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从军:年轻人就应该有一些庸俗的梦想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些梦想,比如说毕业时候我们想找一个好工作;比如恋爱的时候,想找一个心仪的白马王子,或者是白雪公主;比如梦想有个大房子;比如梦想去马尔代夫的梦幻海滩上去度蜜月。


但是会有一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你,说你的梦想太庸俗了,你应该时时刻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但你说,为了国家 为了民族,为了人民,高大上,但是有时候只是喊口号,梦想总是高高在上飘在云端,他不太好实现,也显得有点虚伪。

你天天说就有点虚伪你知道吗,还不如有些世俗的,庸俗的普通的梦想,而这些梦想的实现呢,最终会表现为让国家,让社会,让其他人能够变得更好,能够从其中受益,

比如说李鸿章,李鸿章作为晚清忠心名臣,他当时大清帝国最后的脊梁,他的人生起飞的起点,其实是特别庸俗的,李鸿章年轻的时候两个梦想,非常庸俗,或者说非常世俗。

第一个要有个大房子,而且四面都要有玻璃,李鸿章经说,吾愿得玻璃大厅七间,明窗四启,治事其中,也就说,我的办公室,有七间这么大,而且是玻璃大厅,四边都得朝阳,哇,这个很难,四边都要,明堂堂亮堂堂的,大家注意,在清朝的时候只有那些封疆大吏,才有可能有这样的办公条件,

而李鸿章第二个梦想就是当大官,最好是封侯拜相,所以,李鸿章当年去北京参加考试的路上,就曾经写过一首诗,说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就是非常赤裸裸的表达出自己要,封侯拜相,要当大官这种梦想,

而且这种封侯拜相的这种词语,一再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可谓是比比皆是,那么为了实现这两个庸俗的梦想,他弃笔从戎,他忍辱负重,他殚精竭虑,他委曲求全,最后达到封侯拜相,主政一方,甚至最后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可谓是位继人臣,风光无限。

其实我们也要记住一个事儿,李鸿章原本也是个文人,读书人,是一个醉心于科举考试的儒生而已,

但是他的科举之路,要比他的老师曾国藩要顺利的多得多,李鸿章人18岁就中了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然后进翰林院当翰林,是当时最年轻的安徽籍翰林,那么进入翰林院的李鸿章,如果老老实实在北京当官,然后以后慢慢的升迁,最后也可能,也有很大的可能,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官,但是李鸿章觉得这种生活没意思。

你可以想一想,李鸿章的梦想是尽快的封侯拜相,尽快有个四面都有玻璃窗户的,超大豪华办公室,但当时京官的发展速度,从一个七品官要到一个二品官,一品官,至少得30年,太慢了,怎么办?

那就找机会,如果没有机会,那就自己创造机会,那机会还真是来了。

咸丰三年的时候,也就是1853年,太平军攻入了安徽,然后李鸿章在北京知道这个事,他做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决定,他就跟随自己的老乡,当时的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一起回老家办团练,和太平军作战,


大家记住,李鸿章是个翰林,他是一个书生,现在决定要拿起刀剑上战场,而且还不是清朝的正规军,所以可以说他是从一个翰林变成了一个绿林好汉,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李鸿章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大家要知道一句话,《易经》里边讲到一句话叫,君子见机而作,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君子,一个伟大的人,你要知道什么时候是机会,你要知道,当时的时代发展的大事是什么,你要知道这个机会的分量,而且你关键还要知道,怎么去抓住这个机会。

所以你看,当时太平军横扫大半个中国,大清风雨飘摇,李鸿章作为清朝,最为优秀的一群人之一,如果最幸运说在京城当个文官,稳稳当当,但是却慢慢腾腾的,要想封侯拜相那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如果能抓住太平军起义的机会,自己去和太平军作战,那么出人头地的机会就大的多得多,升迁的速度也就会快的多,那自己马上就可以住大房子当大官。

你可以看到,支撑李鸿章奋斗的动力,其实非常庸俗,非常低俗,住大房子当大官,一点都不崇高,一点都不高尚,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大清朝真的特别感谢,李鸿章这种庸俗的,世俗的梦想,当李鸿章做出了回家乡,安徽去办团列的决定之后,其实是很冒险的,因为当时全国各地,办团列的人非常多,但是办成功的人很少,那曾国藩就真的是凤毛麟角,李鸿章觉得自己可以,但是现实很快就抽了李鸿章一个响亮的耳瓜子。


