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

母亲通过厌恶女儿的“女人味”而在女儿心中根植自我厌恶厌恶的意识,女儿则通过目睹母亲的不满足不如意而轻蔑母亲。从小母亲教育女孩子的都是她们在男权社会下的生存法则,但是女孩子看多了母亲在这种环境下的不满意和愤恨,所以在女孩子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对于母亲总是有一种蔑视的情感。

小女孩因为年纪的关系,无法跟男性争夺资源又可以说她们那个年龄段就是男人希望女孩子可以一直保持的样子,所以很多小女孩在那样的年纪的就会又一种错觉,我绝不会变成妈妈的样子,那样太歇斯底里,太可怕。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女孩开始迫切感受到男权社会压迫的时候,就很能理解母亲的想法。于是这个又会陷入到某种循环,因为我经历过这一切,所以母亲往往会比父亲更加早的对于女孩子有严格要求。

这种要求既可以当成是母亲希望女孩能尽快适应男权社会的一种保护,又可以看成是另一种的嫉妒,因为你现在拥有的是我没有拥有的,所以看见你拥有,母亲会心情复杂,她需要尽快打破女孩的幻想,让自己的内心平衡。

成为一个母亲的代价是很大的,但是这是一个女人能在男权社会里面获得正当地位的唯一途径,当然现在时代进步了,现在的女性可以通过工作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婚姻依旧是绝大多数女性无法绕开的话题,尤其在催婚的大军里面,母亲是主力军。

如果女儿结婚了婚姻真的非常幸福,那么母亲会为女儿感到一种全心全意的开心吗?很困难,那个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教育女儿,不要不知道惜福,要好好对女婿,甚至过分的母亲还会没事也要挑点事情出来。

如果女儿结婚了婚姻真的不太幸福,那么母亲更多的不会是劝女儿离开这个火坑,而是告诉女儿,女婿已经很好了,那个女人的日子不是这么过来的,忍忍一辈子也就过去了。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这一代的女儿和上一代的母亲之间的不理解好像更甚。

90年代的人普遍独生子女偏多,在那么那么偏僻的农村,也基本上就是两个孩子,所以子女这一代受教育的程度高于上一代,所以我们这一代的女孩子,不太像上一代的母亲一样愿意忍气吞声,忍辱负重。

90年代的很多女孩子有一种70年代母亲没有的突破力,对于从前加诸在母亲身上的不公平,不会觉得我是女孩子就要忍,而是会去问为什么?敢拒绝敢行动。对于这种行为,70年代的母亲普遍不太能理解,她们会生气,会斥责,会希望女儿赶紧结婚生子。

如果女儿询问母亲结婚的意义是什么?母亲往往又说不来,只会说结婚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事情从这一刻就走到不太能控制的一步,女儿和母亲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哦,你们问?这个时候父亲去哪了?

父亲们可能会躺在床上的时候对母亲施压吧,都是你教的好女儿,她不嫁人难道还想让我养一辈子吗?又或者是在某次吃饭的时候,被母女两个的斗争吵到,直接撂下一句,你要是再不结婚就别回来过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女儿   母亲   男权   厌恶   小女孩   女孩子   父亲   事情   年代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