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相: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区分

大家好,今天正式和大家分享教练父母这本书的第一章教育的真相,今天分享第一节:教什么如何教的区分。下面来看详细内容 。

曾经有位父亲问我:《三字经》中讲述:子不教,父之过。可在今天我们做父母的似乎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那我们做父母的该如何做呢?我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我也完全同意这句话,同时,我想问的是,“你是否清楚你要给孩子教的是什么?”这位父亲哑然了。

我问这位父亲的问题,也是我自己从事亲子教育事业以来,不断问自己的问题。我在讲亲子教育的课程时,总会向听众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教什么更重要?还是如何教更重要?”不知此时正在看视频的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呢?是教什么更重要?还是如何教更重要?往往有85%以上的家长都会认为是如何教更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从会说话开始,为人父母者就开始打听,哪个老师教什么教的好。我们也可以看到,择校风屡经调整,而效果却不明显。当然我不是说,如何教不重要,而是当我们连教什么都不清楚时,我们的如何教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如果我们不清楚要交给孩子的是什么,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又怎么会知道该如何教呢?

有的父母说:“我当然知道要给孩子教什么,让他好好学习,长大有份好工作呀,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好好学习怎么能行呢?”

有的父母说:“我要教给孩子的是做人的道理,让他以后好在社会上立足。”

有的父母说:“我之所以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多一项技能在未来就多一种可能性。”

有的父母说:“高考的指挥棒不变,谈其它都是假的,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太普遍了,更何况考不上大学呢?”

有的父母说:“我就是想让孩子听话,不要让我操那么多的心。”

如此等等……

每位为人父母者在讲自己的观点时,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也是目前来说最好的选择。于是,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的孩子还只有一年的生命,你想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孩子还有80年的生命,你想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孩子长生不老,你想教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孩子只有一年生命时,为人父母的答案往往会惊人的相似:想教给孩子的是开心、快乐、幸福,只要孩子能够快乐幸福,怎么做都是可以的了。

当孩子还有80年的生命时,有的家长说我想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 有的家长说我想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有的家长说我想让孩子学会如何在人群中突显出自己。

当孩子会长生不老时,家长们的答案又完全一致了:我们没想过。

接下来我要问的第三个问题是:当你们要教给孩子的内容不一样时,请问你们采取的教育方法、方式会一样吗?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可见如何教只有建立在清楚的知道教什么时,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我们也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越来越看重教育,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相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要教给孩子教什么,却在想如何给孩子教,正如我们还不清楚自己到底去哪里,却在那儿讨论采取什么交通工具一样可笑。要明确给孩子教什么,首先要明确的是,孩子是一个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是什么?这个根本就是教育的方向,只有明确了方向,方法才有意义,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经典教育的发起人王财贵老师曾经讲过一个关于侏儒的故事。有一种侏儒,由于先天的各种原因导致身体特别矮小,是身体的侏儒。人们联想到这类侏儒,不免就生起同情、怜悯之情。在过去有一类人,他们以杂耍为生活之道,总是给人们带来一些稀奇的东西,如蛇,猴子等让人们观看。于是就有人别出心裁,找到侏儒来让人们观赏,以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赚钱。那没有这么多侏儒,怎么办呢?就有些丧尸天良的人把婴儿偷来,放在一个罐子里养,只露出头来,这样孩子在罐子里养到十五六岁,再把罐子打碎,把孩子放出来,孩子就成了一个侏儒。这是什么?这是人造侏儒,当我们看到这些侏儒时,我们就不仅仅是同情与怜悯,而是对造侏儒的人多了一份愤怒与谴责!还有一类侏儒,他们身体上完全健康与正常人无任何差别,可是,由于生活在野蛮之地,没有与人接触过,没有受过任何教育,言行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如狼孩、猿孩等,这类侏儒,也让人们为之惋惜,令人同情。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有着健全的身体,甚至还受过很好的教育,有很多的知识,可他们却不懂得尊父敬亲,不懂得将知识活学活用,遇到事情不是抱怨他人,就是自责,总在看别人的不好,几乎天天生活在抱怨、指责、委屈当中。他们轻视生命,按鲁迅先生的话说:“活着就如死了”,有知识却无文化,有文化却无文明、无智慧!这类人是心灵上的侏儒,这难道不也是人造成的吗?这类人造侏儒生活在我们大家之中,而我们很多人却习以为常,无知无觉,甚至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这岂能不引起有识之士,有爱心人们的反省?!

由此可见,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发生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战争,学习似乎成了直接的导火索,有很多家长来找我咨询时,都会说:“我家的孩子只要不谈学习,什么都好,一谈学习什么都不好。”也有更多的家长来找我做咨询,送孩子参加“快乐回归营”是因为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了。可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是否想过,我们今天让孩子好好学习的目的,是不是为了孩子在以后能有份好的生活?有份事业的承担呢?如果是,《大学》中讲“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为一个人的心如果不正,如果自身品行不好,那么是不太容易齐家立业的,这也是我们在社会中常见的。有很多人有着众人所羡慕的权势地位,却生活的很辛苦、心很累的原因。

我们再想想所谓的教育,简单的讲就是教书育人,孩子在学校的八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都是在学习,学校已经承担了教书的任务,如果我们家长再把孩子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传授知识,那育人的工作谁来做呢?