大家注意,想办团练是一回事,办成团练那是另外回事,所以回到家乡李鸿章处处碰壁,事事失败,他确实搞了好几百人的团练队伍,然后拉出去和土匪打仗,和土匪作战,但是要么是自己指挥失误,要么是过于激进,经常被土匪打得丢盔弃甲,败多胜少,特别难看。

后来实在打不了仗了,李鸿章说那得了,那留在安徽给那些大官们当幕僚吧,就成了所谓的参谋了,

而且更惨的是,李鸿章在自己的家乡办团练,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但是最后连自己的家都保护不了了,咸丰八年也就是1858年的时候,泸州再次被太平军攻陷,李鸿章的祖宅就是他老家,也被太平军给烧了,李鸿章的老婆和小儿子也死于非难。

那你看,此时的李鸿章就可谓是如丧家之犬,岌岌不可终日,带着家人四处逃窜,悲凉至极,

朋友们,这个时候,应该算是李鸿章的至暗时刻了吧,如果你是李鸿章你该怎么办?你会怎么办?放弃吗?那不就前功尽弃了吗?那么前功尽弃我的大房子怎么办?大办公室怎么办?所以李鸿章想一想,不,绝不能放弃,所以李鸿章又做了一个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投奔曾国藩。

大家想想,那个时候曾国藩的湘军是吧,是和太平军作战的最成功的部队,而且李鸿章当年在北京的时候,就曾经拜曾国藩为老师,他现在自己遇到这么大的困难,遇到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

那么去找曾国藩投奔,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大家好好的看看,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要被一时的面子跟虚荣给害了,自己搞不定的事情,就要向最牛的人去学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不要觉得,自己的面子特别重要,我们人要记住一句话,在没有成功面前,我们的面子是不值钱的,面子是不重要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往往碍于面子,碍于虚荣,一件事搞不定,也不好意思找别人请教,也不自己反思,一股脑的干下去,这最后是越干越糟糕的。

所以李鸿章就去投奔曾国藩去了,大家觉得曾国藩会怎么想,他一定很开心嘛,因为曾国藩本来就很喜欢李鸿章,早在北京的时候,曾国湾就觉得李鸿章是个人才,绝非池中之物,

他曾经对李鸿章说,观阁下精悍之色露于眉宇,作字则筋胜于肉,似非长处玉堂佩优游者,什么意思呢?

就说,我看你李鸿章,气宇非凡呐,写的字也是苍劲有力啊,肯定不是一个在翰林院,能长久当差的人,肯定是一个经天纬地的人才,

所以曾国藩特别喜欢李鸿章,现在李鸿章主动投奔来了,那是开心的不得了,因为湘军家大业大,需要的人才非常多,你看正缺人才的时候,李鸿章自己投奔过来了,当然是喜出望外特别开心,

因此,李鸿章到达曾国藩的幕府之后,曾国藩在日记里面就开始写,少荃好,少荃怎么怎么样,少荃如何如何,这个少荃是谁,少荃是李鸿章的字,竟然出现了14次,一个月出现14次,你就可以想象,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喜爱之情。


那么到了曾国藩幕府之后,李鸿章的才干也确实得以展现出来,比如说,李鸿章特别善于写奏章,那写的真是好,曾国藩自己很多事说不清楚,而李鸿章就可以非常简单明了的,写清楚,

而且李鸿章非常能干,分配给他的所有的工作,很具体的事,李鸿章都干的特别好,最关键是李鸿章鬼点子多,能够让曾国藩,轻松自如的去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那咸丰一着急呢就跑了,跑到承德避暑山庄,

临走之前呢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下了个旨意说你赶紧调兵吧对吧,来北京勤王吧,也就说,咸丰想让曾国藩从湘军里面调兵,去支援北京,曾国藩就很困惑,你说要调兵去北京勤王吗,自己的湘军,和太平军的作战就会受到影响,

而且自己的部队到北京,那也远水不解近渴呀,那但如果不调兵去北京吧,那自己这算是抗旨,而且皇上遇难,自己见死不救这也说不过去,当时就特别为难。

李鸿章就给曾国藩出了一个主意,他说洋人进攻北京,他不是想要把北京给灭了,他们不会在北京待太久的,那么大清朝很快就要和洋人达成条约,

所以你的方法就是尽量拖,就一个字拖,你也不要说不派兵,然后你就再给皇上写封信,就说皇上你看我派谁过去合适呢?派多少人合适呢?

