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减少两万亿!消费咋就那么难?

“财经网”报道:今年居民消费比2021年减少两万亿,相当于两个百分点的GDP。

如果把国民经济发展比作三轮车,那投资、出口、消费就是这三轮车的三个轮儿。现在看来,消费这个轮儿正在漏气,若不赶快堵漏补气,那这三轮儿也就成了跛三轮儿了。

于是,一个可笑的命题甚嚣尘上,那就是“刺激消费”。话说,我们是天天受到“刺激”:看到豪宅靓车不想买?看到名山大海不想去?是我们不愿消费吗?我们愿意,但是不敢。

经常接到银行业务员的电话:“您好!您需要贷款吗?”我都很礼貌地回答:“要还吗?”于是陷入一段尴聊。

既然贷款是要还的,那把不必要的消费是不是可以看作贷款呢?我今天超前消费了,好比今天贷款了,那未来某一天有个啥急事儿,还不了,估计就不是简单的征信问题、抵押问题,家破人亡都有可能。

说到底,就是个消费预期、心理安全问题。

我今天嗨一把,明天能把这窟窿补上不?说得再直白些:今天儿子过生日,全家出去吃能花个三五百,一想到银行的房贷,明天的菜钱,抗阳的药钱,算了吧,在家做了吃,勤俭节约嘛,有个仪式感就行。

那你说那些旱涝保收,揣着铁饭碗的人,不是可以带动一波么?

可以带动,但4000多万人,毕竟量不大。况且,在大家都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他们能那么张扬么?更何况,你就肯定铁饭碗他们揣稳了?更更何况,这些人超级理智,一年的钢镚儿年头都能估摸出来,那是能不多消费的,绝不多出一个子儿。

于是有人说发钱,发消费券。

这里产生几个问题:

1. 哪些人发,你说是低收入人群,标准是什么,是揭不开锅的还是还不了贷的?

2. 钱、券发了,凭什么你有,我没有?你多?我少?公职人员不发,非公职人员发?公职人员少发,非公职人员多发?诸如此类。

结论:

1. 居民消费缺乏心理安全预期,这种不安全感层层传染,导致整个社会层面消费低迷。

2. 发钱发消费券难以确定发放的标准,很容易引发公平与否的争论。

那该怎么办呢?除了经济学家从宏观上制定政策,地方主政者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发挥“西瓜芝麻都要”的精神。别看到国家投资这样的“西瓜”就亢奋往上扑,看到给市民提供方便摆地摊儿的场所,给钓鱼人准备几个钓位这样的“芝麻”就不屑一顾。

总之,方法总比困难多。要知道,老百姓想挣钱的欲望是很强烈的,如果地方主政者不积极引导,反而以各种借口或是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千万别惹出什么乱子”的想法去消极对待甚至去堵,那2023年的经济目标或恐是镜花水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名山   主政者   地摊儿   旱涝保收   铁饭碗   芝麻   西瓜   更何况   贷款   公职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