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北滘林头郑氏大宗祠,“还金食报”与“花萼相辉”

广东省顺德市北滘镇,古称"百滘",意为"百河交错、水网密集",荣获"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国家卫星镇"、"国家生态乡镇"、"全国安全社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称号,纳入了广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境内的林头村因明朝景泰三年顺德建县,设置桂林堡等40个堡,而林头地处桂林堡八乡之首,故有“桂林首步”的说法,得名“林头”。

  林头村历史悠久,从唐代起逐渐有人聚居,至宋代逐渐形成村落。到了清末民初,林头当地的刺绣远销海外,此后这里的经济贸易得到繁茂发展。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文化的发展,这里可谓文人和文化汇聚之地,科举时代的进士、举人、秀才层出不穷,因此人文景观遍布林头村,其中的郑氏大宗祠更是村中一大景致。

林头的郑氏大宗祠又名“树德堂”,是由林头村的郑际泰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另有一说是始建于明朝,清康熙五十九年重修。郑际泰进士及第,曾两度任职翰林院,官至吏部给事中,曾参与《三朝实录》和《大清一统志》纂修。据祠堂内的碑记记载:林头村郑氏在南宋年间,由福建莆田迁入广州,再经广州迁入伦教乡等地。到了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五世祖郑释孙(1266年---1307年)由伦教乡迁入林头,因此郑释孙被奉为林头村郑氏始祖。

  林头郑氏大宗祠恢弘大气,空间感强烈,三路五间四进,总面阔38.61米,总进深62.3米,面积2405平方米,含门口占地3500平方米。内设连廊将前后四进相连,梁柱刻花,驼峰雕花,工艺相当精湛。在祠堂的后进轩廊前的栏杆华板上浮雕“暗八仙”,台阶华板上分别雕刻“麒麟吐玉书”和“麒麟吐八卦”等寓意吉祥如意的精美雕刻。此外,由24个“寿”字构成的砖雕漏窗更是精美绝伦。

祠堂大门门楣上悬厚重的黑底镶金边图案的牌匾一块,上书“郑氏宗祠”四个烫金大字,楹联分别是:莆田世胄,桂水家声,明白无误的展现林头郑氏来自福建莆田世家传至桂林堡繁衍生息。推开厚重的祠堂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由各种形制的鎏金牌匾和柱联。“还金食报”、“树德堂”、“花萼相辉”最为醒目,边上还有“进士”、“举人”等等。

祠堂核心部位便是后进,房梁上高悬一镶金边的黑底金字牌匾,上书“裔接南湖”四个大字,意指先祖来自福建莆田“南湖三先生”。神龛精雕细琢,顶部雕刻有双龙戏珠,并以金粉饰之,中间则是“金玉满堂”,两侧是金龙盘柱。神龛中间摆满了林头郑氏列祖列宗神位,神位前摆放一长香案,用以摆放贡品等。四周墙壁分别挂有先祖画像和功绩介绍,用以教育后人,祠堂整体以朱红色为主调,庄严肃穆感非常强烈。

至于“还金食报”和“花萼相辉”这两块牌匾,还有二个关于先祖的故事,分别说的是林头郑氏三世祖汉章公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和汉章公两个儿子弃文从武报效国家的典故。

  “还金食报”,讲的是在某年端午节,郑氏三世祖(汉章公)在游览白云蒲涧的路上拾金200余两,千辛万苦等回失主,失主为表示感谢拿出100两金子作为报酬,但被汉章公拒绝。汉章公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深受大家赞扬,此故事流传到明朝时,万历皇帝得知此事,赐牌匾“還金食報”以作表彰。

  “花萼相辉",原意比喻兄弟友爱、手足情深。而这里却是指林头郑氏三世祖汉章公的儿子医祐(字承长)、佛祐(字承伦)两兄弟在南宋年末年弃文从武,抗击蒙古南侵之壮举。此后兄弟二人隐居伦教乡,后人为表其两兄弟的功绩,于是立“花萼相辉”牌匾在宗祠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郑氏后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花萼   宗祠   南湖   莆田   明朝   先祖   祠堂   牌匾   进士   福建   广东顺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