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枣庄老城区东沙河曾是老峄县八大景之一承水环烟

在我的记忆里,曾多次行走在民间,探寻枣庄市中区东沙河及相关老峄县八大景。挖掘民间民俗文化故事。"承水环烟"即峄县城西承水河上如烟如雾的水文景观,峄县八景之一,清光绪三十年由王宝田主修的《峄县志》,刻有董志顗、王德陈绘制的"峄县八景"线描画。分别是:仙坛晓翠、仙洞悬云、君山望海、青檀秋色、承水环烟、湖口观渔、刘伶古台、许池绿波。承水河,今称西沙河,发源于枣庄以北的梁子河、沧浪渊、牛鼻泉和税郭河一带,河水自北向南,汇入台儿庄运河。西沙河水量丰沛,常年不涸,河上建有一座石桥,邑人称"孺子桥"。

桥身为元宝形,长九十米,宽六米八,高两米六,汛期山洪到来时,大水漫桥而下,不给泄洪带来障碍。据《峄县志》记载,该桥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嘉靖和崇祯年间进行过扩修。承水河(峄城大沙河)紧沿峄县西城墙南下,在城门楼前的一箭之地便是横跨承水的孺子桥。此处是台儿庄通往临城的官驿古道的咽喉要塞。

明清两代,县城西门称"迎恩门",与迎恩门相对的孺子桥一带,是观赏"承水环烟"的最佳位置。这里,绿树成荫,芳草繁茂,河面上水气飘渺,如烟如雾,城墙似乎披了一层轻纱。雨后,蓝湛湛的流水穿过桥洞,掀起急湍的浪花,团团蒸气浮在水面,形成层层烟环。清晨,到河中汲水的城里居民,挑着陶罐水担,由城门出出进进,形成一条游走的长龙。早饭过后,来河边浣洗的丽人,把承水河装点得更加妩媚。

孺子桥的整体随着两岸的地势翘呈元宝形;全长90米,高2·6米,桥面宽6·8米,由均高1·6米、宽1·2-1·25米不等的12孔桥洞排水;用青一色长条巨石与铁扣合缝的结构;坚固、美观而实用。

旭日将升时,高大森严的城门楼与对岸的徐家楼、关帝庙等气势轩昂的建筑群遥相呼应。两岸杨柳青青,芳草如茵,清湛湛的流水穿过桥洞,掀起急湍的浪花,在起伏叠岩的撞击中转化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漩涡。笼罩在河床的一团团蒸气飘浮在水面;追随着水流漩涡的转动而转动;涌现出层层烟环,就像许许多多吸烟人在一起吐烟圈的情景。水蒸气精彩的表演,再配上鸟歌蛙鸣与咆哮的激流奏出和谐的交响乐

近年来,峄城人提出了“以水为轴,东西拓展”的城市规划理念,着力打造“一城山色半城河”的景观效应,努力再现当年“承水环烟”的美好愿景。他们以承水河为主轴,以仙坛山为依托,把山、水、园、林诸要素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发展中,建设了峄州桥、福兴桥、木桥、滨河公园等重点工程项目,使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承水环烟”传统景观从史籍和传说中得以悄然重现,更增加了人文、自然景观对城市的辉映作用,形成了“三山、一水、两城”的城市格局。在承水环烟的景区,还蕴含一个"景外景",并成为流传民间的历史掌故。

孺子桥始建年代不详。据《峄县志》记载,明代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由峄县知县许承芳重建。在施工中,许知县委派一个姓李的典史全权料理。这个李典史又转手承包给自己的侄子具体负责操作。李家叔侄乘建桥之机,对上欺骗县官,抬高造价;对下打着官方的旗号,横行霸道地敲诈平民。巧取豪夺,发了横财。故而激起民愤,桥尚未竣工,"东窗事发"。许知县大怒,把此案作为"严打"的标本,从重量刑;追回了赃款,把两名人犯关进大牢。

一位老石匠在桥北刻了十五只鲤鱼,其中七只鲤鱼头冲上,八只鲤鱼头朝下。他以李家叔侄"欺(七)上霸(八)下"的谐音为寓意,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把"建桥贪污案"刻在桥上。

