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昕开始创业之路,马龙转型当教练,国乒老将纷纷转型

#2022生机大会#

本月底进行的教练员竞聘,在很多球迷看来,这就是一次国乒教练组的调整。而且这次教练员竞聘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允许现役运动员进行竞聘。目前符合这个条件的不就是马龙吗?樊振东不可能去竞聘教练员的,因为他还是中生代选手,职业生涯还有好几年才结束。

而马龙则不一样,他早就是双圈大满贯了。现在依然在坚持着,就是因为心目当中的那份热爱。所以马龙随时可以进行转型,球迷也非常乐意看到马龙尽快成为国乒教练员。在很多球迷看来,只要马龙转型当教练也是非常合格的。

而且马龙完全可以身兼两职,既以选手的身份参加各种比赛,又以教练员的身份去指导选手。这在国际赛场也经常看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同协会之间的选手相互做场外指导。马龙这样也不耽误打球,一旦马龙竞聘成功,会主管哪个选手显得格外重要。

其实让他主管王楚钦效果会更好,今年团体世乒赛的时候,马龙就给王楚钦担任过场外指导。应该说球迷对马龙的印象是不错的,都希望马龙再接再厉,在教练员的岗位上也取得大满贯的成就。目前的国乒确实缺少好的教练,而马龙早就被刘国梁指定为接班人了。

让马龙做国乒的教练员是众望所归,因为马龙是一个打球比较聪明的选手,当教练员的临场应变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而这正是马龙所擅长的。马龙可能未来取得的成绩在刘国梁之上,这一点也获得了刘国梁的认可。

刘国梁为马龙量身打造了这次教练员的竞聘活动,就已经给马龙指出了职业生涯的未来前景。当然对于刘国梁所做出的这个规定,有些球迷也提出了质疑。让没有取得教练员证的现役球员当教练合适吗?没有基层执教经验的马龙能胜任吗?

球迷的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马龙还是应该多锻炼一下,再去从事教练员的工作。直接上手去指导球员,万一输球了就会被球迷所质疑。选手时代取得的好成绩,跟他当教练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优秀的选手确实不一定是优秀的教练。

刘国梁重点培养马龙是不会改变的,马龙从来就没有让刘国梁失望过,只要刘国梁投入资源去培养,肯定会让马龙直接成功的。对于年龄已经大了的马龙来说是应该转型了,短时间内他也不会选择退役。

还有很多商业合同需要履行,马龙还是要趁着具备竞争力,继续创造职业生涯的辉煌。而另一个老将许昕开始了创业之路,最近跟他与爱人姚彦又成立了一家体育传播公司,许昕现在是自己开始当老板了。

虽然刘国梁给了许昕一个亚乒联副主席的职位,但对于两孩家庭的许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有了孩子之后家庭开销就大了,许昕最近参加了一系列的比赛,同时还参加了一系列的综艺活动。许昕在重返国乒无望的情况下,尽量保持自己的知名度格外重要。

而许昕能够连续参加一些综艺类的节目,也离不开刘国梁在背后的大力支持。说起来许昕是一个比较奇怪的选手,虽然在东京奥运会的混双决赛,他的发挥并不比刘诗雯要出色。但是赛后并没有球迷对他进行指责,反而是刘诗雯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舆论压力。

不得不说许昕在舆论的控制方面还是做得挺到位,将奥运会混双决赛的失利控制在了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许昕的爱人姚彦在背后出力是不小的,让许昕摆脱了不必要的舆论干扰。有些球迷始终认为奥运会混双开赛前,许昕还在忙着看游戏直播,导致他在奥运会发挥不佳。

实际上这是选手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哪个选手不想赢球呢?或许赛前没有将困难预估到位才是失利的主要原因。许昕其实早在奥运会开赛前状态就不好,不过是刘国梁坚持让这些老将参赛。刘国梁当然不希望这些老将退役,所以目前的这些老将没有一个直接宣布退役的,除了丁宁。

特别是许昕跟刘诗雯已经长期不在国乒参加各类赛事了,进行转型是正常的。不过目前看起来还是许昕转型之路更加稳当,自己去接一些商业代言活动,避免了经纪公司的那种困扰。而刘诗雯目前只是以运动员的身份竞聘上了国际乒联运动委员会主席,也没有宣布退役。

但是他们退不退都不重要了,如今的国乒竞争激烈,他们就算回归也难以占有一席之地了。之所以不宣布退役,是因为他们考虑到了国乒的商业价值巨大,继续以选手的身份参加各类活动,比单打独斗要强很多。

不过许昕是走商业化之路的,而马龙则是从竞技体育的角度去发展未来之路的。马龙一直坚持不退役,就是为了继续保持这种竞争力。许昕跟刘诗雯成为教练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毕竟成为好的教练必须要有大心脏的抗压能力。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老将   教练   混双   教练员   职业生涯   舆论   选手   奥运会   球迷   身份   许昕   马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