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资无人接盘,白条换签字成常规操作!伪职业导致中超无抄底价值

1月6日,这是足协规定的解决2021赛季欠薪材料提交的时间点;而这一次清理历史问题,中国足协展现了“重拳出击”的态度;《足球》报更是曝出:“中国足协也做好了最坏打算,不为勉强凑齐18支球队而妥协,甚至做好了以16支俱乐部打中超的准备。至于中甲联赛,中国足协同样做好了参赛球队数量减少甚至低于中超俱乐部数量的准备。这种坚决,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宁缺毋滥。”

然而以1月6日为节点,中国足球的欠薪问题就能得到根治么?其实明眼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当中国足协只需要各个俱乐部提交球员签字,而无需提交转账记录;且7月31日和10月31日两个节点,就有俱乐部是靠着“签字”混过去才没有被扣分的背景下,“白条”换“签字”早已成为了中国足坛混过足协准入关的常规操作。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俱乐部没有在规定时间交表。。。

之所以拖了那么长时间,很多俱乐部还得靠“白条”画饼或者连饼都画不下去的原因,说的直白点就是没钱,或者说是没人掏钱!

职业体育的本质是资本的游戏,而在欧美成熟的体育市场,很多球会都可以做到自负盈亏,很多老板不仅不用掏钱还有机会赚钱!但我们没有这样的体育市场,我们的体育产业开发相对薄弱,这就导致从94年至今,无论是在金元足球时期,还是在泡沫破灭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所有参赛俱乐部,全是亏损的不良资产。

一个只要开张就在不断亏损的不良资产,为什么大家还要继续玩呢?这里面有“投其所好”的原因,也存在公益属性;但从94年至今,我们的联赛大多数投资方都是房地产企业。而这些房地产企业的老板,很多根本不看球,有些接手前连足球比赛到底是几个人踢的都不知道;但这些对足球没兴趣的商人,之所以会前赴后继的接盘这个巨亏的“无底洞”,他们有自己的商业逻辑。

在职业联赛初期,这个“商业逻辑”是投资足球能换来政策扶持,直白点说就是能不断拿地。但是在最近这十来年,房地产企业通过足球换来的政策支持,已经越来越有限了;但前些年之所以还是有那么多企业杀入中国足坛,一来是看到恒大通过足球打开了市场和集团规模后,想要效仿带有一种投机心理。二来只要能正常运转的房地产企业,都需要在各个“平台”投放大量的集团广告;而足球俱乐部就是企业的“广告部”,只要是比赛被电视转播就被集团算成广告时间。

而在金元足球时期,中超给这些企业带来的曝光效果,要远远好于在传统媒体、平面媒体投放广告;所以看起来前些年,一个个俱乐部每年都巨亏,但不管是亏5亿,亏8亿,还是亏十几亿,足球给企业带来的广告价值是要高于这个数,这些投资人才会坚持玩下去。

那为何这些房地产企业,现在玩不下去了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1、 玩不起了。这两年国内很多房地产企业都暴雷了,当母公司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无法养活自己,长期依赖于母公司单一输血的“吞金猛兽”自然不会有好日子过。

2、 不值得。当“房地产”企业投资足球的逻辑,是把“亏损”看成是广告费,他们很看重球队的冠名!当中性名一刀切下去,让投资人们肉疼,也让某些明明还有实力继续玩下去的企业,在找理由欠薪、退出。

“吞金猛兽”被强行断粮,这就是中国足坛大规模欠薪的缘由。即便足协出台了“各种帽子”试图减轻各个俱乐部的生存压力,很多俱乐部也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开拓赚钱渠道;但这样的“手段”充其量只是能减少一定的亏损数字,但还是填不上巨大的赤字缺口。各个俱乐部,能不能活下去就纯粹看有没有人愿意来掏钱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他们在主观意愿上,都没有理由去投资“不良资产”,所以无论是中国足协,还是球员、教练、俱乐部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股改”上。

而为了安抚各方的情绪,之前足协官员还不止一次在跟各个俱乐部沟通时说过“股改是上面要求的,大家都会改”、“过段时间上面就会发正式文件”。。。然而足协“哄骗”俱乐部、球员、教练的话,在各个地方并不好使。

关于股改的目的和问题,老资格媒体人尹波的概括非常准确:仅仅是把没钱的金主换成有钱的金主,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保证永远有钱,那么,中国职业联赛遇到的生存危机,只是被推迟了而已,并没有真正解决。

只要没有得到“指令性”复活,很多地方对于俱乐部的“生死”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哪怕是各方已经把股改协议签完了,但只要各个地方反悔了,所谓的协议就是一张随时可以撕碎的白纸。

当完成股改的沧州遭遇了撤资,此前被各方“标榜”为股改模板,建业扛了26年从没欠过一分钱的河南也开始欠薪了;陕西、青岛、河北、重庆这些曾经得到过股改允诺,甚至是协议已经签完的俱乐部,却没有再得到一分钱的支持最终走向了解散,以及站在了解散边缘时,实际上所谓的股改在中国足坛已经彻底黄了;而广汽接广州城,久事接申花,本质上都是“指令性”接盘跟股改没有半毛钱关系。

疫情三年,可以说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中国足球自然也逃不过这个“围城”。只是遭遇了集体撤资的变故,大多数俱乐部却没有人愿意接盘,其实也充分反应出——中国足球圈此前低估了股改的难度,也高估了足球在很多地方的地位;这也是押宝股改的俱乐部,最终几乎都没有好下场的原因所在。

“职业足球”的本质理应是靠着足球可以谋生,他理应向其他产业一样,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所有通过足球谋生的人,他们的待遇都理应得到相关机构的保护。只是中超这种投资方一直花钱去填坑的运营方式,以及俱乐部可以随意撕毁球员、教练的合同,以及政策会受到各种力量的干涉不断调整的现状,根本就不符合职业联赛的规律;甚至可以说已经快30年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一直没摆脱伪职业。

一地鸡毛的伪职业联赛,已经跌到谷底了;掏钱的走了,却没有人愿意主动入局,所有进来的企业都是被“逼着”进入的足球圈,也充分反应出中超或者说整个中国足球都不具备抄底的价值。在今年冬天,又会有多少家俱乐部彻底退出职业联赛的舞台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抄底   白条   球员   俱乐部   足协   中国足球   中国   足坛   房地产企业   常规   职业联赛   价值   操作   足球   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