此后这"七上八下"的鲤鱼图,便成为出门在外的峄县人互相联络的标记暗号。假如两个人在外地邂逅,都自称峄县人,但又互不相识,便以这个典故为主题,进行系列化盘问。

"承水环烟"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微妙的自然现象蔚成大观。

我们在枣庄市中区境内"承水环烟"的东沙河一住就是十五六年,看过“承水环烟”使其能够始终保持着自然的本色。今生的市中区东沙河,过去几十年来一直被人民厌弃的臭水沟。因为各种垃圾都往这里扔,不论是夏季还是隆冬季节,这里长年散发着一种难闻的刺鼻臭味。大凡经过此地的人都是掩鼻而过。如今旧城改造,这里的东沙河已经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了。沙河两畔高楼林立,已早成为抢手的商品房,居民住此为傲。每天清晨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吸入鼻腔,仿佛置身于一线绿色城市的氛围里。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市中居住的市民们大为点赞。一年四季皆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时值深秋,感受一下沙河的秋日阳光,秋的灿烂,秋的空旷洗礼,每每到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惬意快感。

东沙河流水从北往南缓缓流淌昼夜不息,清泚恬静,漫行在河岸的迤逦曲折的栏杆,观望着垂钓者那样凝神注目,不忍心打扰,当看着垂钓上来小鱼双目眯成一条缝的绽放满脸皱褶,仿佛我也惊奇的随之激动不已。河水里的鸭子嬉戏的追逐着,扑棱棱地挓挲翅膀在水面上飞舞着,煞是可爱。每天来此驻足观赏者络绎不绝,来此聊天者散步者三三两两,来此下棋对弈者兴奋地吆喝声,惊动小小河畔树林里安静栖息的鸟振翮高飞。

河岸上每隔一段距离,就遇到穿黄马甲的清洁工在岸边来回保持清洁,水面清平静谧,原来是水上清洁工来回划船清理漂浮杂物所致。周末领着孩子来此玩耍逗趣的母子俩、父子俩、爷孙俩、一家三口们脸上处处写满幸福,切给孩子们长大后留下许多美好的童趣的回忆。沙河的木桥上,每天少不了聚集的耆老者畅谈国事,家事,身边事,他们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河畔木桥走廊,一直飘向远方。爱好唱歌者,在造型优美的栈桥上一展歌喉,吸引不少行人驻足洗耳。

这里的风景俊美,不必说,观赏河畔垂柳在唇边曼妙婀娜,各种名贵树木,在秋风中仍旧郁郁葱葱,品嗅众多不知名的开着红花,白花,长着红豆般的灌木草, 本身就是滋养心灵。俨然诗意般且又浪漫别致的景色,是绝好的清新怡人,哪怕多瞧几眼,都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沉浸这里的人,谁又能说这里的空气,从前曾被污染严重到令人厌弃的囔鼻呢。在河边上树林里,几乎每天都可见几个打着太极拳的人,在那里静静地如入无人之地的全神贯注地强健自己的体魄。揽赏这环境与人和谐于城中心的奇葩的沙河境地,真叫人难以想象出,昔日竟然是臭气熏天的被人人咒骂的臭水沟,外人想坏脑子,也想象不出与臭水沟竟然有线性联系。

在东沙河西岸上坐落着在这里曾经发生震惊中外的龙头惨案的“龙头惨案死难者纪念碑亭”。作为后事人的教育基地。不少外地以及不了解详情惨案者来此默读碑亭上的内容,穿越时空,领略一下丰富的历史想象,铭记那段不寻常的悲惨故事。接受一次身心再教育的洗礼。在东沙河西岸上还有一个“枣庄老街八极拳武术龙狮文化传习园”基地,接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习武龙狮爱好者聚此切磋技艺。这个场所,不仅是武术的聚集地,而且还是当地人,外地人旅游的一个经典景点呢。

水里的蓑衣草直直挺立,丰腴翠绿,一簇簇,一排排,犹若夺目的水仙,这绝对是一种高雅的风致。东沙河再也不会臭气熏天了,再也不会是居民肆意地倾倒垃圾的场所了,如若朋友你对东沙河还存有过去记忆的话,赶快来此一游吧,我想,你的从前的烙印,绝对会自动被新景所替代删除的,不仅陶冶你的心灵,那个昔日的“肮脏沙河”永远不会重演。这个秋阳下熠熠闪光的沙河,这个风和日丽下秋天的自然风韵的沙河,会温馨着你的向往灵魂,到此徜徉伫立,映入眼帘的绝对是不枉此行。

峄城之名现在看来是得之于山,不过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此地所置承县却是因承水所经而得名。承州遗址,今山东省峄城一带,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设承州,故城坐落在今峄城西一里,紧靠八景之一"承水环烟"的西畔,为原峄县(承县)县城。故城四周墙基已夷为平地。城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250米。西北角残存土墙一段,高约4米,东西长约15米,底宽约3米,系黄土夯筑。

