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人攻占襄阳?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近日,在南阳【大宛楼市】的平台上,发布了一篇《跨年夜,3万南阳人攻占襄阳》的文章。近一半南阳人攻占襄阳华侨城,让年末的襄阳,火了一把!

整个停车场全是豫R大军。究竟有多少南阳人跨省杀进了襄阳,这是一个谜。有人说1万,有人说是3万,有人说9万。具体数据,暂且不议。

绚丽的烟花点亮华侨城的夜空,火树银花、灿若星辰……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手机,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妙的时刻。元旦假期,华侨城成为襄阳最火爆的景区,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赏烟花。

襄阳的旅游收入,南阳人做了多少贡献?南阳的旅游收入,襄阳人做了多少贡献?单从2023跨年夜来看,就很显而易见了。游客最现实,只会用脚投票。用真金白银投票。好不好玩,有没有人气,能不能拉动消费,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旅产业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按往年来说,南阳在旅游上碾压襄阳,人均消费是襄阳的1.5倍。南阳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大多分布于西峡、淅川、南召、内乡等各个县域,自然山水景观为主。而襄阳周边县城旅游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力。两个兄弟城市在文旅方面,从来都是摩拳擦掌、比学赶超的。

特别在三国文化的打造上,南阳和襄阳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诸葛亮这个IP,南阳的卧龙岗,襄阳有古隆中。说起来有一个方面很有趣,就是往往两地交界的地方,总是因为古今地名和管辖区的变化, 产生了名人的归属问题,从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发展旅游业,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此风愈演愈烈。


这几年,襄阳各个产业强力支撑,助力文旅行业的发展,南阳文旅也在奋起直追。但不能否认的是,襄阳与南阳的差距已经拉开,短时间内望尘莫及。


文旅融合,激发市民出游意愿

在此次2023年元旦小长假期间,襄阳地区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双增长。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较2022年同比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

襄阳以“襄阳好风日 大美在襄阳”为主打品牌,在全域、全季、全力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春季“襄城无处不飞花”,杏花节、花朝节、牡丹节让你沦陷在花海;夏季“流光夜”,“北街八点半”“唐城八点半”“603八点半”处处闪亮;秋季硕果累累,“襄城无处不飘香”;冬季“雪落襄城”,可到襄阳古城、习家池、摩崖石刻邂逅传奇。可谓一年四季,都有好去处。

襄阳市古城北街,灯光璀璨,独特的建筑风貌,吸引了众多市民来此休闲游玩,欣赏古城夜景,品尝选购特色美食。

唐城文化产业园、东津新区华侨城奇幻度假区、汉江游轮夜游等襄阳文旅产业全方位展示近年来襄阳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唐城景区,游客同样沉醉在夜色中。气势恢宏的仿唐式建筑在万盏宫灯的映衬下更添神秘感,轻歌曼舞、市井杂耍,共同勾勒出大唐盛世繁华。浩浩荡荡的马队、大气端庄的唐风乐舞、异域风情的歌舞及精美绝伦的服饰,营造出盛世唐城穿越之旅的不眠之夜。

枣阳的汉城,游客尽情感受着楚风汉韵……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等28项民俗互动体验项目,与汉代皇城市井风貌的街区,复现了东汉光武中兴的风貌,彰显了枣阳传承历史文脉的独特魅力。

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首开项目奇梦海滩开园迎客;跟随其后,中国首个陪伴式亲子乐园奇趣童年、中国首个宇宙探索主题乐园奇幻谷逐步开业,“文旅航母”扬帆远航。

冰雪项目、温泉项目成为冬季热点,横冲国际滑雪场因雪量大、雪期长、雪质优的优势而备受游客青睐。新升级的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云海汤泉户外泡池成为襄阳旅游热门目的地。

乡村游受青睐,堰河民俗年货节、班河大峡谷围炉煮茶、篝火晚会等融合农业生产、民俗风情、乡村景观、村庄居所、乡村人文的旅游羡慕让游客在恬淡、悠远的乡村寻找“复得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文旅N+助力市场回暖

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深度相融,涉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政策、资本、产业、市场,从“牵手发展”迈向“深度相拥”。

位于襄城昭明台四楼的兰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开馆,是襄阳首家戏曲艺术博物馆。600平方米的展馆处处透着雅致和戏韵,凤冠霞帔、史料照片……无一不是刘冰的个人珍藏。“北街的文化味儿更浓了!”“到北街休闲观光还可以欣赏到高雅的戏曲艺术,真好!”人群中传来啧啧赞叹。在襄阳,像兰凤戏曲艺术博物馆这样的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六〇三文创园内,熊银匠银文化展览馆欣赏熊银匠百年历史传承的图片实物等近500件展品,近距离感受汉水流域银器文化的传承脉络。在樊城记忆生活馆,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将游客的思绪瞬间带入老樊城的四合院,牌匾、瓦当、会馆砖、邮政自行车……让人回忆起童年的时光。

