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韩走遍中国,云南篇十四红河州

本文为走遍中国的长篇游记,每日更新,希望大家喜欢、关注、点赞并转发,谢谢!

(十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东部与文山壮族自治州相连,南部与越南接壤,西部与普洱市、玉溪市毗邻,北部与昆明市和曲靖市为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云南省辖自治州,红河州辖县级市2个,县7个,自治县3个,人口420万人,面积37930平方千米。

红河州因地处红河流域而得名。红河州蜀汉时属兴古、建宁两郡,南朝时属梁水、建宁两郡,唐初属南宁州,元属临安府,民国置蒙自道,后改行政督察公署,1950年设滇南行署,后改为蒙自专员公署,1954年成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1957年与蒙自专区合并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州北属滇东高原,南属横断山纵谷区哀牢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部山高谷深,北部山脉、河流、盆地相间排列,有万亩以上的坝子(小盆地)24个。主要山峰有西隆山、白岩子山、黄连山,主要河流有红河、元江、南盘江等。

红河州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个旧市是著名的锡都。工业以冶金、机械、建材、卷烟、制糖等行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烤烟、水果等。红河州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州内有昆河窄轨铁路。

红河州建水县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文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河州政府1


红河州政府2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行程

2007年11月15日

普洱市江城县 (150KM 32元)绿春县 (160KM 38元)元阳县

午餐5元,晚饭 10元,住哈尼客栈 20元。

2007年11月16日

元阳县 (70KM 20元)红河县 (100KM 30元)石屏县

早点2元,午餐5元,晚饭 19元,住交通宾馆 30元。

2007年11月24日

玉溪市通海县 (80KM 25元)建水县

晚饭13元,住哈梦缘住宿部 20元。

2007年11月25日

建水县 (80KM 20元)个旧市 (40KM 11元)蒙自县

早点 1元,午餐 6.5元,晚饭 11元,住金龙旅社 15元。 参观了建水文庙。

2007年11月26日

蒙自县 (180KM 36元)金平县

早点 2元,午餐 6元,晚饭 8元,住军粮招待所 30元。

2007年11月27日

金平县 (80KM 20元)新街 (40KM 15元)屏边县 (80KM 24元)河口县早点 2元,午餐 9元,晚饭 6元,住江南招待所 20元。参观了河口县国门。


红河州政府广场宝鼎

红河州游记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因红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腹地而得名。多彩的红河州是一块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风景迷人的红土地。红河州政府驻地2003年从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蒙自县成为红河州首府(2010年蒙自县撤县设市)。蒙自是云南近代名城,1887年清政府将蒙自辟为商埠,并在蒙自设立云南省第一个电报局。

“圆梦行动”中2007年11月15日进入红河州,恰逢正在欢庆红河州成立50周年,各地洋溢着过节的气氛,我担心庆祝活动影响出行,就临时调整了行程,直到25日才从个旧市来到蒙自县。作为新州府的蒙自县,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到处是施工工地,机器轰鸣,塔吊林立,拔地而起的高楼一个比一个豪华。

位于天马路上的州政府气势宏伟,宽广的红河广场,富丽堂皇的大楼,令人震撼。再去县政府拍照,眼前这座雄伟的建筑更让我瞠目结舌,楼前翻出大面积的红土,正在变成大广场。仅仅30多万人口的小县,出手如此阔绰大方,在面子工程的背后是难以承受的经济能力。盖大楼的钱用的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红河州政府广场红河魂雕塑


蒙自县政府大楼1


蒙自县政府大楼2

蒙自南湖

蒙自的名胜-南湖位于老城区南隅,明朝前为雨水汇合而成的一片杂草丛生的沼泽地,名为草湖。明朝知府钱帮称带领民众,将湖中烂泥杂草清出,清淤、引泉、筑堤埂、垒小岛,后来又修建了楼台亭榭,以瀛洲亭最著名,亭高22.4 米,为木结构,六角攒尖顶三层楼阁式重檐亭。黄瓦红柱,画栋飞檐,整体造型挺秀,结构匀称,因亭为六角,俗称六角亭。南湖岸柳成荫,湖水碧绿,一平如镜,风光旖旎,正如亭上对联云:“十顷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景藕花香”。

