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阳-西塔,西塔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敕令于盛京城东西南北四方各建塔寺,以求护国震方。两年后建成西塔及护国延寿寺,祈祝圣寿延年。乾隆皇帝曾为其题写匾额“金粟祥光”,置于正殿。逢五月初一无量寿佛诞生日,这里香客如云,香火鼎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门天王殿毁于大火。后来钟鼓楼又毁于日俄战争,由此寺庙破败,满目疮痍。1968年所有建筑被拆除,所有佛像和渣土一起被倒入浑河。直到1998年,西塔延寿寺才得以重建,沈阳市佛教协会也于2005年之后搬迁至此。西塔东侧的西塔街以前叫“西塔胡同”,二者都是由西塔而得名。它向北连接长江街,向南连接太原街,是沈阳繁华都市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东北除朝鲜族自治州、县之外的最大民族聚集区域。在20世纪初,西塔街只有为数不多的居民,好多都是从朝鲜半岛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的。当时他们不少人都是靠打草绳、卖朝鲜咸菜以及做货场装运工等为生。1987年底,这里开始了棚户区改造,并于1995年初具规模。现在的西塔街遍布各式各样的韩式建筑、韩式餐馆、韩式娱乐场所,融合了朝鲜族的民族文化精华,形成了具有浓郁朝鲜族特色和韩国风情的休闲文化产业带。

西塔街得名于西塔,原来只是一条小小的西塔胡同,现在以它为代表的周边道路区域被统称为西塔地区。这一地区的街路名称极其富有地域特色,除西塔街之外,所有的街路都是以吉林省东南部靠近边境的朝鲜族聚居城市来命名。珲春、敦化、延边、延吉、安图、图们,无一例外,由此可见当初规划者在这片区域埋下的设计心思。不过这分心思集中在1989年,此前这里的街路名称安排基本上是各自为战。

珲春路、珲春南路、珲春北路都是1989年才建立,珲春一路和珲春二路始建于1927年,但一直没有名字;延吉街和延边街始建于1925年,当时按照商埠地规划两街分别被叫作二十二经路和二十三经路;图们街始建于1925年,1946年改称为前玉温里;安图街始建于1920年,安图北街始建于1926年,1946年两街被统称为复兴里胡同;历史最悠久的街路是敦化一路和敦化二路,始建于1918年,敦化一路起初被日本人叫作柳町,1946年两街分别被叫作长沙一街和长沙二街。以上街路都是在1989年改为今名。显而易见,除了个别街路是1989年新建的之外,其他的都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兴建的,但唯独现在西塔地区最宽阔最繁华的西塔街,是始建于1943年。最初它是无名小路,1946年被叫作西塔胡同,1957年改作西塔街,1989年重新认定为西塔街。

西塔街真正的繁荣始于1992年中韩建交,此后大量韩国企业开始入驻中国,沈阳西塔地区也涌入了不少韩国商人、职员和技术人员。当时我们的商业并不发达,城市服务设施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延边街上首先建设了一些酒家、饭店和洗浴。到1996年左右,仅为三级马路的延边街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韩国客人,于是延边街西侧的西塔街被作为特色街道进行了改造。与此同时,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在西塔街投资的韩国企业巨大的优惠,使得西塔街得以迅速发展。1998年,政府又进一步允许韩国企业在牌匾上使用他们自己的文字。2002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和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共同主办了“中国沈阳韩国周”,此后十几年间连续举办此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塔地区以及西塔街的经济繁荣。夜色下的西塔街,其流光溢彩较之韩国首尔的部分商业街区也不遑多让。

1901年,来自朝鲜半岛的一位基督教徒白牧师落脚西塔,是最早的朝鲜族移民入住西塔的记载,随后陆续有人跟随而来。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彻底掌控朝鲜。1910年“日韩合并”,朝鲜半岛的破产农民急剧增加,主动向北讨生活的人们也随之增加,再加上日本从其殖民地朝鲜半岛强征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来修筑南满铁路的相关设施,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聚居在老道口附近的西塔地区。二战结束以后,他们依然在这里生活,于是渐渐形成了规模日增的朝鲜族聚居区。西塔地区全域面积1.24平方公里,2014年的数据显示此地有人口39749人,其中朝鲜族人口11296人,占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95%以上,占总人数的28%。

人们都知道四塔之下有四寺,与西塔共生的是护国延寿寺,寺内大殿主佛供奉的是无量寿佛。这座寺庙的确与“延长寿命”有极大关联,甚至可以说当初皇太极建立四塔四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想要“延长寿命”。