你就写信问,大家注意,北京,到南方这么远,一来一回,耗时怎么着也得10天半个月,那么这10天半个月,基本来讲,李鸿章判断北京的事就了了,

北京谈判就结束了,咱就不用派兵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鸿章是对的,因为英法联军很快就退兵,那么湘军也不用调兵勤王了。

曾国藩就觉得,你这个李鸿章,你他娘还是个人才,其实李鸿章更牛的事还在后头呢,李鸿章飞黄腾达的机会马上就来了,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的时候,也就是1801年十一月,太平军兵发上海,上海那些土财主们彻底就懵了,因为自己的钱,要被太平军给抢走了,那真的就找不回来了,所以他们就赶紧求洋人帮忙去守上海,另一方面,他们就向曾国藩发出了求救信,赶紧派兵吧,我们这顶不住了,希望曾大帅发兵救援上海,

曾国藩想来想去觉得这是个机会,那为什么是个机会,大家想上海的地位,如果能把上海救了,这是多大的功劳,那既然这是个好机会,就一定要让自己的亲弟弟去,然后就给他亲弟曾国荃说了,要不你带兵去上海去打仗去吧,

曾国荃就觉得增援上海,哪有留在原地打南京好,打下南京功德无量,保卫上海是给别人做嫁衣,这事我不干,所以曾国荃就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被李鸿章抓住了,

李鸿章就给曾国藩说,老师,要不让我去试试吧,我是安徽人,我去安徽招兵,组成淮军,然后兵发上海,曾国藩想来想去既然曾国荃不去的话,

那李鸿章就是最好的人选,而且曾国藩认为安徽人也是骁勇善战,让李鸿章这个安徽人去安徽招兵买马,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为了帮助李鸿章,曾国藩将湘军中的最牛的,最有战斗力的八个营,送给李鸿章了,你带走吧,供李鸿章使用,

而且在李鸿章出征之前,亲自把自己的领兵打仗的这种心得,一点一点教给李鸿章。

随后,很快大清国一支崭新的部队,淮军就组建完毕了,大家可以看到,李鸿章又一次按住了时代的脉搏,知道了时代的大势不可违,

而且迅速的抓住这个机会,自己亲力亲为,亲自去组建新式军队,从而能够建功立业,

大家看明白了吗,李鸿章再一次告诉我们,什么叫做 君子见机而作,有合适的机会,自己一定要储备好足够的能力顶上去,拿下这个机会,这样我们的人生就彻底不一样了,等到淮军组建完毕,那上海的富商们等不及了,立马就租了洋人的军舰,去接淮军进入上海,

那么李鸿章,就正式的,开始了自己领兵打仗的生涯了,这是李鸿章人生的升华点,为什么?

因为他刚到上海17天,清廷下旨,就任命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大家要明白,清朝的一个省的巡抚,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省长加书记,是一个省的最高长官,

也就是说李鸿章到上海的第17天,就实现了自己的两个庸俗的梦想,开府建衙,当一方诸侯,在一个四面有玻璃的大办公室去办公。

李鸿章之后的发展就顺风顺水了,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最后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

所以我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李鸿章自己的人生,了解他如何去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何精准的抓住机会为自己所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我们至少可以有几个启示,

第一,我们有一些虚荣的梦想,这没什么不对,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的,这没什么问题。

第二,为了实现这些虚荣的梦想,你要知道如何见机而动,知道什么时候是自己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

第三,在人生成长的路上,不要太在乎面子,就是要不耻下问,要向高人请教,要向高人学习 ,我们做什么事,想学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向这个领域最牛的人学习,学习他的思路,学习他的方法,学习他的精神,所以我们也可以像那些最牛的人一样,成为牛人,李鸿章向曾国藩学习就是这个样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太平军   庸俗   咸丰   梦想   湘军   大官   安徽   上海   北京   年轻   机会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