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知市 - 蔚来吉利造手机 小米华为造车 智能出行生态的“中场战事”

手机早已进入智能手机的时代,电动汽车也正在逐步实现智能化。甚至有手机厂商开始进入汽车领域,一些汽车厂商也准备自己开发手机。对于用户而言,选择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从用户拥有手机品牌的分布比例看,苹果与华为几乎一起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vivo、OPPO、荣耀、小米,头部的6个品牌合计覆盖了智能手机市场的九成以上。

不同品牌电动汽车(鉴于电动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和潜力,我们暂且用电动汽车来代替智能汽车)用户使用手机品牌的比例分布与整体大致相当,但从TGI则可以看出偏好的差异。

特斯拉用户是苹果手机的头号拥趸,TGI值高达186.06。被合称为“BBA”的传统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其用户偏好使用苹果手机的情况也十分显著。

中国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如“蔚小理”、极氪等,也较为偏好苹果手机,同时,也是华为手机的爱好者。

提到华为,TGI值最高的汽车品牌是AITO,可见鸿蒙系统对于跨领域产品生态的整合力量。

中国车企近些年逐渐将自己的新能源产品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新能源子品牌,甚至在此之上再推出一个定位更高的高端新能源品牌。相对而言,中国车企的独立新能源品牌用户对中国品牌的手机偏好度也更高一些,除了华为,OPOP、vivo、荣耀、小米、红米、iQOO、真我的TGI值都相对较高。

对于涉足新能源领域的传统汽车品牌,其用户对于头部手机品牌的偏好分布与新能源用户整体较为接近,TGI值也较为均衡。

从汽车用户的手机品牌分布可以看到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些端倪。

高集中度,是智能手机的当下也是智能汽车的未来

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有了较高的集中度。如果说智能手机已经进入了战国七雄各自称霸的时代,那么智能汽车还处于春秋早期诸侯纷争的阶段。当下虽然有几个头部的智能汽车品牌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但仍然有大量的新势力进入这一领域,传统车企也在积极转型发展新能源战略,因此市场处于较为分散、竞争激烈的状态。不过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电动汽车销量的提升,其市场集中度也必然提高。

未来,主流的汽车市场将会被几大汽车巨头占据,而诸多能够凭借独特定位的个性化品牌偏居一隅分食小众市场。

深度整合,手机汽车等智能设备将会互相影响用户的选择

而随着手机市场与汽车市场之间的品牌渗透,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也会拓展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将围绕用户的智能生活日程形成跨领域的智能生态,手机与汽车的用户完全重叠,用户对于手机与汽车的选择也必然会出现某种关联。这对于进入汽车市场的手机厂商以及进入手机市场的汽车厂商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以特斯拉、蔚小理、极氪等为代表的高端汽车品牌对iPhone有较高的偏好。因此,如果未来苹果的“Apple Car”上市,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将会是特斯拉,也会对“蔚小理”、极氪等高端新势力品牌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来看,宝马i、奔驰EQ、奥迪e-tron如果想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好的表现,“油改电”的产品开发模式不可取,并且在硬件、软件方面都需要做到足够的人性化(对标iPhone)。

华为手机用户对于AITO的偏好十分显著,并且,华为手机对于理想、蔚来等定位较高的新势力品牌的偏好也很高,用户对于汽车选择的价格定位与手机的价格定位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因此,如果蔚来的手机上市后,或许可以着重通过华为手机的用户群体抢夺一部分潜在的高端汽车用户。

另外一个即将进入汽车市场的手机品牌——小米,其手机用户当前覆盖的汽车用户主要是较为经济的中国品牌传统车企,比如东风、荣威、几何、深蓝、比亚迪、长安等。所以,在2024年之前,面对横向打通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生态的小米,中国传统车企还有一年的时间来巩固城池。


双向奔赴,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将会深度整合

手机厂商进入汽车领域,汽车厂商也开始造手机,这样的消息不绝于耳。手机与汽车,各厂商在市场之间的互相渗透、双向奔赴的背后,是二者定位越来越重叠的结果。

进入智能化时代,手机与汽车都是“个人移动终端”,区别在于手机随身携带,而汽车载人移动。并且,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汽车也越来越像手机:硬件性能提升、甚至适度冗余,为系统OTA、App留下空间;传统的核心功能价值(通讯、驾驶)被削弱,机械结构被压缩到极限,而交互界面(屏幕、空间)被扩展到最大;产品的定义从硬件逐渐转向软件,不需要前期进行精确的配置版本梯度定义,而可以通过后期订阅开启功能;如果自动驾驶得以实现,用户对汽车的使用甚至与手机几乎没有区别。

因此,在移动互联成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时代,智能汽车成为了互联网的下一个重要入口和节点。未来,随着用户对系统体验的路径依赖,以及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的高度关联与整合,从手机和汽车的任何一个赢得用户,都可能更高概率的在另外一个市场抓住用户。这也是ICT企业进军汽车市场,以及汽车厂商亲自下场造手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势力造车,第一阶段的参与者主要是有IT背景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为互联网思维与用户运营模式给汽车业务价值带来的变革,让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了出行服务的载体。对于用户而言,汽车厂商也不再是单纯的汽车产品生产商、售后服务提供商,而变成了围绕着用户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出行业务综合体。

进入第二阶段,参与造车的新势力主要是ICT企业。汽车将成为用户生活、工作、出行的生态链的一部分。尤其在L4等级的自动驾驶得以实现与普及之后,用户的在途时间将会被释放,汽车将成为生活、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也是巨大的流量入口。汽车厂商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将不再局限于汽车产品和出行服务本身,而将是全方位覆盖并无缝衔接生活、工作、出行等全部场景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因此,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都会搭载智能助手,实现跨平台的人性化沟通。

无论手机厂商进入汽车领域,还是汽车厂商拓展手机业务,绝不是单纯的横向扩展,而需要从更高的视角来构建一个以服务用户为核心的智能生态,也有必要覆盖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甚至在健康、环境、安全等维度上进一步接入智慧城市。

未来,我们的生活空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智慧网络,万物互联,可以从手机与汽车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华为   智能   手机   战事   新能源   小米   智能手机   中场   吉利   中国   生态   领域   品牌   用户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