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确定飞船撞击位置! 俄航天局更纠结了: 换艘飞船还是拼死一搏?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2月19日18点16分报道称,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的专家已确定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联盟MS-22”号飞船受损的确切位置:

‘联盟MS-22’号飞船仪器设备舱受损的确切位置。损坏位于太阳能电池固定点附近的冷却系统散热器上。”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新闻处称,专家们仍然在分析对MS-22飞船外壳检查的视频数据,已确定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

究竟是什么东西撞击了飞船?是美国人干的还是流星雨干的?

看到俄罗斯飞船制冷剂泄漏的那个新闻时大家伙的第一反应是美国人又干啥了啊,咋钻错位置了,力道用过头不小心钻到了制冷剂罐子里?

大家有这个想法也很正常,因为2018年时在国际空间站发生过一起丧心病狂的漏气事件,8月29日,国际空间站上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漏气,所有宇航员都被动员起来寻找泄漏点,最后找到漏气点位于6月6日停靠到国际空间站的联盟MS-09飞船:一个约2毫米直径的孔。

堵漏倒是非常简单,一坨环氧树脂就被解决了,但大家面对这个漏洞的成因却陷入了沉思,因为微陨石撞击不可能形成这样额痕迹,如果是地面破坏在上天之前就会被检查出来,唯一的可能是在空间站内被人为钻出来的,后续的碎屑“飘落”的位置模拟也证明了是在失重条件下形成的。

俄罗斯航天局2名宇航员加入了调查,经过将近2年的调查,终于确认这个事件可能是美国宇航员塞丽娜·奥农-钱赛勒 (Serena Auñón-Chancellor)所为,她当时患上了脑部深静脉血栓,这个症状可以简单理解为轻微脑血栓,行动能力不太受影响,不过可能会让人情绪不稳、急躁与没有耐心,从而导致作出不理智的行为。

这个操作后果不是很严重,但性质却非常恶劣!国际空间站有了这样一个“定时炸弹”,谁知道下次会不会把空间站捅出一个大窟窿来!因此尽管NASA死不承认是美国宇航员所为,但大家都是一副我懂的表情。

这次估计冤枉美国人了:可能是流星雨干的

这次破坏的情况比较诡异,外部某种物体撞到了散热器导致冷却剂泄漏,内部没有破损,这表示破坏点来自外部,而宇航员外出是一件大事,俄罗斯宇航员不会不知道,人为破坏的可能性就极低了。

比较凑巧的是破坏发生的时刻12月15日5点左右刚好是双子座流星雨期间,熟悉流星雨的朋友都知道这是地球穿越一路飘洒“碎屑物质”的彗星或者小行星的轨道时,这些微流星体进入大气层产生高温被大家看到而形成流星雨。

因此在此时国际空间站遭遇这些微流星体撞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次撞击到散热片的很有可能是一片比面包碎屑稍大的物质,而它产生的能量却足以击穿没有加固的散热器,如果下次是一颗比较大的流星体呢?比如直径10毫米?估计直接就穿透飞船扬长而去了。

2021年俄罗斯反卫星测试后的碎片分布高度

当然也不能排除空间站附近的大量太空垃圾,因为俄罗斯在2021年时确实测试过反卫星武器,而碎片分布还真的在国际空间站轨道上下,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但假如要确定的话,必须得去撞击坑上采个样,然后分析下形成的“合金”,就能知道到底是天然的陨石撞击还是太空垃圾了。

搞清楚位置后航天局更纠结了: 撑一撑还是拼死一搏?

现在撞击点位置找到了,但这个位置却让俄罗斯航天局更纠结了,因为撞击点不好死不死位于联盟号飞船的轨道舱太阳能电池根部附近的散热片上,它不会危及联盟号返回飞船的安全,却需要它“领着”飞船走一段,这事儿得从联盟号飞船的结构与返回过程开始说起!

联盟号飞船的三舱结构:都是干啥用的?