《汉书·地理志》载:"承县,西汉武帝时所建,隶属东海郡。"《古今地名大辞典》云:"丞(承)水源出山东峄县北车梢峪,曰沧浪渊,南流会许池(即十里泉)水,南迳县城西,折东流至县东南入运河。汉置承县于此,以承水所经而得名。"故,世人、古书称此地为承水城。《寰宇记》曰:"前承县理此,今峄县西一里汉承县古城也。"承水环烟"即峄县城西承水河上如烟如雾的水文景观。


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车轮滚滚》,曾经把孺子桥作为外景地之一。那时候,西沙河水还是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1980年之后,河水受到污染,一度成为污水河。1987年,为泄洪需要,水利部门将蜿蜒曲折的河道取直,河床改道,孺子桥废弃,承水环烟的景观发生变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峄城区加大了承水河的治理力度,重修和新修了三座公路大桥和一座步行桥,对新河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建成了滨河公园。随着上游污染源的有效治理,承水河又恢复了昔日的清澈,新的"承水环烟"更加迷人。

晚饭后我们一帮朋友沿河畔而行,垂柳阴翳临风轻曳,清幽的竹林、简约的小桥、古雅的凉亭,还有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一派江南风韵。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蝴蝶和蜜蜂在草间翻飞,时而有蟋蟀擦着你的足际跃过。走下石阶,站在河边凭栏而望,承水河舒缓的向南流淌,一波跟着一波,不急不慢,每滴水都好像是待检阅的士兵,步伐一致,整齐有序。阳光照上去,仿佛有星辉在水面跳动,一会近在眼前,一会又恍在远处。移步换景之时,一定要放轻脚步,不然会惊扰了坐在石头上小憩的青蛙,它们听见声响便扑通一声,潜入水中,激起一圈圈的涟漪,打碎了一河的星辉。

五座桥中有四座是公路桥,唯有居中的木桥是一座步行桥。这五座桥将原先孺子桥的作用分解了,木桥则成了专职的观景桥。登上木桥,单是鞋子与桥的接触声就顿时生出几分闲情雅致来,好像当年的王勃登上滕王阁就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文思泉涌,不发点感慨就对不起眼前的景致似的。

环视四周,承水被一片青葱簇拥着,这片青葱自然也享受着承水的滋养,于是两岸枝叶扶苏,绿草成茵,一些枝条甚至伸到了水中,迫不及待要一亲芳泽了,垂钓者有之,漫步者有之,健身者亦有之。向北遥望,承水汇集了众多支流浩浩荡荡而来,这些支流中有涧水、有泉水、有瀑布水、有河水,但是现在它们汇聚在一起,京杭运河成了它们的共同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它们才有了承水这个共同的名字,没有了泾渭之分,不过这个名字也是暂时的,将来它们还会成为运河水、海水。整理渐远的思绪,回转身来

。承水河正安详的穿越桥洞往南而去,缓缓地,静静地,已然没有了过去的跌宕急迫。也许是时代的变迁让它学会从容,也许是岁月的沧桑让它变得豁达,它终于领悟了自己的使命,承水的使命。它不是自由欢腾的小溪,可以无拘无束的游走,也不是纳百川盛天地的大海,集大成于己身,它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担,承载着继往开来的责任,它传承的不仅仅是水,还有文明。仰望长天,耳边萦回着水流的声音,你的灵魂仿佛慢慢脱离了身体,随着空气中每一个的游荡的水分子释放,蒸发,飘散……

只看到白天的承水河并不算真正看过了“承水环烟”,要看过月光下的承水河才算真的到过了峄城。夜幕下的承水河是寂静的,夜幕下的峄城是素颜的,没有都市的喧闹,走在滨河公园,只远远听见集体舞的音乐声有节奏的响起,那是一些市民自发的在锻炼身体。灯红酒绿是一种美,那种美充满着诱惑和暧昧,让你靠近的同时,也充斥着些许不安和矛盾,远不如这般纯净澄澈,让你不由得生出几分怜惜来,欣赏它,守望它,却不忍去触碰那分宁静,生怕惊扰了它,坏了这素净如帛的景致……

从枣庄市市中区到驿城区的“一条河承水环烟,小桥流水人家” 的景色,让人民穿越到古峄县的那个承水环烟的时代。看过“承水环烟”或许你会嫌这河水不够清澈,那是它洗掉了峄城的铅华,使其能够始终保持着自然的本色。也许你一眼看不透它,可是你会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度,积淀的是沧桑,澄清的是文明。承水已经不再是一条河的名字,而是一个过程,一条纽带,它沟通了过去和未来,也连结了南北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沙河   西沙   枣庄市   滨河   枣庄   桥洞   孺子   木桥   中区   河水   县城   城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