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盲目乐观!减持美债,与人民币国际化无关?

文|杨国英观察


冬天,理应让人冷静。


在这个经济承压、病毒扩散的冬天,我们理应更加冷静。


但是,就是有一些乐观派,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还在盲目鼓吹一些乐观言论。


如果乐观是发自内心的,这倒也没什么,这缘于掌握信息量的不同、以及推导逻辑的差异。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人的鼓吹乐观,并非是发自内心,而是刻意鼓吹刻意带节奏,刻意发布一些毫无逻辑的乐观言论,甚至是明显反智的乐观言论,我觉得这是蛮恶心的。


比如,关于中国减持美债,最近有些人就在盲目鼓吹乐观言论。


半个月前,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我们在2022年9月和10月合计减持美债622亿美元,持有美债总量降至9000亿美元一线(9096亿美元),创下继2010年以来的低点。


这些无厘头的乐观言论,主要基于以下逻辑进行鼓吹:


1,中国大幅减持美债,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标志。


为了佐证这一结论,这些乐观言论,还提到了沙特与中国可能性的人民币石油结算。


2,中国大幅减持美债,已经令美国当局感到害怕。


为了佐证这一结论,这些乐观言论,专门提到美国财政部公布美债数据的当天,美国财长耶伦与中国驻美大使的会面。


但是,事实上,上述似是而非的结论,是经不起推敲的。


不仅经不起推敲,更是违背了最基本的常识,而且还丝毫不清楚我们汇率的客观机制。


在一切事件性的表象之下,我们不要忽略或忘记任何货币国际化的核心前提条件——永远是货币的自由兑换。


且不论美元,无论是欧元、日元,还是英镑或瑞郎的国际化,其核心前提永远都是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也就是说,没有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货币国际化。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与商品的流动其实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商品不能全球化销售,那么我们就不能称之为国际化,如果一种货币不能全球自由兑换(包括贸易项和资本项),那么,我们显然也不能称之为国际化。


所以,在当下人民币还存在资本项管制的情况下,我们一有点表象事件的风吹草动,就鼓吹人民币国际化在加速,这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毫无常识的。


至于,沙特与中国可能性的人民币石油结算,这仅仅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可能性,一种中长期的可能性,而且,这种中长期的可能性,其未来真正的可能性落地,也是离不开人民币自由兑换(特别是资本项的自由兑换)这一核心前提的。


再说,美财长与中国驻美大使的会面,这应该是提前性的公务安排,非得将这一公务安排上升到美国当局害怕我们减持美债,继而刻意渲染一种“厉害了”的公众情绪,这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


在人民币存在管制(资本项)的情况下,将美债作为我国对外资产配置的大头,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本质上,这并不存在谁在支持谁、谁又在求谁的逻辑。


因为,在货币存在管制的情况下,央行主导了全国绝大多数外汇储备的对外配置。


而如此天量的外汇储备对外统一配置,不仅需要规模超大且流动性好的配置标的,而且需要这一配置标的可以间接支撑我们国内资产的价格——这是国内资产之于全球的一种信用支撑。


如此,最大头的外汇储备配置,显然只能是美债。


虽然,除了美债,我们还可以增加特别提款权、黄金、或者欧元、日元等配置,但是,至少在现阶段,这些都只能作为辅助性的配置,都无法从根本上取代美债的外汇储备配置地位。


事实上,2022年9月和10月我们的大幅减持美债,重点是为了支持人民币汇率,避免人民币汇率连续急跌之后进一步失控。


哎,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一些刻意的无聊的乐观派,竟然就能喧染出一连串的反智言论。


面对未来,在情感上,我们可以鼓足信心。


但是,面对未来,我们不能情绪化地盲目自信,更不能一厢情愿地盲目自嗨。


面对未来,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


最后,再简单谈谈今天的市场。


1,地产产业链全天领涨,新城控股、帅丰电器、志邦家居等超10股涨停,港股方面龙湖地产、碧桂园服务涨超10%。


2022年各房企销售额增速均有所下滑,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3107.7元,较上年下降了33.1%;全年房地产企业整体拿地低迷,TOP100企业拿地总额12975亿元,同比下降了48.9%。销售的低迷,必然刺激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维稳房地产业链,今天市场也流传着这样的消息。


当前仍未看到房地产复苏的迹象,预期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的刺激政策会持续出台,那些基本面不错,在一线或强二线城市囤有大量土地的房企将持续受益。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地产政策的核心是围着保交付和救债主展开的,至于创造股东利益估计要排到最后了。


2,午后消费电子板块大跌,立讯精密跌停。全球面临着消费紧缩的困境,消费电子在经历过去两年爆发浪潮后,进入了产能过剩的阶段。


2023年,海外衰退有可能加速,整个消费电子板块,包括手机、平板、AirPods、Watch和MacBook可能都面临着需求减弱的格局,消费电子板块前景堪忧。同时消费电子领域的果链企业面临着另一层风险——苹果公司的突然砍单。这个风险对很多果链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此前的欧菲光、歌尔股份已经证明。


双重风险叠加,消费电子板块尤其是果链企业价值要经历价值重估。想要投资消费电子板块,建议还是等到消费电子复苏或原来经历过砍单的果链企业转型成功。


3,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大涨接近9%。今天阿里大涨传闻是蚂蚁金服将筹资15亿美元。


但我们认为阿里上涨除了因为国内互联网过度杀跌反弹之外,还有就是当前国内经济不景气,需要这些平台型的企业引领经济发展。


上个月的15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鼓励平台出海的决策。阿里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若能出海成功将带动外贸、国际物流等产业再迎高速发展,可见阿里在平台出海的战略中作用非凡


4,碳交易概念股走强,百川畅银涨幅12%、岳阳林纸涨停。据报道,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首单跨境碳交易已于近日成功落地。


虽然受到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双碳”战略在全球地位不断下降,但我们也看到今天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为0,这意味着迫于地缘危机或政治摩擦,一些国家即便遇到困难也要勒紧裤腰带发展绿色能源,碳交易没有停滞仍然在缓步发展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乐观   人民币   阿里   美国   中国   板块   盲目   可能性   言论   资本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