联盟号飞船是俄罗斯载人航天的“当家花旦”,最早是科罗廖夫设计局为前苏联载人登月设计的,登月计划取消后该飞船就成了继上升号后苏联航天的载人飞船,其发展历史上出过一次相当大的事件:

1、1967年4月24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乘坐联盟1号在减速再入、重入大气层、出黑障等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降落伞无法打开,最终以40米/秒的速度撞向大地,反推火箭来不及工作,在落地后发生爆炸,烧化了飞船底部,船毁人亡,现场相当惨烈。

2、1971年6月30日,前苏联的联盟11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时返回舱上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导致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三名宇航员死于失压与窒息。

后来的联盟号飞船经过多次改进设计,到现在已经有过140多次飞行,再也没有发生宇航员死亡的事故,已经是安全记录相当优秀的一款飞船,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所有来往国际空间站的“载人航班”都由联盟号飞船担任,相当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一直到2020年SpaceX的龙飞船出现被“抢了”部分生意。

联盟号飞船的结构:三舱

联盟号飞船是经典的三舱结构,“头部”是轨道舱、中部是返回舱、最后则是推进与服务舱,其尺寸如下图:

轨道舱的功能是给入轨后的宇航员活动用的,如果时间长的话宇航员还会在这个舱段休息,另外如实验器材,摄像机和货物以及厕所与空间站对接口、通信设备等也会安装在此处。内部空间有6立方米,可居住空间为5立方米,看起来不小,但其实要住三个人很局促。

中间就是各位所说的飞船,其实就是返回舱,整个联盟号飞船体系中只有返回舱才会回到地面,“顶部”是一个与轨道舱对接的舱口,旁边还有一个降落伞仓,底部则是防热大底与反推火箭,内部还有操作控制界面,宇航员在这里只能“坐着”,姿势相当不舒服。

“最下方”则是服务推进舱,这里有太阳能电池,前部是饼状的仪器舱,这个加压模块内包含温度控制系统,供电系统,通讯设备遥测设备,飞船的导航系统等等;后部是不加压的发动机舱,包含用于飞船变轨和再入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和燃料。服务舱外部另外装有姿态控制发动机,传感器等。

三个舱室中,服务舱就算丢了也没事,只是任务完成可能有点困难,但返回舱和服务推进舱就有点问题了,虽然它也要被抛弃,但它的“抛弃”过程却非常关键。

联盟号返回:推进舱抛弃的时机

联盟号飞船返回和我国的神舟飞船返回几乎是一样的,神舟飞船只是比联盟号大一圈,结构没有区别,下面说明下返回的几个关键节点:

返回过程总共有24个节点,但分成非常关键的5个“阶段”,已经淡蓝色用数字标出,大致会有如下动作:

两个抛弃的舱段已经用红字标出,轨道舱在准备减速时就已经抛了,而服务推进舱则在145千米高度时抛弃的,此次有遭遇撞击的正是服务推进舱的太阳能电池根部的散热器导致冷却剂泄漏。

服务推进舱虽然与飞船在一起,但内部并不相通,只有数据与电缆与管道连接,而且在服务推进舱抛弃后根部不会影响返回舱的安全,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了解,从国际空间站分离到返回舱着陆,大概就3个多小时,而推进舱一直“陪伴”联盟号飞船大约有2.5个小时。

在这2.5个小时内,联盟号上的供电供氧数据通信支持等都是服务推进舱提供的,如果这里的设备过热,估计大家都知道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各位千万别小看这个“小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航天局才会更纠结,目前散热器问题很有可能不是致命伤,而且对于真正返回过程的乘员舱环境没有影响,不知道俄罗斯航天局是否会搏一搏,让宇航员乘坐这个已经“半残废”的飞船回家,因为俄罗斯发射一次给美国人的船票报价可是高达2.4亿美元(3张船票),这可是一大笔钱,要是发射一艘空飞船上去,那损失可就惨了。

延伸阅读:受损飞船到底还能不能用?

12月15日飞船被撞泄漏冷却剂以来,俄罗斯航天局经过多次努力,试图确认位置以及受损情况,其操作如下: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航天局专家仍然在进一步分析传回地面的资料,以确定飞船受损情况后再决定是否发射救援飞船,如果这次救援飞行成行,那么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太空救援”。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头条群星10月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航天局   飞船   宇航员   俄罗斯   空间站   千米   美国   返回舱   位置   联盟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