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的核聚变 不可控的未来

羊城晚报周末特约主笔 谢不明

图源:全景网

12月13日,美国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实验室中实现可控核聚变。这个实验简单地说,就是把一束激光射向一个燃料仓,使其发生核聚变反应,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射入激光的能量。据说为了这个“大于”,美国投入了35亿美元。

核能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终极能源”。产生核能的方式一般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顾名思义,就是让原子核分裂和结合两种方式产生巨大能量,原子弹和氢弹就分别是核裂变和核聚变的代表作。这两者就像《大话西游》里的紫霞和青霞,同是核反应,性格却天上地下。核裂变会产生巨大的辐射,遗留下来的废料也很难处理,稍有不当就会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和生态环境,切尔诺贝利和福岛就是典型的核事故。

相对而言,核聚变就可爱得多,几乎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但释放能量却比核裂变大得多,氢弹爆炸的威力就是原子弹的成百上千倍。

因此,一旦人类掌握了可控的核聚变技术,那将是一场颠覆性的能源革命,流浪地球、星际穿越都有可能从科幻变为现实。但是,核聚变一直面临的问题是无法实现“净能量增益”,即无法实现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这次美国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算是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不过,笔者认为这次实验成功的意义大于实际。

首先,实验室宣布的是实验结果成功,并没有宣称掌握了规律或技术。好比高尔夫球手说自己打出了一杆进洞的“老鹰球”,技术成分和运气成分各占比多少,外界不得而知,可能当事人本身也不一定清楚。

其次,实验成果虽然是能量“净增益”,但实际投入产出比却是严重的“负增益”。激光器输入了2兆焦耳能量,输出了3兆焦耳的核聚变能量,但是激光器的供能却需要400兆焦耳电力。更有媒体戏称,此次实验是花了35亿美元烧了20壶开水。

再次,实验成果可能更先用于军事用途。此次实验使用的设备NIF(国家点火设施),本质上是专门为核武器研究而设计的项目。1996年NIF建成之后,美国马上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宣称不在大气层或地下进行核试验。但是核聚变实验却可以绕开条约束缚,在实验室模拟核武器爆炸,以此取得核实验数据。

最后,根据外媒报道,从2013年开始,声称实现核聚变的LLNL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宣布一个类似的“重大突破”,在定义上做做手脚,在数值上做做改动,利用学科的高门槛愚弄吃瓜群众,从而骗取科研经费。本质上是美国政府借科学家骗美国纳税人,让美国的核实验经费披上科研的外衣。

当然,科学上每前进一步,免不了被质疑和争议包围。不管怎么说,这次实验成功意味着人类在控制核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虽然这一步距离终点还有万里之遥。有专家预计,可控核聚变真正实现商用可能还需要五十年左右。科学的发展也伴随着无数条道路选择的可能性,未来是迈向清洁能源的星辰大海,还是堕入核武残杀的无尽深渊,不可控制也不可预期。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核实验   核裂变   氢弹   核反应   激光器   核试验   核能   美国   可控   能量   人类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