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品赏析(1)

「汉画像石」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品赏析(1)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风景区内,依山面水,环境幽雅。这是一座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称号。

徐州是全国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由于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珍贵的历史价值,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徐州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包括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内容,包含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堪称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炎帝升仙图

炎帝升仙图

《炎帝升仙图》,东汉。纵105厘米、横54厘米、厚10厘米。

画面上方刻一月轮,中有玉兔、蟾蜍,旁刻炎帝引凤升仙。炎帝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木锸。史载: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作耒耜,故日神农。炎帝还是药神,图下部刻神牛衔灵芝草药。

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图》,东汉。纵90厘米、横28厘米。

画面中刻伏羲、女娲像,人首蛇躯作交缠状;图下方刻二小人,亦作人首蛇躯。伏羲、女娲图在汉画像石中屡见,皆作半人半兽的形象。汉画像石中刻伏羲、女娲合体交尾,蕴含着男女生殖,阴阳交合的观念,图中二小人,示意为其繁殖的后代。汉代人已将伏羲、女娲看成是人类的始祖神。

大禹治水图

大禹治水图

《大禹治水图》,东汉。长3米。

图案分为三组,共刻有10个人物。从左至右第一组为尧、舜、禹。最左侧帝尧面朝右,坐于树下,虞、舜面朝左站立。身边正面站立大禹,身穿宽袍长衣,头戴斗笠,双手按锸。第二组刻三人。中间一人面朝左作迎请状,左边一人右向跽坐。双手摆动;右边之人左向侧立,右手荷物,左手掩面作哭泣状。第三组刻有四人。左边一人向右站立,与中间的禹妻交谈,禹妻面朝左而立,怀中抱一幼儿;最右边一老者左向站立,双手拄鸠杖观望。此画像石为大禹治水的故事。

汉代,人们依据历史的传说,把大禹治水的故事,刻画成图画,用以传颂英雄的事迹。这幅 “大禹治水图”,以叙事的方式,描写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场面。大禹的母亲手拿包袱掩面而泣,大禹的妻子怀抱婴儿,依依难舍,最后面的一位老者手持耒耜,此人应是大禹的父亲,曾经参加治水但没有成功的鲧。汉代人们景仰的古代帝王有尧、舜、禹,他们各有美德,是古代大同社会的象征,因此三位帝王同刻在一幅画面中,连同怀抱中的婴儿,就是大禹的儿子帝启,这幅画面共刻画了四位古代的帝王。

九头兽和昆仑仙境

九头兽和昆仑仙境

《九头兽和昆仑仙境》,东汉。纵42厘米、横232厘米。

这是一幅昆仑仙境图。画面中刻有羽人戏凤,飞仙、玉兔、仙树等,突出的表现有九头兽和双头兽。双头兽被称为神人二八,是昆仑山上为西王母司夜的神仙。

双阙迎宾

双阙迎宾

《双阙迎宾》,东汉。纵121厘米、横86厘米。

画面分三格:上格刻大小六只凤鸟;中格刻对称子母双阙,阙中为双层楼阁,底层三人长衣着冠,凭栏而立,上层三人跽坐交谈,屋顶刻有鸟兽;下格刻仪仗队列,后四人持幢节而立,前一人节未刻出,意为队列不止五人。边框饰幔纹。

舞乐车马

舞乐车马

《舞乐车马》,东汉。纵116厘米、横210厘米。

画分三格;下格刻车马出行,一辆无帷轺车引前,二导骑手执长条旗,其后为加幡轺车,为身份较高者所乘;最后为二骑吏和一从车,从车为无帷轺车,中间一格为建筑乐舞图,画面中间刻一座三层重阁,底层为门房和两庑,门房两扉开启,一辆轺车驶出,门扉上饰有铺首,门户外还有阙楼。该楼阁每间自成单元施柱加檐,每层面阔逐层缩小,形成『重楼阁道』高低错落之势。楼阁内外有持幢官吏,可见主人身份之高。院外为舞乐表演,有建鼓舞,倒立,蹴鞠表演等,还有排箫,笙竽伴奏及观者。上格刻夔龙凤鸟,以示祥瑞。


车马出行图

车马出行图

《车马出行图》,东汉。纵22厘米、横100厘米。画面为车马出行场面,由左至右依次为:导骑、两辆轺车和一辆辎车。(图片版权均属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徐州   炎帝   大禹   女娲   大禹治水   楼阁   艺术馆   车马   藏品   东汉   汉代   画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