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罚8760万!知网垄断行为大赏

  【教授篇】

  1957年,钱学森院士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奖金1万元。他将这笔巨款捐给了困顿中的中国高校。钱老说:科学是民族的未来。

  1973年,袁隆平院士研究出杂交水稻。他穿着破旧的衬衫,却资助了无数贫困学生。袁老说:教育是民族的希望。

  1999年,中国知网应运而生。

  创始人王明亮教授说:

  “知网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给全国的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系统、及时的信息情报服务。”

  那时的中国知网承载着中国教育与科研的希望。

  钱老、袁老等无数中国学者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学术成果与论文,分文未取。只为将知识的薪火传承下去。

  可如今,一切都变味儿了。

  2021年,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发现自己的一百多篇论文,未经自己同意,也没有给自己一分钱报酬,就被知网全部收录。甚至自己下载自己的论文也需要付费。

  一气之下,将知网告上法庭,获赔70余万。

  然而,支付完赔偿后,知网立刻下架了他的所有论文,至今没再收录。

  这几乎相当于,把这位为中国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老教授,从学术界除名。

  用不了多久,学术圈将没人知道赵德馨教授这个人,也不知道他这辈子做出过什么学术成就。

  知网仿佛是要告诉那些想要维权的学者:我只要一个删除键就能毁掉你半生心血。

  也正因为知网的地位,多年来,很多年轻学者只能忍气吞声。

  只有这些已经退休的老教授们,才敢站出来,向知网这条巨龙发起挑战。

  【高校篇】

  你知道,你的母校每年要向知网交多少钱么?

  2021年,清华大学交了198万;北京理工大学294万;北京师范大学198万;中国人民大学165万……

  据统计,仅全国50所重点高校每年就要向知网缴费超过5000万。平均每所高校100万左右。

  仅仅是今年以来,知网已经从25所大学收来了3000万采购费。

  有人说,这么贵,学校就不会讲价么?

  会,但是没什么用。

  2020年,知网给北师大报价198.36万元。校方努力了半个多月,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最后以198.35万元成交,便宜了100元。

  不仅如此,知网几乎每年都在提价。

  中南大学,2019年采购价119万元,2022年,涨到150万。

  北京语言大学,2019年45万,2022年是65万。

  据武汉理工大学披露,从2010年到2016年学校采购价累计涨幅高达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堪称离谱。

  面对收费高昂的知网,高校就没有作出抗议吗?

  当然有。

  2013年底,云南省各高校联合抗议知网提价。

  结果非但没有用。第二年,带头的云南大学,服务费从40万提高到70万,涨了75%。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所高校公开抵制过知网。

  但到最后,都只能妥协。

  为什么?

  因为实在没得选。

  目前,知网收录了10320种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其中核心期刊1978种。

  最关键的是,知网手里握着很多独家资源。我国43%的期刊,42%的核心期刊,是独家授权给知网的。

  万方、维普、超星这些平台虽然报价只有知网的十分之一。但很多文献根本找不到。

  如果学校不订购。那下载知网的论文就得学生自己花钱。无数寒门学子,也就失去了学术深造的机会。

  所以高校不得不买。

  最狠的是,知网还是中国唯一拥有国家批准标准刊号、正式全文出版的国家级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今天的知网早已不只是个文献库,更是决定学者,甚至一所高校学术成果的裁判。

  有校方表示:如果我们不买数据库,每年的研成果就可能减少一半,你敢不买吗?

  【学生篇】

  2019年,炫耀学历的翟天临博士,因为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啊?”

  引发巨大争议,人设当场崩塌。

  在中国,但凡你读过大学,就一定经历过被知网查重支配的恐惧。

  在知网,查重一篇学士论文一般要120元左右,旺季大概180元左右。硕士和博士更贵,一般要300多。

  这还只是一次。

  因为论文查重被收割上千块的学生,大有人在。

  中国每年大几十万毕业生,这可是笔不菲的费用。

  据统计,知网每年大约2/3收入来自数据库,剩余1/3中很大一部分是靠查重费。

  这几年,因为大家知识版权意识的觉醒,知网也会象征性给作者一些稿费。

  硕士论文,每人60元报酬,外加一张300块钱的知网阅读卡。博士论文,每人100元的报酬,外加一张400块钱的知网阅读卡。

  折合下来,每千字大概1-2元。也就发个4-5篇论文,就够去查重一次了。

  就这,还得是去主动申请,不申请就默认放弃。

  2002年以来,知网以这种几乎免费的方式拿下了两百余万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然后提供付费下载。

  这借鸡下蛋的生意,简直是一本万利。

  这几年,面对社会各界对它频繁涨价的抗议,知网只回了4个字:成本提高。

  然而数据不会撒谎。

  事实是,知网母公司同方知网,已经连续数年以大约60%的毛利率,每年拿下近10亿营收了。妥妥的现金牛。

  就是这样一个知网,还经常会收到国家的科研课题补助或财政补贴。

  比如2020年12月19日至31日期间,它就获得了国家科研课题补助4223.76万元。

  不知道,今天的知网,回想起当年王明亮教授创办它的初衷。

  会感到羞愧么?

  ——END——

  欢迎关注【创牌者】,品牌引领价值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科研课题   知网   中国   报酬   抗议   学者   教授   学术   高校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