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是知识,那又是什么呢?《弟子规》的总续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的顺序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可见,古今中外教育界及教育的泰斗们都明确的指出先育人,后求学。而今天,一个孩子已经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校里学知识了,家长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育孩子这个人身上。

在韩愈的《师说》里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意味着,教育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技能的学习,困惑的解答。什么是道,是天道,是一种规律,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根本。可在我们教育孩子时,我们为人父母者主动传这个到了吗?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那么育人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最优秀的学校是德国的“华德福”学校,其创始人史伯纳先生的核心理念是“华德福从来不以一个人的一生来教育孩子,而是以一个孩子的精神会与世界永存来教育孩子。”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被深深地震撼,想想我们作为家长的往往都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当下的成绩上、名次上,却忘了今天所做所为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遑论能想到孩子的精神世界,而“华德福”学校就是以一个孩子的精神会与世界永存来教育孩子,那培养出来的孩子的精神世界,将何等富足!而一个精神富足的孩子,才能称得上为真正的人!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无独有偶,20世纪70年代,在心理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流派——神经语言程式学。这个流派最初是研究,为什么同样是人?可人们的成就大小却差别很大的。神经语言程式学的两位创始人约翰.格林德和理查.班德勒在采访、跟踪、研究了各行各业成功人士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即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与这个人的智力、机会、环境等都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一个人的能力有着直接关系。而影响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却是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影响一个人神经系统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语言程序。心理教练在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出,影响一个人语言程序的是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即一个人的智慧!

综上所述,一个人独立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是一个人的智慧与德行!

智慧是什么?简单的理解,智慧就是一个人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同时,通过体现看本质,回归到“智”这个字的来源,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就告诉了我们“智”的真正内涵:上面一个知,下面一个曰;而“知”是由“失”和“口”组成,“失”是箭,“口”即是心,孟子说“口乃心之门户”,意思是指什么才是真正的知?你知道的道理可能不是真正的知道,那不过是你头脑层面的知识而已,真正的知是直中你心的,是对你的心有撞击,让你顿时有所领悟,豁然开朗的,那才是真正的知!“智”字到下面是日,借用太阳无比纯正的能量来暗喻真相。“智”即使对真相的洞察了悟。“慧”是呈现,所谓的“智慧”就是洞察真相,并把这份真相呈现出来。德行是什么呢?“德”这个字儿左边不是双人旁,其甲骨文的写法,左边是行,右边是直心,所谓的德就是把内在真正的洞察了悟行出来,做出来,这就是德行。当人在真相中行走,自然自在简单。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简单的,复杂是自找的。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对于真相有一份顿悟和理解,他还用你发愁吗?

人以智慧与德行为本,那么教育的方向自然就是唤醒一个人内在的智慧与德行,被誉为20世纪最纯净的心灵——印度智者——克里希纳那穆提在他《一生的学习》中对教育有一项的论述:传动的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附和、随从,导致了平庸。如果我们崇尚成功,那么要异于众人,或者反抗环境并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险的。想要成功的动力——这是追求物质或所谓的精神上的报偿、寻求内在或外在的安全感、寻求享乐的欲望——这整个过程都会阻碍了 “不满之情”,遏制了自我创造,滋生了恐惧;而恐惧,则阻碍了我们对生活加以明智地了解。

今日的教育已全盘失败,因为他过分强调了技术、技艺上的进步,确实为某些人解决了某些问题,然后由于这种技术的过分强调,我们便毁灭了人。磨练技能和效率,然而对生活却不了解,对思想、欲望的行踪不能领悟,只会使我们变得日益残暴无情,以致于触发战争,危害了我们肉体上的安全。

正确的教育,一方面鼓励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应该完成某种更为重要的事,它应该帮助人去体验生活的完整过程。这种体验才能将能力和技术置于他们应有的地位。

要建设正确的教育,显然,我们必须把生活当做一个整体来理解它的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能够思考,不是指顽固不变、死守理论的思考,而是直接的、真实的思考,一个顽固不变,死守理论的思考者,是一个不加思索的人,因为它遵循一个模式:他重复着说过的话,循着一个窠臼kejiu去思考。我们无法抽象的或根据理论来了解生活。了解生活,就是了解我们自己。而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在于此。

教育并非只是获取知识,聚集事实,将之编集汇合;教育是把生活当作一个整体而明白其中的意义。然而,整体经由“部分”加以了解——可是这是政府、组织化的宗教、独裁政党尝试的工作。

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因而是具有智慧的人。我们可能会有学位,具有像机械似的效率,然而却没有智慧。智慧并非只是一些常识,它并非来自书本,他也不是机巧的自我防御的反应,或具侵略性的断言。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可能比一个博学的人更有智慧。我们把考试和学位当做衡量智慧的标准,而培育了一种躲避人生重大问题的心智。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依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助她们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

正确的教育一直唤醒智慧,培育一种完整的生活,惟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然而,要实施这种教育,我们必须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基础,重新出发。([印]克里希纳穆提著《一生中的学习》)

这个完全不同的基础是什么呢?这个完全的不同的基础就是明白,教育并不是因为孩子不懂孩子不会,而要教给孩子一些什么。不是因为孩子有问题、不好而要教育孩子。

恰恰相反,正如《中庸》开篇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是建立在相信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圆满具足的,是天性完美的基础上,教育不是纠错的过程,教育恰恰是唤醒的过程,是把每个人、每个孩子内在圆满天性唤醒并呈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真相   侏儒   德行   教育孩子   家长   父母   智慧   能力   孩子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