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眼店的饼-吃也懊恨,不吃也懊恨

招远有个小小的小村庄,据说安村的时候十几户人家,现在仍然还是十几户人家,这个村名叫做井眼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由于处在招远和黄县的交界之地,凭借其不可替代的天然地理优势,在招远的史册上独具特色。

民间有谣:“先有井眼店,后有招远县”。

“井眼店”在界沟姜家村的东面,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呢,说很久很久以前,北山姚家有这么一户人家,家境贫寒,弟兄三人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穷则思变,树挪死,人挪活,于是三人决定走出去,大哥去了现在的罐儿姚家村安了家,二哥独自一人南下,去了莱阳后也过起来很有起色的日子,就是现在的大姚家村,三弟则一个人误打误撞地来到井眼店,当然,那时还没有井眼店这个村。

谁知道,老三落脚的地方,竟然是招远和黄县两打交界处,交通必经之地,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而且奇怪的是,不论是往南四十里地,还是往北四十里,周围均没有一个店家驿站,并且村里有一处天然的泉眼,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断,三弟便在此井边,用石头建造起房屋并开设了供路人歇脚的旅店,一来为自家生计,再者也是为了方便来来往往的客商可以在此休憩。之所以把店开在那眼井的旁边,也是为来往商人取水饮马方便,当时并没有名字,后来慢慢的因为旅店就在那眼井旁边,慢慢的,“井眼店”这个名字就传开了。

慢慢的旅店生意越来越好,姚家老三日子也过的有滋有味,于是在这里扎了根,娶妻生子,子又生子,孙又生孙,逐渐开枝散叶,在这里过起来蒸蒸日上的好日子。小村庄也由一户人家渐渐裂变成两户三户,以及后来的十几户。

这里的房子很有特色。基本都是都是靠街而建,一般都是东厢房,西厢房,以及南厢房和正房的胶东四合院,主人一般都住在西厢房,把东厢房则留给来往商旅。在古人眼里,东为大,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之礼,也是先人后已的思想体现,井眼店村现在的房屋依然是几百年前的原始状态,墙外还保留着当年供来往客商栓马用的“栓马桩”,有的人也把这个叫“牛鼻子”或者“牲口橛子”、“牲口窝子”等。

有住宿就必定会拉动餐饮,井眼店的民宿旅游,餐饮就成了一种随之而来的刚需,那时候,黄县人很喜欢做生意,他们凭借生意人天生的两排伶俐齿,三寸不烂舌,把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住宿就得吃饭,于是南来北往,手提肩扛,驴驮马担的商人们,除了会在这里歇脚、饮马或住宿。长途跋涉的疲惫,更需要人间烟火来暖胃,相传姚姓创造了一道非常有名的地方小吃——井眼店饼。据说这饼,外酥里嫩,色泽金黄,咸香味美,民间亦有谣:“ 井眼店的饼,吃也懊恨,不吃也懊恨。” 为什么吃也懊恨呢?因为井眼店的千层小饼做的很薄很薄,说是刚烙出来放在院子的矮墙上会被风一层层的吹到飘飞起来。

那如此好的小饼,不吃肯定会懊恨,可吃了也懊恨呢?听老人们讲原来是因为吃了一张,尝到了美味,就会忍不住想吃第二张,可是吃一张不饱,吃两张又太奢侈,但是不吃,距离两边的招远城和黄县城还各有四十里,就会饿肚子,所以说吃了也懊恨,不吃也懊恨。

井眼店的饼,吃也懊恨,不吃也懊恨。

亲,井眼店的饼,你吃了没?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大姚   招远   莱阳   胶东   西厢   齐鲁   南来北往   厢房   牲口   旅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