据《清太宗实录》和《沈阳状启》记载:皇太极从公元1640年,即清崇德五年二月就已开始发病,到当年七月时已“病体难支”,不得不离开盛京去鞍山温泉调养,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即使在九月初从鞍山回到盛京,也只是“躬身稍安”。到了十月二十五日他过生日之时依然“气不甚平,不能久坐”。崇德六年八月,皇太极听闻明总兵洪承畴兵屯松山,便带病亲率大军赴援辽西,由于日夜兼程“急行”,鼻孔出血不止。九月,得知最喜爱的宸妃病重,又星夜急驰回京。宸妃病亡后,皇太极“长在哀伤之中”。经过这一番折腾,到了崇德七年,皇太极的病势日趋加重,盛京喇嘛多次为他做法事“逐鬼禳灾”。崇德八年二月二十五日,皇太极身体有所好转,外出打猎,没想到回来以后又病倒了,而且这回是一病不起。3天后,“帝避痘西门外别馆”,并下旨敕建盛京城四周的喇嘛寺和喇嘛塔。由此可见,公元1643年,即崇德八年二月开工建造的盛京护国四塔寺,与他的疾病息息相关。建造“护国延寿寺”本来就是皇太极为“虔祝圣寿”所作的一种佛事,希望自己能够早日康复。皇太极选定的设计者,是藏传佛教萨伽派出身,而萨伽派四大圣物之一就是尊胜塔。按照藏文碑文,盛京四寺的塔是一样的,也都是尊胜塔。从佛经八大灵塔的记述中可看出尊胜塔的功能是消病延寿,这恰恰是皇太极建塔建寺的目的。不过皇太极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建塔当年的八月初九,皇太极猝死。死后他被葬于昭陵,也就是现在人们俗称的“北陵”。



西塔旧影

西塔的老照片非常多,是四塔之中最多的,原因在于它离南满铁路太近了。马拉铁道以及后来的有轨电车都是从奉天驿出发,经过西塔地区通往老城区。这里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延寿寺的香火也比较旺。各种因素加在一起,西塔成为各国摄影师的宠儿,留下的照片自然少不了。

由西塔街与图们路路口向东走大约400米,左手边有一个铁栅栏,铁栅栏两侧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建筑,西侧是8层的新式楼房,东侧是5层的老式红砖建筑。从这个铁栅栏进去就可以发现在楼群之间有一座坐东朝西高约10米的青石建筑,凡是中国人只要看它一眼就知道它肯定是外来的,因为它的样貌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塔楼碑堂都不一样。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立在地面上的子弹,但它的横截面不是圆形而是八角形。它的正门朝西开,东面有个半圆状凸起,凸起部分两侧的外墙面上有几个对称的圆形窗户,正中间有一个镂空的十字架,上面还有一个比十字上面多出一个短横、下面多出一个斜横的金属制小十字架。整个建筑的上半部分覆盖有象征古代武士盔甲的铜绿色鳞片状瓦,屋顶看起来像是一个中世纪武士的头盔。对宗教有所了解的人知道它必然与东正教有关,因为东正教的十字架与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都略有不同,而这座建筑其实就是东正教的典型宗教建筑,现在的正式名称叫作“俄罗斯墓地小礼拜堂旧址”。

这座教堂虽是在日俄战争期间建造,但它所在这块地早已被侵占了。1900年,沙俄为了埋葬在“庚子事变”中死掉的军人,强行把西塔东侧的一大片区域划为墓地。当时的清政府对此事没有任何质疑的余地,因为盛京将军和他麾下的整个政府建制都消失了,连沈阳故宫都被沙俄兵给占了,尽管后来清政府进行了各种谈判,一再妥协,沙俄依然拒不撤兵,或者先撤又回,导致整个东北一直鸡犬不宁。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沙俄才失去在东北的话语权。但清政府又没有能力收回这分权力,于是东北的话语权被转到日本人手上。1908年,在东北惨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想要给日俄战争中战死的军人建立纪念碑和教堂,不得不向日本人提交申请,不料当时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竟同意了。该教堂于1911年9月8日在沙俄墓地开始施工建造,1912年建成。教堂的建造经费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其中主要捐助人是在哈尔滨经商的俄国人。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家依然可以在教堂内部的墙壁上找到四块铜牌,上面写着教堂是为了纪念日俄战争期间,分别在九连城、辽阳会战、沙河会战和奉天会战中阵亡将士而建造的。


奉天露国忠魂碑



奉天露国墓地

沈阳解放后,西塔东侧的这片墓地变成了苏军烈士陵园。直到1995年7月,这个陵园才被迁移到北陵公园东侧上岗子村,毗邻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而原来陵园中那座教堂的建筑产权后来被划归沈阳市民政局所有,作为其下属殡葬服务中心仓库使用。2004年教堂旧址被沈阳市文物局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13年又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沙俄   珲春   奉天   延寿   朝鲜族   延边   沈阳市   街路   太极   韩国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