南湖还是云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过桥米线人人爱”也是云南十八怪之一,它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吃法特殊、营养丰富、油而不腻、色美味醇而久负盛名。传说在明代,蒙自南湖风光秀丽,一位秀才经常在湖心小岛刻苦读书,他废寝忘食日见消瘦,妻子很心疼,就杀鸡炖汤,把鸡块和米线盛到鸡汤罐里给丈夫送去。由于操劳过度在过桥时突然晕倒,不知过了多久,她醒来后急忙奔向丈夫读书处,揭开罐盖鸡汤还冒着热气。

原来是浮在上面的鸡油导热慢,起到了保温效果。妻子从中得到启发,经常变换花样把肉片、生鱼片等氽入汤中和米线一起入罐送给丈夫吃,丈夫更加努力苦读,终于金榜题名。因从秀才家到小岛要经过一座小桥,这道美食便被称为“过桥米线”。现在经营过桥米线的饭馆遍布全国,但游客来到蒙自,都要尝尝正宗的过桥米线,我当然也不例外,10元一份,好吃不贵。

说到吃,蒙自还有一大特产,甜石榴,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是石榴的优良品种,我到蒙自时,正是石榴的销售旺季,记得是5块钱买了3个大石榴,甘甜爽口,味道好极了。

蒙自县南湖

西南联大是我国教育史上奇迹,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教授穿着破麻袋片一样的衣服去上课,学生没有讥笑,教授没有羞怯,培养出无数的人才。很多人解放后在祖国的各行各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蒙自县海关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旧址

还有一张数码的

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旧址

红河州市县游

2007年11月15日我从普洱市的江城县前往绿春县,开始红河州之旅。接下来的十多天,三进三出红河州,才完成红河州的“圆梦任务”。绿春县城位于红河州的最西南,班车出了江城县城又变成了土路,不仅颠簸还尘土飞扬。进入绿春县的大黑山路况好转,油路十分平坦,路边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景色怡人。到了大水沟一带,班车开始上山,路边出现的梯田让我想到哈尼族梯田举世闻名,前几年不断报导准备申报世界遗产,最近又杳无音信了。

中午到达绿春县,县城完全建在山顶上,市场繁荣,市容整洁。班车上就听邻座的当地人讲,绿春县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我还真为这个小县城担心。下午乘班车前往元阳县,元阳县地处哀牢山南段,走不完的大山,不断有哈尼族梯田涌现,还有哈尼族民居,多用木板、竹子搭成,上盖石棉瓦,与那些豪华大楼相比,简陋的让人难以置信,印象很深。

绿春县街景


红河县路边农田

元阳的新县城叫南沙,人们习惯管老县城叫元阳。第二天从元阳县城乘面的前往红河县,一直沿元江河谷前行,沿途风光有山有水,绿意融融,比起收完稻子,光秃秃的梯田更让人喜欢。下午去石屏县,它位于红河州的最西北边,这个县的富饶美丽超乎我的想象,至今难忘。班车快到石屏县城时,异龙湖进入我的视线,听说这异龙湖是因白日见到龙升天而得名。望着烟波浩淼,波光粼粼的水面,我顿时精神抖擞,心旷神怡。

石屏县城的高楼鳞次栉比,这儿也是“文献名邦”。听说自古石屏县就重视教育,“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是对石屏文人盛况时的描述。正因为人才辈出,才有了“文献名邦”的美誉。我也很喜欢石屏县的古民居,随坡就势而建,砖木结构,青瓦屋面,两面山墙山尖升起很高,屋脊弯起两头起翘,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云南民居。

