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只马桶“听懂”粤语:一个深圳“牵手”佛山的智造故事

前脚迈进卫生间,“滴”——马桶后脚自动感应,打开了盖子。

“升高座圈嘅温度。”话音刚落,马桶后侧显示屏上,实时检测的温度数据缓缓跳动,升至了人体舒适的37度。

在佛山,从事传统制造业多年的李文建没料到,自家生产的智能马桶,联合定制装上深圳的芯片模组后,产品刚一上市就被一扫而光。

“装上‘芯片大脑’的马桶,能够学习并听懂粤语等不同方言,解决了市面产品声控交流的准确性难题。”150公里外的深圳,联合实验室里,为马桶提供升级技术支撑的石劲磊轻轻说出指令,智能马桶随即灵敏做出清洗、烘干、座圈加热等动作。

“没想到一个芯片模组的作用这么大。”李文建算了一笔账:每个智能马桶再投入一百元的改造,后期售价可增长一千元,整体涨至三千至四千元档位。“利润空间在传统制造行业十分可观。”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只小小的智能马桶,恰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的缩影,也映射了广东乃至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轨迹。

给智能马桶做一次“AI手术”

升级改造智能马桶的契机,来自李文建一次偶然的内部交流。在了解到深圳慢云科技的智能语音技术后,合作的念头就在脑海中翻滚不止——如果把技术应用在自家的产品上,该多好?

“佛山制造业传统,还是‘铁憨憨’,在软件和芯片领域,深圳更有优势。”说干就干,交流会次日,李文建便从佛山驱车,前往慢云科技的深圳研发基地。

“这个马桶此前由不同供应商提供零部件拼凑而成,资源利用率不足,不仅造成了成本的浪费,还存在信号干扰。”慢云科技CEO石劲磊,一针见血指出了产品缺乏系统化智能方案的缺陷,并开出“诊疗手术单”——去掉两个冗余的控制模块,加入新的定制AI系统模组。

对石劲磊而言,改造智能马桶仅是一个简单的小“手术”——替换邮票大小的模组,里面所智能化集成的AI语音芯片、AI通信模块、封装AI算法,也恰是他所擅长的领域。“芯片和算法技术,相当于人体最核心的大脑和心脏。”石劲磊带领慢云,已沉淀积累了丰富经验。

双方沟通需求、组建联合实验室、邮寄样品、设计软件、调测数据.....“当天洽谈,月内就投入了生产。”升级改造的广东效率与深圳速度,使李文建喜上眉梢——产品越早上市,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空间更大。

事实上,改造后支持不同语言、不同口音机器学习的智能马桶,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推广后用户反馈不错。”李文建表示,产品支持离在线升级的功能,还让用户摆脱了信号的过度依赖。

广东“智”造卖到国外去

大浪淘沙,李文建生产马桶的经历,恰是广东制造转型升级大浪里的一颗沙粒,在沉浮之中寻得新生。

2014年,在广东“制造”走向“智造”的背景下,李文建为传统的卫浴瓷砖工厂,增设了智能马桶生产。彼时的智能马桶设计较为简单,依旧采取传统的机械遥控方式。

2020年,广东提出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随着技术发展,李文建也为智能马桶加入语音控制功能,然而声控技术无法精准识别方言和口音的问题,始终是他的“心头病”。

2022年,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在佛山制造业摸爬滚打十余载的李文建,借助深圳“外脑”另觅一片蓝海,联合优势技术公司,对智能马桶进行改造升级,解决了声控的老大难问题。

在过去,李文建见证了亲朋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历史;而如今,李文建已成为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一份子。“生产的智能马桶,出口销往东南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马桶卖到了国外去了。”李文建表示,智能技术的赋能,给予了传统制造业升级的机会。

“十几年前是技术的落后,产品质量跟不上。如今随着省内全产业链的升级,各家企业品控进一步提升,组合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已截然不同,广东制造已能达到世界水平。”李文建说。

与李文建合作的石劲磊,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同样在走出国门。“在广东,根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石劲磊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发展快速,目前正与以色列的机器人公司沟通定制智能化解决方案。

制造新风向

“反向”产学研转化:企业先出题,高校再出智

当“佛山制造”遇上“深圳科创”,一只“听懂”了粤语的马桶,也可以搭上“智”造出海的大船,扬帆世界。

事实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产、学、研等不同要素间的互动与合作,正在产生越来越奇妙的化学反应。

作为产学研政投的非盈利科技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目前正推动“反向”的产学研转化,以更好地盘活科研资源。

“由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技术竞争难题,出具研发题目,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再用自主知识产权研制原型机,最后选用中国制造的设备打造工程化样机,参与国际竞争。”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庆表示,反向的产学研转化,可为企业节省不少成本,企业雇佣一个20人规模的博士团队,每年费用就已近2000万元。

周庆以手机屏幕为例,介绍了“反向”产学研转化的实践。国内每年制造的约14亿部手机,均需进行屏幕点亮测试,囿于国际上智能检测设备每台700多万美金的高价,国内仍以人工肉眼判断是否合格为主。

“国内有关企业表达了希望检测设备国产化,且自有知识产权的意愿后,我们就组织力量,研发多模态的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识别手机屏幕。”周庆表示,目前已研制出了相关的原型机,后续检测设备的价格有望大幅降低,将让国内企业不再受限于国际大型设备的垄断。

【策划】甘雪明

【记者】曾子航 张光岩

【作者】 曾子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佛山   深圳   马桶   粤语   产学研   人工智能   广东   制造业   牵手   芯片   智能   故事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