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这一年,我还活着

2022 年已然要结束了,但不曾想过,这一年过得竟如此之快。

往年,我会在跨年之前写一篇年终总结,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对自己过去的一年有所记录。但是今年,说来也惭愧,着实不知写什么?

还记得疫情刚爆出那会儿是 2020 年初,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三年了,这三年想必大家都过得不是很顺心。当然,疫情是一方面,但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与不好都归结于疫情的原因。在这三年里,说实话,我没有太多感受到疫情带给我多大的困扰,反而是在今年防疫政策全面放开之后,才感受到疫情带给自己那种身体上的直观感受。应该到现在,依然有许多人正在经历着相似的经历。

在今年 7 月份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书叫《寂静的巴黎》。这本书是 21 年 10 月份出版的,整本书大概 200 多页,记得当时,我大概扫了一眼,封面上偌大的几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

巴黎封城了,阳光下的大街变得空空荡荡。

有人丢了生活,有人找回了生活,也有人觉得生活没什么两样。

他们是新闻之外的人,他们是时代里的影子,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申赋渔

这是我当时随手在书店拍的

《寂静的巴黎》真实记录了30多个普通人的生命故事如何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所改写

2020年的春天,新冠病毒席卷法国,巴黎封城,全民禁足。中国作家申赋渔因工作被困巴黎,当过报社记者的他,开始记录耳闻目睹的点点滴滴,栩栩如生地呈现了身边小人物的遭遇。


他们是餐馆经营者、卖花人、流浪汉、医生、工程师、农场主、艺术家……生存、焦虑与迷茫甚至终极思考,因为疫情和封城,好像突然“爆发”并苏醒……



记得那天下午,我点了一杯美式咖啡,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安安静静的竟然看完了整本书,已经很久没有能够静下心来,完整的去看完一本书。那个下午,那个时刻,真的感觉没有任何人打扰自己,还是非常放松和自在的。可能也是内容比较吸引我吧,一个个小故事,非常有可读性。

另外,我本身也是比较喜欢看一些关于纪实类的,尤其是写那些小人物的,写普通人生活的这类书,总觉得,这些人跟我距离很近,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也没有那么光彩夺目,这些人的存在感微乎其微,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但正是这一个个平常人的故事,组成人类精神的基本面貌,也使寂静的城市始终充满内在的活力。生命于沉寂中努力绽放,显示出非凡的美。

就在年底的 12月,这一个月时间里,由于疫情以及政策放开以后,四处散阳的原因,另外这几天我自己身体也是非常不舒服,所以我基本一直在居家。居家的这段时间,我竟然发现每天中午,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冬日里的阳光,格外稀缺。照在身上,全身都暖暖的,特别舒服。也正是这种静谧的环境下,更适合一个人去冥想,去思考一些事情。疫情之下,同样也暴露了我们自身的各种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为何会这样?

就像是《寂静的巴黎》,这里的“寂静”意味着什么呢?我想它意味着你要开始学会跟自己相处,因为每个人到最后都得跟自己相处。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生活多么喧闹,身边有多少人陪伴,但是这些东西终会消逝,最终唯一能陪伴你的仍是孤独。

在这种“寂静”中,你必然学会思考。疫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大的思考机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我们的世界为何会变成这样?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有哪些事情还没去做?人类到底给这个世界施加了什么?世界变成如今的样子,它会变得更好还是更坏?当你独处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不断出现类似的种种问题,然后学会思考。不见得都会思考出答案,但当一个人开始思考的时候,我觉得这种“寂静”和孤独就有了意义。

我们会在忙碌、喧嚣的环境中迷失自己,忘记思考,忘记去问这个世界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新冠疫情是一场灾难,但如果我们不反思、不认真思考,那么当类似的灾难再次来袭时会发生什么?灾难总会出现,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每当灾难来临,我们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更好。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得配得上自己经历的灾难。

#民谣嗑学家#喜欢民谣的北漂 Coder,专注于分享好听的民谣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巴黎   这个世界   疫情   小人物   民谣   普通人   灾难   寂静   庆幸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