石屏县文献名邦牌坊


石屏县古民居

建水县

11月24日从玉溪市的通海县前往建水县,这是二进红河州。这几天油料紧张,油价上涨,通海至建水的车票自行提高到25元,票价上涨却又不敢给车票。乘客们反应很强烈,理论的,骂街的都有,但也没辙,车总得坐。晚饭前到达建水县。建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庙早已闻名遐迩,是我国最大的文庙之一,据说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

建水县城“两迤锁钥”牌坊

建水县文庙

第二天一早7:30就出发去参观建水文庙,它位于县城建中路北侧。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经明清两代仿山东曲阜孔庙的布局进行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文庙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 4700平方米,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布局,纵深达625米,分六进院落,沿中轴线有泮池、牌坊、棂星门、先师庙正殿、崇圣祠等。具备文庙所有的建筑元素。

建水文庙门票60元也够贵的,虽有点心疼,但还是痛快地购票参观。大门是“太和元气”坊,进门就是一进院落,有孔老夫子像和泮池,又称学海,泮池四周绿树成荫,池水清澈透明。让我想起“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进了文庙,文化味十足。

第二进院落前有“洙泗渊源”坊,与“太和元气”坊遥相呼应。“洙泗渊源”坊四柱三间,坊座有有龙、麟、狮、象等石雕拱卫木结构的牌坊,牌坊左右有“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两幅砖雕。这座牌坊做工精美,气势磅礴。三进院落有“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等四座牌坊,是文庙文化气息甚浓的区域。四进院中央的杏坛,是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

五进院落是文庙的核心,先师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它雄踞在青石台基上,面阔五间,单檐、黄琉璃瓦覆顶,全殿由28根巨柱支撑,其中22根为整块青石凿磨而成,高为5米。特别是殿前廊左右两根柱子上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雕工精细,十分珍奇。最后一道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列祖列宗的场所。整个庙宇古木翠绿,花卉争艳,庄严肃穆。

参观过程中我还有幸观看了古乐表演。上午九点,在先师殿前有祭孔古乐表演,演出者多为老先生,从司仪到演奏者个个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咱不懂音乐也不懂祭祀的礼节,只当听一曲民乐合奏,品一品祭孔文化。建水文庙规模宏大,在这边陲小镇有如此大手笔的建筑群真令人叹为观止。

建水县文庙太和元气坊


建水县文庙洙泗渊源坊


建水县文庙泮池


建水县文庙杏坛


建水县文庙先师殿1


建水县文庙先师殿2


建水县文庙先师殿龙柱


建水县文庙古乐表演


建水县文庙道冠古今坊


建水县文庙崇圣祠

朝阳楼

我参观完文庙,迅速来到县城中心的东门,就是大名鼎鼎的朝阳楼,号称建水“小天安门”。原名叫迎晖门,俗称东门。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比北京天安门还早建28年。朝阳楼占地2300平方米,城楼建城墙之上,高24米,为三重檐歇山顶式,檐角飞翘,雄伟壮观,三重檐下中间挂有“飞霞流云”“雄震东南”巨匾。朝阳楼历经600多年的考验,至今完好如初,有“雄踞南疆八百里,堪称滇府第一楼”的赞誉。朝阳楼是建水县城的标志,滇南重镇的象征

建水县朝阳楼1


建水县朝阳楼2


建水县朝阳楼3


建水文庙门票 60元

云南山茶花

在整理建水照片时,发现几张有花卉的照片,使我想起云南十八怪之一“鲜花四季开不败”。确实我到建水县已是11月底,这里还是花繁叶茂,满园春色,有的鲜花盛开,有的含苞待放,我最心仪的是山茶花。

云南山茶花盛开在冬末春初,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花团锦簇,绚丽多彩,天生的丽质芳姿。我几次去云南,也知道了几个名贵品种,有生长高不过盈尺的“恨天高”,金花茶、牡丹茶、白玉杯等。在建水文庙里我观赏到一株白色山茶花,淡雅清秀、洁白如雪,不知是否就是“白玉杯”。还有牌坊旁的绿叶红花,赏心悦目。

