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国运!宏观杠杆率高企,房地产还能再救吗?

文/杨国英


这几天,闭门思考宏观。


宏观走势,关系一个国家的未来,也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未来。


思来想去,当下宏观的关键还是房地产。


对房地产的政策,事实决定了我国经济的未来。


先说一说经济现状。


当下经济的现状,其危险程度,事实已经超过了2008年,绝对是加入WTO、乃至改革开放之后极为罕见的。


这个,从民间投资的景气度可以窥之一二,今年1-10月份,我们的民间投资在大幅度减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仅1.6%。


事实上,不仅民间投资在大幅度减速,还有隐性的外资撤离迹象。


是的,今年欧洲受俄乌战争能源价格高企的影响,部分大化工产业迁移到我国。


但是,全球科技产业在美国胡萝卜+大棒政策的诱压之下,已经有规模外迁的明显迹象,这其中,尤其苹果产业链是一个代表,这是值得我们为之警惕的。


还有,从今年7月到11月外贸出口的断崖式下滑(从增速23.9%下滑至0.9%),这事实也敲响了我国经济接近危险边缘的钟声。


在民间投资和外贸出口双双遭压之下,稳经济事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问题是经济到底应该怎么稳?


现在,许多人将眼睛盯向了房地产,希望通过救房地产稳住经济大盘。


现在,诸多的政策信号显示,下一步有可能再次刺激房地产,现在有的二线城市已经将公积金房贷首付降低到了20%。


对高达近10万亿的房企债务是应该启动政策性的重组,让好的房企并购掉差的房企(或者差房企的部分项目),这有助于优化我们的金融秩序,这是有一定必要的。


对涉及老百姓已买但未交付的房地产项目,以政策手段加快推进保交楼,这更是有必要的。


但是,千万不能救房地产,千万不能再去刺激房地产。


说一句严重的话,当下如果我们再去救房地产,再去刺激房地产,我国经济极有可能失去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


在独特的国情之下,房地产事实已经是我国经济的拦路之虎。


现在,这个拦路之虎已有疲惫之态,这是过去几年坚持房住不炒的巨大成就。


而如果现在我们再去救这只老虎,再去刺激它再去投喂肉食给它,那么,之于未来,这无异是在养虎为患,乃至最终让这只老虎吞噬掉中国经济的未来。


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我为什么这么说?


讲到这里,我先普及一下宏观杠杆率这个经济指标。


所谓的宏观杠杆率,是指一国非金融实体部门债务规模占一国当年GDP的比率,非金融实体部门包括居民、企业和政策三个部门,一国的宏观杠杆率越高,表明一国的总体债务水平越高,也表明一国经济发展的风险边际在加大。


那么,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处于什么水平?


2008年的宏观杠杆率是141.2%,2021年的宏观杠杆率是263.8%——这一宏观杠杆率,事实已经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仅仅次于日本),而明显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注意,我们263.8%的宏观杠杆率,其实还不包括地方政府的一部分隐性债务,如果算上地方政府的这些隐性债务,我们的宏观杠杆率大概率要高达300%。


这说明当下我们的宏观杠杆率是超高的,也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边际在急速加大。


对我国的超高宏观杠杆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我相信,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应该是有充分认识的。


但如果结合我们对资本项的管制,我们的宏观杠杆率,有可能高得更加离谱。


这么多年来,与发达国家以及多数新兴经济体不同,我们对资本项是有管制的,说得更通俗易懂一些,我们的居民财富,是不可以投向境外的(无论是境外的股市,还是境外的房地产,或者其他投资项目)。


对资本项的管制,这事实导致居民财富只能留在境内,要么投资国内投市要么投资国内房地产要么存在银行,总之,必须在境内流转。


对资本项的管制,这事实也帮助成就了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的传奇。


居民财富只能留在境内投资,重点配置,要么投资楼市或么投资股市,而从事实层面讲,过去20多年居民财富主要投向了楼市(房地产占比我国城镇居民财富超过了70%)。


过去20多年居民财富只能留在境内投资、且主要投向了楼市,这就是帮助成就我国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传奇的一把钥匙——居民财富投向楼市(而且事实也只能大部分投向楼市),地方巨额的土地收入有了。


地方巨额的土地收入有了,基础设施(铁公基)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工业园区也就到位了,然后,结合其他要素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的经济就腾飞了,制造业产业链就健全了,中国经济的传奇也就诞生了。


但是,请注意,对资本项的管制(只允许居民财富在境内投资),这事实上也是一种宏观杠杆率,一种超级隐性的宏观杠杆率——正是这一超级隐性的宏观杠杆率,帮助成就了我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的传奇。


这一超级隐性的宏观杠杆率,有一个确切的表征,那就是房地产的事实泡沫化,我国房地产的静态收益率(租金回报率)仅有1.5%,这远远低于全世界所有市场化国家。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


以房企的融资为例,假设一个房企的对外融资,这是看得见的宏观杠杆率。


与之相对应,这个房企如果对内有一个要求,要求所有员工领到的工资资金,只能在房企内部消费(或买房,或买这家房企生产的冰泉、粮油,或认购这家房企对内发行的理财产品),这看起来虽然不是负债,但事实上也是一种隐性可以部分打折的负债,这可以理解为看不见的宏观杠杆率。


在经济处于顺周期时,这家房企的这一操作,不仅不会出现问题,而且,事实有助于这家房企保持超高速的业绩增长。


但是,一旦经济的顺周期结束(或者进入逆周期),这家房企的这一对内操作,不仅会出问题,而且,事实会急速放大财务风险。


一家企业如此,一国经济也是如此。


当下的我国经济,事实已经确认顺周期已经结束,而由此导致的过去若干年依靠资本管制所助推的经济高速增长传奇,不仅会结束,而且还会因此急速放大我国经济的风险度。


讲得更具体一些。


过去若干年,在资产管制引导下居民财富对房地产的堆彻,事实已经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宏观杠杆率(显性+隐性)肯定会撑不住的。


如果再持续下去,一旦经济增长进一步减速(现在迹象已经比较明显了),我们的宏观杠杆率(显性+隐性)必然会崩,而这一崩,注定会迎来一次经济硬着陆,一次没有10年时间无法修复的经济硬着陆。


所以,现在,房地产千万不能救,更不能再去刺激。


最好的做法是,让房地产阴跌五六年,通过房地产的阴跌,渐进消解中国经济内部的风险。


在房地产阴跌五六年、渐进消解中国经济内部风险之后,再放开资本管制,让居民财富更大范围地走出去,让GNP显著大于GDP——日本可以海外还有一个日本,中国也可以海外还有一个中国。


最后,再强调一下,房地产千万不能救。


现在再去救房地产、再去刺激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的未来,绝对就是砒霜。


今天写这篇文章,可能会让读者反感,因为我的读者以中产和中高产居多,他们的财富有许多堆砌在房子上,我又何尝不是呢。


但是,中国经济,中国的未来,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超越个人利益站位,去为中国经济和中国的未来鼓与呼。


现在,已经刻不容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杠杆   国运   房地产   隐性   中国经济   管制   事实   居民   未来   财富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