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会发脾气,再学会不生气

什么样的人,才算一个性格好的人?


听过很多人的回答是:没有脾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生气,已经成了现代人为人处事的准则。


我们总是习惯性忍让,习惯性妥协,担心一不留神,就被贴上“没礼貌”、“性格差”的标签。


可一个人一直不生气,真的是好事吗?


未必。


有研究表明,生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


当我们的利益、期望遭到破坏时,适当生气,才能让别人感到我们的力量,知道我们的底线。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的:


“要正常地生活,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

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


为人处世,先学会发脾气,再学会不生气,才能活得更加快乐舒心。



可以好脾气,但不能没脾气


杨绛曾在《走到人生边上》说:


“有时候,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人家就利用你,欺辱你;你大度忍让,人家就损害你。”


人性的劣根就在于此,你越是好说话,别人越不把你放在眼里。


在恰当的时机,展露自己不好惹的一面,世界方能对你和颜悦色。


最近热播的《县委大院》里,林志为因为脾气好,没少受委屈。


同事把份内的活推给他做,他宁愿加班加点,也要帮人干完;


别人拿他通宵做的资料,向领导邀功,林志为知道后,也不敢硬杠。


本以为任劳任怨,能换来的大家的尊重和善待,没想到同事反而变本加厉地欺负他。



有次开会,同事自己报错了会议时间,却把锅都甩到林志为身上,当众骂他:


“捅了篓子,你倒是不管,所有的骂都我挨着,教都教不会!”


几次三番下来,林志为再也不想任人摆布。


下次这个同事让他帮做报表,林志为眼皮都没抬,回绝道:“我没时间。”


同事以为林志为只是随口说说,还坚持说服他:“这事挺急的,要不你去问问领导?”


结果林志为义正词严地回怼道:“主任让我写个稿子,也挺急的,要不你去问问他?”


同事见林志为面有愠色,只好悻悻地走了。


俗话说得好:“虎露威严蛇必善,鹤若亮爪鹰也怂。”


在恰当的时候动怒,才能明确底线,避免成为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我们这一生,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


有些人得寸进尺,对我们蹬鼻子上脸;有些人傲慢刁钻,不把我们当回事。


面对这些人,愤怒是最有效的防御,生气是最有力的反击。


就像网上说的:


“聪明人,懂得合理运用情绪,作出不满的表达,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们未必真的发脾气,而是让自己看起来像发脾气,这才是真正运用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高情商的人,才不会把委屈都憋在心里,成为情绪的奴隶。


他们知道,偶尔发脾气,才不至于遭人摆布,委屈自己。


人际交往中,会生气不一定是坏事,但不会生气,一定不是好事。


在恰当的时机发脾气,你会发现,身边的坏人越来越少。



乱发脾气是本能,会发脾气是本事


很多人都对发脾气有误解,觉得发脾气=脾气差,生气=无理取闹。


其实并非如此。


发脾气,只是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提出需求。


如果超出界限,过度指控他人,只会让事态脱离掌控,造成并非自己本意的伤害。



知乎上有个问题:


“生气的时候,你有做过什么让自己后悔的事?”


网友的留言,五花八门。


有人因为父母的无心之失,说了很多伤人的话,让妈妈气得在屋里哭;


有人因为琐事和妻子争执,冲动之下扬言要离婚,把妻子气到离家出走;


还有人因为误会,朝邻居骂了很多脏话,两家人从此断绝来往……


《少有人走的路》里说:


“相当多的人直到青年乃至中年时期,才能掌握如何生气的本领,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如何生气。”


没有底线的吵架,只会伤人伤己。


有效生气,往往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点到为止,不会过度发散。


复旦教授沈奕斐,刚和老公结婚时,因为生活观念的差异,摩擦不断。


气急的时候,沈奕斐会指责老公是“乡下人”,见识短浅。


老公被激怒后,也会责怪她“不挣钱”,没有发言权。


夫妻俩的话语,都戳中了对方的痛处,结果往往是越吵越凶,两人都很受伤。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沈奕斐和老公列了一份敏感词清单。