建水县文庙白色山茶花


建水县文庙红色山茶花

云南哈尼族

建水县还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楼长官司和燕子洞都是著名景点,只因距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只能割受了。到了红河州还想再说说哈尼族,2007年是红河州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通过各地的宣传活动,我也知道点哈尼族的历史。

哈尼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哈尼族、彝族都是同源于古代氐羌族,传说哈尼族先民曾游牧于北方一个叫“努玛阿美”的地方 ,即哈尼人诞生于努玛阿美,后逐渐南迁至此。哈尼一词的“哈”在哈尼语中有强悍、勇猛的意思,“尼”在哈尼语中不仅有人的意思还有女性的含义,表示女性是人类的母亲。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主要从事农业,他们勤劳勇敢,最善于开垦梯田。

建水县市府广场大花坛

三进红河州

红河州北部三县市

2007年12月1日

从文山州丘北县 (180KM 38元)开远市

午餐3元,晚饭 8元,住交通旅社 20元。

2007年12月2日

开元市 (90KM 19元)弥勒县 (50KM 11元)泸西县

早点 4元,午餐7元。


这三个市县都在红河州的北部,开远市只有27万人口,市府大楼同样是巨无霸。开远市距州政府约50公里,听说红河州计划在蒙自和开远打造开蒙城市群的中心片区,成为滇南现代化开放城市。


红河州的弥勒县,对县名较有兴趣。弥勒和佛教中的弥勒佛同名,但实际上毫无关系。弥勒原本是古代彝族先民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这是我在“圆梦行动”中走到的第九个以古代人名命名的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弥勒县有红河卷烟厂,卷烟是红河州的支柱产业,这烟厂也有一绝,只生产“红河牌”一种香烟。

开远市政府


开远市风光


弥勒县文昌阁

网友“巴渝驴友”补充两张弥勒县的形象代言人弥勒佛,有的称大肚佛、笑罗汉。

弥勒县的弥勒佛1


弥勒县的弥勒佛2

个旧市

11月25日上午10点前往个旧市,班车走高速,1个小时就到了。个旧市位于蒙自西部,1958年至2003年曾是红河州政府驻地,长达数十年的滇南中心城市。 “个旧”是以彝语“果作”的音译演化而来的,意为“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个旧是以开采锡矿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的“锡都”,同时是世界上最早的的产锡基地。

个旧市依山抱湖,房屋环湖而建,整洁卫生,绿树成荫,锡矿的开采曾给个旧带来丰厚的利润和财富,但作为资源型的冶金工业城市,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州政府迁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还有上世纪70年代我就听说个旧是肺癌的高发区,这几天看到柳州龙江河道被镉污染的报道,真有点不寒而粟。发展重金属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环境保护。

个旧市汽车站


个旧市风光

金平县

来到蔓耗镇就进入了金平县,这里曾是拍摄电影“山间玲响马帮来”的外景地,直到现在,当地人还以此为荣,非常自豪。我在这儿还真看见好几拨马帮,真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还用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在蔓耗班车要加油,司机找私人加的,每公升10元,司机也是干个体的,为了保住在这条路上运营的权力,油再贵也得跑。

金平县城是个名副其实的山城,县城不大,道路弯曲狭窄还高低不平,在县政府门口,又看到一队马帮,现在我开始理解了,在山区用马帮跑运输还是很有优势的。下午去汽车站了解到,因没油屏边的班车停运了,只好买到河口的车票,去新街转车。游记写了这么长,很少具体说乘车的过程,因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交通都很方便,除了西藏和青海,只有云南的交通条件差一些,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不过这两年云南的交通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金平县民族文化墙


楼房下的马帮

屏边县

11月27日上午前往屏边县,见经周折来到县城,印象深的就是街心花园的芦笙舞塑像。屏边是苗族自治县,苗族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芦笙是苗族传统民间乐器,每逢节日或红白喜事,苗家人都会吹起节奏鲜明、委婉动听的曲子,还会跳起矫健优美的芦笙舞。下午从屏边县前往河口县。

