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展望活动在京举办,倡议成立未来产业研究院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12月29日,预见未来·把握未来——“未来产业展望”活动在京举行,活动中心议题为未来产业——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活动还现场发出了成立未来产业研究院的倡议。

“今天的数字化就是一百年前的电气化,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电气化到数字化,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表示,尤其是电气化和数字化的融合,将创造很多非常不同的机会和发展的可能性。他认为,数字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石:互联网、数据、计算。互联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打破传统时空界限;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成为国家、社会和企业的战略资源;计算是新的公共服务,成为国家、社会和企业的能源动力。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是国际上排放压力最大、中和降幅最快、转型任务最重、投入成本最高的复杂系统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认为,气候变化治理将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并促使绿色低碳产业及技术投资的快速增长。电气化与智慧电网、光伏和风能发电、氢能、CCUS等负碳技术将成为全球及中国实现碳中和的优先发展领域,这些领域投资预计将占全球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总投资的70%以上。

针对未来产业背后的技术逻辑、投资机遇和技术应用场景,与会专家也进行了探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研究室主任姜江表示,未来产业带有明显的阶段性、时效性特征,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而言,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这些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推广衍生的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无疑是未来产业的主要构成。与此同时,能够发挥我国龙头平台企业优势和巨大应用场景优势的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也是我国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

聚焦未来产业市场,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帆表示,最有成长性的未来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现在集中爆发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下一轮迎来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将是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材料,太阳能薄膜发电、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的结合将是非常有前瞻性和想象力的技术突破。而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谢良志认为,生物医药行业可能是永远性的未来产业、朝阳产业,既需要重视基础研究,也应重视产业成果转换和政策扶持,同时在监管上应进一步扩大投入、更具灵活性,最终形成各方密切配合市场环境。

市科协表示,“未来产业展望”活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北京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展望未来前沿技术开辟发展的新趋势、新动能,研判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未来产业格局。

活动现场,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北京市科协等共同倡议成立未来产业研究院,以充分发挥北京在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以及国际交往方面的独特资源,围绕建设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搭建未来产业的创新引领平台、智库研究平台、权威发布平台、交流合作平台,为首都未来产业发展战略赋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研究院   未来   产业   新能源   北京   中国   首都   我国   平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