比民间博物馆更早进入“旅游圈”的是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2016年,建设路21号破茧成蝶。依托“工业遗存”,以“文化创意”为主题,在保留工业建筑钢筋铁骨的同时,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改造成游客争相打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此后,银河运动公园、六〇三文创园、“建设汉江”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文创园层出不穷……工业文化与休闲旅游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全面提速,襄阳市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新馆位于襄城凤凰山冲,三面环山,环境优美,建成后不仅是襄阳重要的建筑地标,还与周边习家池、唐城、岘首亭、伏羲雕像等景区、景点相呼应。


位于东津新区的襄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大型公共文化场馆的提档升级,必将为襄阳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文旅融合,激发市民出游意愿

近日召开的政协襄阳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肩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带着基层百姓的心声,来自全市各个界别各条战线的400余名政协委员齐聚,为全力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建言献策。

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晓宁表示,在2023年襄阳文化旅游将踔厉奋发,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合格的答卷,为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襄阳雄踞汉水中游,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米”字型高铁网络逐步形成,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愈加显现。

在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行行加旅游、人人享旅游,这个大众旅游的新时代,怎样将襄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这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呢?小编认为首要的,是形成文旅融合发展共识,整合两大资源,形成旅游拳头。通过几年不懈努力,改变“只见人出去,不见人进来”的旅游产业局面,将“襄阳没有理由搞不好旅游产业”的市民期待转化为市民的认可。

襄阳的旅游景点虽然还有很大的需要完善、提升的空间,但是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要把分散在各地的各自为阵的旅游景区、景点,统一规划,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旅游线路上的链条,聚合成一个拳头似的整体。将分散在各地的各类旅游市场整合在一起,形成统分结合方式进行运作。同时在旅游推介和旅游线路规划时,也要给游客一个清晰的整体介绍和安排。

比如游客来到襄阳后,第一天游完了古隆中,接下来是习家池、唐城;第二天是襄阳古城墙、护城河,是岘山,是绿道,或是《您好,李焕英》拍摄地;第三天是鹿门寺、渔梁洲;第四天、第五天是南保谷宜老所辖的景点;第六天是枣阳、襄州等地的乡村游,等等。

其间穿插安排游客到旅游商品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去购物、品尝美食,晚上或者游玩的间隙,要么安排专业剧团演出,要么请游客观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或乡间小品,或是欣赏“非遗”类产品等等。还可以扩展举办一些涵盖自行车、太极拳、广场舞、体育舞蹈、轮滑、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这样没有个五六天甚至六七天的游玩,外来的游客是不会甘心离开襄阳的,即使勉强回去了也多少会带着一些遗憾。

让游客来了住得下、吃得好。襄阳牛肉面经过近几年的打造、推介,特别是通过我们的老乡聂海胜将军在太空的宣传,名气显著提高。但是这还不够,游客来了不能只吃一碗面,还要品尝其他美食或者特色小吃,还要一天三餐不重样。这就需要丰富各类风味小吃、传统美食、网红果蔬等,让游客在毫无拘束、酣畅淋漓品尝美味过程中,感受襄阳的“人间烟火味”。


同时要打造与旅游配套的酒店、餐馆,需要做出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口味的游客能吃、吃得好的菜食。在游客住宿上,也要打造一批上档次、有品位的与全国联网、连锁,游客可以通过美团、携程等软件能预订的旅游酒店,为游客提供配套的住宿旅游服务。

据小编了解,目前襄阳急需培养一批既熟悉襄阳旅游资源,又熟悉襄阳历史文化,还具有一定旅游营销能力,同时深谙全国旅游市场行情的人才。在目前各地都将旅游作为重要产业的背景下,“好酒也怕巷子深”尤其针对襄阳。因此,在培养推介人才方面,襄阳要舍得下功夫,要有长远眼光。对导游人才的培养和聚集,也需要下功夫。如果能通过湖北文理学院或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专门针对襄阳开设导游专业,定向培养一批又一批导游人才,当是最佳途径。

襄阳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其本身也是荆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史上有“铁打的襄阳”之称,在金庸构筑的武侠世界中无疑是超级IP,而且为了拍摄电影《妖猫传》专门打造兴建了襄阳唐城。这里不仅有44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330家规上文化企业,还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文旅新项目、新业态。“文旅+夜间消费”“文旅+乡村振兴”“文旅+工业遗址”……融合发展,动能澎湃,襄阳正挥动如椽巨笔,奋力绘就全域旅游的新画卷!


编辑:刘炎
审核:姜宗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襄阳   南阳   襄城   汉水   枣阳   华侨   乡村   游客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