济奇迹也由此开始……”


《伯尔尼的奇迹》不仅是一部让人热泪盈眶的温暖家庭剧,更是一部见证德国战后重建历史的故事。

这段历史帮助很多德国人走出了创伤、弥合了裂痕、重拾了自信。


足球对于德国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界了。

它更像一个强心剂,给了二战之后百废待兴的德国无尽的信心。

关于反战的内容我们就不谈了,毕竟这次的主题是足球和世界杯。

我出生在山东,大概十岁开始看球,本命球队是山东鲁能,前山东泰山将军队。

也经历过晚自习在学校听广播,直播足球比赛的阶段。

那时候的中国足球跟现在是一个东西,也不是一个东西,你真的也很难描述清楚区别。

我很少有机会可以秀一下自己私藏,感觉今天是个不错的机会。


1994-1995赛季,广东电视率先在国内直播英超联赛。

所以时至今日,广东地区仍然拥有着庞大的中国英超球迷群体。

而全国范围大面积直播中超比赛,大概要到2002年左右了。

也正因如此,我见过20岁的杰拉德那种无比稚嫩的脸,和振奋人心的伊斯坦布尔奇迹。


学生时代最有时间熬夜看球了,年龄大了反而很少关注联赛。

随着英格兰国家队戴稳了“三喵军团”和“欧洲中国队”的称号;

也随着杰拉德离开利物浦,最后宣布退役。

我对于足球的热衷,可以说基本止步于2015年左右。


我很难想到足球带给我哪些热血的、坚毅的人生指引,没有什么高级的、深沉的思想升华。

在我的青春岁月里,足球于我而言就是回忆的承载。

作为每个成长阶段的记录,回忆中的某个闪光点,烙印在我十几岁的青春期里。

回想某一场比赛,我可以清楚的想起:

那一天同学们如何热火朝天地讨论;我在凌晨的QQ群里发了起床看球的信息;

那天,英格兰球员在葡萄牙门将里卡多面前的不安与焦虑;我跟同学们之间的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们还“赌球”,赌五串麻辣串,一个肉夹馍,甚至两根圆珠笔。


你要问我看球有什么意义吗?我确实说不出什么意义。

但是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

这些东西,就是我曾热血过的少女时光的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伯尔尼   拉德   联邦德国   理查德   利物浦   匈牙利   足球   世界杯   德国   父亲   奇迹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