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紧逼,后网贷时代

撰文 麋鹿

编辑 南汐、Lydia

声明 图片来源网络。日晞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提到小额贷款,人们会联想到网贷。

小额贷款本身为解决“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微型企业主的短期资金周转问题。可在2013年遇上互联网风潮后,其规模逐年增长。小额贷款的投放资质和审批流程都缺乏严谨的背书和监管,如何借助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科技浪潮,成为了“超前消费”的代名词?


01 网贷的真身——小额贷款


2005年,“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金融业务在五省区开展试点,给“小额、短期周转”的业务种下稚嫩的种子。

2008年5月,银监会提出《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成为往后十年来小额网贷公司持续研读的重要监管文件。

文件中明确提到: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小额贷款初衷是想满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周转需求,让发达地区的“热钱”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借贷人能通过小额贷款解决短期的资金问题,后续再偿还。

同时,小额网贷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两个条件约束:

1)资金来源: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规定不超过两家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

2)资金用途:小额贷款公司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发展服务的前提下,给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2013年,重庆市长黄奇帆为阿里巴巴批设了网络小贷公司,真正意义的网络小贷平台正式面世。这种新颖的模式并未在社会层面引起太大的波澜,各地出于发展金融业务需要,也开始批设网络小贷。各地的金融企业为了抢到一张正规牌照一个劲儿地往相关部门跑。

此时,网贷正进入萌芽期,据相关人士透露,网络小贷的牌照转让价格能高达数千万元,一张牌照能兜售的价格直达8000万元。

以资本驱动的贷款业务,在监管力度欠缺的环境下会滋生出许多灰色地带的问题。“暴力催收”、“资金用途混乱”、“冒充公检法催收”、“贷款人偿还资质审核不严”、“越权审批”、“高利放贷”等乱象浮现在公众面前。

2017年12月,监管开始重视网贷行业的整顿问题。银监会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也把“审批不严”、“越权审批”、“暴力催收”、“非法经营”等问题作为整治的关键点。

从2018年起,网贷一直围绕着“规范”和“监管”的方向发展,网贷在一片质疑声中缓慢前行。

直到2020年,网贷的监管力度再次加强,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到“加强监督管理,整顿行业秩序”,列举了11条监管条例来表明国家加大监管力度的决心。

2020年年全年仅有3家网贷机构通过审核,网贷开始走向规范化的历程。


02 两极分化:增资和清退同时进行


随着监管的力度原来越严,网贷开始进入到合规化的洗牌阶段。巨头公司拥有增资的底气和资本,字节跳动、度小满、美团、苏宁、京东科技等多家平台旗下的网贷公司开始陆续增资。

清退整合工作也在陆续进行,京东放弃多张牌照,携程宣布不再涉足网贷领域,开设相关的业务。小公司逐步出清,巨头公司逐渐整合资源,趋向于更加地合规化。连360这个人们印象中的“杀毒软件”都增资至50亿,网贷业务让这个曾陷入困境的互联网巨头实现了新的业务增长。

2010年,360在桌面互联网可谓是风生水起,巅峰时期能跟腾讯正面争夺用户。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之前,360在PC端的渗透率达到80%,月活量超3.28亿,用户覆盖率达到83.9%。360曾经是桌面互联网成功产品的代表和象征,360安全卫士和360杀毒分别是中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PC端互联网安全产品。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360完全踏空了风口,手机、直播和造车都没有轮得上360。2020年后,5G、IoT、工业互联网等充满了产业性质的板块出现后,360也没有放弃这个风口,但布局的效果都反响平平。

但是在2016年,360集团孵化的360数科却让整个生态重新获得了关注度。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360数科已有141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2.035亿消费者获批的信贷额度,重复借款人成功提取贷款的累计借款人为2630万。

从360的利润报表上看,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截止至第三季度的利润分别为25亿元、35亿元、58亿元、31.38亿元,总利润达到149.38亿元。

靠着网贷的利息,360数科突破了多年来在业务端无法拓展的问题。可能是疫情导致可供周转的现金变得有限,缺乏积蓄的小额贷款群体只能通过借贷平台套取现金,“现金贷”一直是小额贷款常规的操作。在没有太明确的抵押物,信用审批资质不严的情况下,小额贷款敢把钱借给用户。

这世界的钱并非完全真实的,多数钱只是在各个企业的账户间流通。从金融属性上看,钱只是价值锚定的工具,但是在货币流动性较弱的环境里,钱的流动性不足会使得经济热度降温。


03 央行揭露了规模达9000亿的市场


根据央行在2022年第三季度公布的小额贷款公司分地区情况统计表,全国贷款余额已经累积到9076.09亿,其中,网贷发源地重庆市发放了2375.86亿。因此,人民日报刊登“领导留言板”上已回应“全面叫停网贷”,正式按下暂停键,让特殊时期里处于封闭的人们不再陷入到小额贷款的深渊中。

即便市场已经减少了3000多家小贷公司,但整体规模仍然维持在9000亿左右,可能市场的需求依然在,只是经过优胜劣汰、合规化的机构才能分到网贷这杯羹。

随着央行匆匆叫停的呼声响起,小额贷款似乎草草地告一段落。但是从监管的态度来看,未来可能仍是巨头增资和小公司清退的主流。

小额贷款也许会迎来再一次的整顿。


04 小额贷款可能形成的趋势


可能在经济复苏的周期里,小额贷款更多投入到“鼓励生产”的方向中。本身在如今通货膨胀预期的环境下,生产率不足的状况下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复苏没有太大的帮助。

云南施甸县由旺镇人民政府在2022年8月16日发布《2022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明确规定小额信贷精准投放到非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的领域,同时,会严防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打包用于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强调了“贷前审查”的力度。

这是地方政府对于小额贷款的运用和风向的解读,理论上小额贷款仍需回归到理性的阶段,更多的用于“投产”而非“消费”。

超前、无收入来源的消费会透支掉借贷人的未来。中银消费金融联合时代数据曾发布《当代青年消费报告》,里面披露了“消费贷年龄分布”,其中90后和00后的占比超过50%,半数消费贷的对象都是22-32岁的年轻人。

如果回归到贷款的本质,我们可能需要思考这个世界的货币真正的价值。在信贷宽松的周期里,随着市场中的热钱较多,无数人愿意贷款投身到自由市场中,为的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多数企业会增加杠杆,利润增加数倍才能将生产率提高。但是借来的钱本身就有使用期限,这些钱本身就属于“热钱”,自带一定的投机属性。

然而,当我们陷入货币流动性较弱,居民储蓄率较高的避险环境中,借来的钱如果无法产生高于贷款利息的收益时,可能面临着信贷出清的问题;当借来的钱能获得高于贷款利息的收益,偿还后手里仍有较多的钱时,这些钱便是“真实的”。贷款本是有“促活剂”的效应,主要为了加快货币流通性。但是,在信贷紧缩、大批量的泡沫和热钱消失的环境中,无数信贷用户可能面临着财务催还的问题。

或者说,信贷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当经济美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消费明天,换取今天的快乐。当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时,可能我们更多地是要将负债尽可能降低,用于应对不确定性更高的未来。


参考文献:

中银消费金融&时代数据《当代青年消费报告》

《2022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小额   牌照   信贷   力度   贷款   小额贷款   资金   农村   环境   时代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