夫妻俩约定,无论吵得多凶,都不能用清单上的词攻击对方,否则就是吵输了。


后来,沈奕斐和老公依然会吵架,但都懂得了就事论事,不去攻击对方的弱点。


在夫妻俩看来,吵架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能看到对方很多真实的想法。


吵完后,夫妻俩会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制定备忘录,明确各自的权责,避免矛盾再次发生。


夫妻俩不断修正、不断改进,婚姻关系也更加和谐美好。


心理咨询师史秀雄说:


“吵架也是一次深度交流的机会,和好后,两人可以通过复盘,明确各自的界限和态度,加深双方的连结。

吵架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底线的吵架。”


见过很多人,吵架时一味发泄自己的愤怒,指责和控诉对方。


结果往往是,既得不到期望的回应,也让彼此两败俱伤。



那么,怎样吵架,才是有效的呢?


给大家3点建议:



《非暴力沟通》里说:


“每一种愤怒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期望和需求,表达愤怒,就是充分地将这些期望和需求表达出来。”


很多人行为错误的根本点就在于,他们把愤怒的重心,转移到打压他人,而非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上。


以至于,对方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反而会因为他们过激的言语,遭到冒犯。


聪明的人,懂得在争吵中,直观表达想法,提出期望。


如此,才有助于互相理解,为解决问题打通入口。



《亲密关系》里提出过一个“XYZ”陈述法,有助于我们讲明白,惹怒我们的具体行为。


它的格式是:“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我感到Z。”


举个例子:“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


对比同类情况下,很多人都会用到的表述:“你总是打断我,不让我把话说完!”


前者是特定行为,有利于对方做出针对性解决,后者则过于宽泛,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容易激化矛盾。



任何吵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接纳、磨合。


等怒火平息后,双方应该就暴露的问题,进行复盘分析,明确各自底线,为以后和睦相处达成共识。



先学会发脾气,再学会不生气


说到这里,可能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既然会发脾气很重要,是不是遇到问题,都可以用发脾气来解决呢?


并不尽然。


有些事,无论怎样生气,都无法挽回。


倒不如把心放宽,放弃改变他人的执念,做好自己。


前段时间,董宇辉在“山东行”直播里,被一名女子恶意泼水。


但董宇辉并没有因此大动肝火。


派出所来人的时候,他只是说,把这名女子批评教育一下,就可以了。


“不要过度为难她,希望把影响降到最低。”


没有过多指责,董宇辉的的解决方式,温和沉静却不失力量,让人动容。


想起《亲密关系的秘密》里,提出的一个命题:“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后者。


是啊,无论发脾气还是不发脾气,我们的初衷,都是让自己更快乐地活下去。


没必要舍本逐末,什么事都斤斤计较。



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争出个胜负不可,不触及底线的事情,没必要动“真气”。


就像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说的:


“只要你肯放下立场,不管结果是怎样,对你永远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放下执念,就能得到自由,让自己在智慧和成熟中成长。”


有些事,大动肝火,反而容易伤了元气;有些人,太过在意,反而容易浪费心力。


行走于世,谁都会遇上些烂人烂事。


把心放宽了,事才会小;把格局放大了,人生才会顺。


爱恨随缘,喜怒随心,放过别人,你就放过了自己。



很喜欢顾城写的小诗:


玫瑰佩戴着锐刺,并没有因此变为荆棘。


它只是保卫自己的春华,不被野兽们蹂躏。


做人,也应当像一朵玫瑰,美丽之下有风骨,温柔之中有棱角。


平常安享一隅,给世界以芬芳;被人冒犯时,适时给予回击。


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保护色,方能更好行走于世。


一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


“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时,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生气   大动肝火   底线   恰当   脾气   愤怒   情绪   同事   老公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