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川科学家取得“滑坡灾害”重要进展,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近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其华教授研究团队在桩前土体斜坡稳定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tability evaluation of finite soil slope in front of piles in landslide with displacement‑based method为题发表于滑坡领域顶级期刊Landslides。论文第一作者为实验室博士研究生蒋峻峰,通讯作者为赵其华教授。

Landslides《滑坡》是Springer出版社旗下的国际核心刊物,该刊为发表有关滑坡各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平台,文章涵盖最新发生的滑坡事件新闻和滑坡动态、机制和过程等研究论文,以及关于国际滑坡联合会活动资料。

滑坡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自然灾害之一,一般由降雨、地震、外荷载以及人类活动触发。抗滑桩作为一种有效治理滑坡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但对一些分布于高陡斜坡上部的松散滑坡体,抗滑桩是通过增加原有滑坡体的抗滑力来进行加固,这种情况下由于受桩前斜坡临空面的影响,抗滑桩加固的有效性还受桩前斜坡土体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实验室研究团队结合茂县黑虎四村滑坡中抗滑桩典型失效案例(图1),对典型高位滑坡体抗滑桩加固破坏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抗滑桩在上部类黄土滑体前缘加固后,抗滑桩下部在较深位置的全强风化岩体内产生了新的破坏面(图2),模型破坏特征表明,在不同桩长条件下,抗滑桩嵌固段土体在上部滑体推力作用下产生了新的破坏面,且破坏面可能出现越过桩底和穿过桩身两种现象。

(图1,茂县黑虎四村滑坡的抗滑桩加固地质模型与现场强变形区图)


(图2,不同桩长条件下抗滑桩加固滑坡体产生的两种不同破坏现象)


传统的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方法,已无法考虑上部滑坡推力对下部新破坏面的影响,本文在国内外现有关于水平荷载桩对斜坡稳定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Bishop稳定性评价方法,采用位移法推导了相关理论公式,通过该方法研究了上部滑坡推力对桩前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两种不同破坏情况下的桩前土体稳定性分析简图)

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数值分析法以及黑虎四村滑坡的变形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斜坡体坡度对这类斜坡的整体稳定和桩前土体的局部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抗滑桩存在条件下斜坡体内的双滑动面破坏特征,并对上部滑坡推力对桩前土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为高位陡坡滑坡体抗滑桩加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赵其华教授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斜坡岩土体支挡与锚固工程研究,围绕斜坡岩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尤其是高位斜坡岩土体变形破坏与治理课题,提出了斜坡岩土体与治理结构相互作用的性能演化概念。本论文正是在这一概念指导下的成果。

赵其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际环境与工程地质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级优秀论文奖1次,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等。

该成果为西部山区高位斜坡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2333)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013501)的资助。

欢迎关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第一时间获取关于成理的最新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官微、官网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滑坡   推力   岩土   斜坡   成都   条件下   高位   灾害   稳定性   科学家   实验室   进展   成果   方法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