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高质量·一线直击⑤ - 价值链合理分工,下好南北联动发展“先手棋”

交汇点讯 “从第一次考察,到把整个团队带过来,再到签约,前后一共只用了3个工作日。”新年伊始,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峥嵘就已忙碌在园区招商工作的一线,他告诉记者,近期一家机器人企业的“光速”落户,让大家充满了信心。

江苏要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的大文章,共建园区是推动产业链高水平双向融合的重要抓手,也是南北结对帮扶合作的最大项目。作为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的南北共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仅仅成立一年多的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正成为南京、淮安两市聚焦聚力、赋能赋权重点打造的全新发展合作平台,也成为观察我省南北共建园区的重要窗口。

如何下好“先手棋”?理念先行,是张峥嵘和他的同事们共同的选择。共建开发园区,是根据苏南苏中苏北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围绕实现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切实加以推进。“这种分工协作绝不是过去所谓‘污染搬家’‘风险转移’式的产业转移,而是实现在同一产业链水平的价值链合理分工。”张峥嵘介绍,近期落户的这家机器人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农业领域,和园区“新能源+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的定位相匹配,对方觉得园区的产业生态非常有助于企业成长发展,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打动企业前来“扎根”的,还有宁淮两地对产业园的共同赋能。“我们是高科技企业,让研发人员集体去淮安并不现实。”有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两翼齐飞”,研发中心在南京,生产基地在淮安,这样就充分用足了南京的科创资源优势和淮安的成本优势。

而为进一步放大这些优势,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雨花台区软件谷购买了1万平的研发载体,帮助企业在这些“科创飞地”里实现快速成长。

“投资即投人,企业来不来,看硬件更看软件,其实就是看我们园区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在一线和越来越多的企业打交道,张峥嵘深刻体会到,南北共建归根结底需要的是全面推动市场化。“比如优质的企业发展快,往往更需要资金,我们能不能提供一定支持,这就需要市场化手段解决。”据张峥嵘介绍,目前,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产业基金已经挂牌成立,资金规模6亿元,主要投资与产业园布局相关的新能源、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等方向。

不仅如此,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成立之初,就已经深深刻下市场化的烙印。产业园创新打造了“管委会+公司”的运行模式,设立不定级别管委会,成立园区金库,完善封闭运作功能,并相继组建投资发展、开发建设、投资建设和产业基金公司四大公司,主导园区的市场化运作。

“今年7月份,我第一次接触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在与园区团队首次接触后,我便下定决心投资宁淮产业园。8月初,也就是20天后,我们就签署协议、落户园区。”江苏海神无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明坤告诉记者,选择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看中的就是这里高度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公司在此落户的海神立体安防机器人项目,将立志打造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个标杆智能工厂。数据则显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成立一年多以来,已签约企业20余家,总投资达130余亿元。

而为将市场化推进到底,去年年底,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南京江北新区举办了一场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会上,产业园与南师大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研发载体,以及苏青合伙人等平台机构、金雨茂物等投资机构合作,共植“创新资源+平台机构+种子基金”市场化的开放创新生态。

“非常期待能与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合作,共同打造未来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助力产业园区发展。”东南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副主任李新德同样积极参与产业园的发展。他表示,在目标路径上,总结为6个词,即:旗帜、服务、孵化、集聚、引智和标准,希望在产业园打造一个未来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或者未来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突破1至2项机器人未来“卡脖子”技术,打造“机器人+高地”,创建宁淮机谷,引领江苏乃至全国机器人发展。

【记者手记】携手绘好共同富裕“繁荣图”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立健全,目前,江苏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1年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7.3%,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

站在新起点,我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作用,更高起点谋划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安排、制度设计、任务措施。2022年3月,我省发布《关于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起新的结对帮扶合作政策体系和协调推进机制,并以共建园区和“科创飞地”为重要载体,提升产业承载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步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开展市场化合作。

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代表的一批省级创新试点园区和省级特色园区获批建设的背后,是我省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支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携手绘好共同富裕“繁荣图”。

而为进一步推动各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我省正总结探索园区改革经验和创新路径,梳理苏南方对共建园区的支持政策,积极复制推广。同时,我省还梳理共建园区各类诉求,并针对园区在重大项目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深化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相关问题研究推进解决。

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持续推进南北共建园区提档升级的进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主导产业更加聚焦、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

数字化水平更高的一个个园区,将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共建模式,进一步打造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成长型企业,共同推进全省南北产业链双向融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苏中   苏南   淮安   先手   峥嵘   南京   产业链   机器人   产业园   价值链   智能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