屏边县苗族芦笙舞蹈塑像

河口县

晚上6点多到达河口县城,河口自古就是我国西南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国门对面就是越南的城市老街,这个名字如雷贯耳,虽然天色已暗了下来。我还是先跑到口岸去看看这曾经的前线。

第二天早上7:30开始在河口县城游览,先去河口起义纪念馆。1908年4月,同盟会会员在此发动了“河口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云南的第一枪。纪念馆不开放,门口是“海关旧址”牌子,墙上1897年的字样正是海关设立的年份,据说河口海关原先有好几幢法式建筑,现在仅存一幢。

河口起义纪念馆

河口县国门

然后再次来到国门,此时还没开关,就转到界碑,隔河观望越南的老街口岸。多少往事涌上心头,天下事分久必合,分久必合,越南古称交趾,听说曾有好几个朝代都和我们同属一国,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父亲就在交趾(越南北部)担任县令,王勃也是在省亲途中落水惊吓而死。云南在南诏国时,东南疆域到达越南。

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越南曾是“同志加兄弟”,抗法、抗美援越,中国辽阔的国土就是越南最可靠的大后方,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坚强的后盾。到了越南统一,两国关系剑拔弩张,兄弟反目成仇,1979年2月,中越两国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记得当年解放军进入越南进展最顺利的就是河口县对面的老街。正想着想着开关了,越南人蜂涌而入,戴着草帽推着自行车、三轮车,好像都是过来趸货的,战争的阴影早已散去,为了生存,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奔忙着。

河口县河口国门口岸


河口县中越界碑

河口县国门数码照片

河口县国门1


河口县国门2


河口县国门3


河口县国门4


河口县国门5


国门对面越南口岸


河口县中越界碑1


河口县中越界碑2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通关文牒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

蒙自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人口34万人,面积2228平方千米,为红河州首府。蒙自之名始见于元代,因境内有“目则山”而得名,汉语讹为“蒙自”。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县,2003年红河州政府驻地迁至蒙自县(2010年撤县设立县级蒙自市)。

个旧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人口39万人,面积1597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西部。个旧系彝语“果作”的音译演化而来,意为“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清置个旧厅,1913年设置个旧县,1951年设立个旧市。

开远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人口27万人,面积2009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西北部。元置阿迷州,1931年设置开远县,1981年设立开远市。

绿春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人口22万人,面积3167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西南部。绿春以县境自然景观命名,1958年析置绿春县。

建水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人口51万人,面积3940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西北部。元置建水州,属临安路,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建水县,1912年改为临安县,次年复设建水县。

石屏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人口30万人,面积3090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西北部。元至元七年(1270年)置石坪邑州,1913年改设石屏县。

弥勒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人口51万人,面积4004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北部。弥勒最早是云南古代一个少数民族首领的名字,以后成为部落名,又演变为地名。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弥勒千户,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设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设弥勒县。

泸西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人口40万人,面积1674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东北部。明置广西府,清置广西直隶州,1913年改广西县,1917年改设泸西县,1959年并入弥勒县,1961年复设泸西县。

元阳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人口39万人,面积2292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西南部。1950年析置新民县,1951年改设元阳县。

红河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人口28万人,面积2034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西部。红河因县境地处红河而得名。1950年析置红河县。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自治县,人口35万人,面积3677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西南部。1934年设置金平县,1985年成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河口瑶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自治县,人口9万人,面积1313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东南部。清置河口对汛督办公署。1950年设置河口市,1955年改设河口县,1963年成立河口瑶族自治县。

屏边苗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自治县,人口15万人,面积1905平方千米,位于红河州的东南部。1933年设置靖边县,因与陕西省靖边县同名,故改为屏边县,1960年并入河口县,1962年复设屏边县,1963年成立屏边苗族自治县。

下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个与越南接壤的边陲小镇,上世纪80年因麻栗坡的老山战场声名远播。1987年春节晚会上徐良、董文华的一曲《血染的风采》更是打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蒙自县   建水县   个旧市   建水   蒙自   彝族   红河   河口   哈尼族   文庙   云南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