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模型1:刻在DNA里的生物本能


生命是由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以维持自身平衡的复杂系统。生命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最基本的功能是生存、繁衍和与环境互作。
   生命诞生之初拥有的只是DNA和蛋白质,生物所能依赖的只能是刻在DNA里的遗传信息。如果环境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与物质,生物就能不断的生存与繁殖。比如来源于人类宫颈癌的海拉细胞系,不仅可以无限分裂,而且细胞也不会衰老,因此在理论上生物能够实现永生的功能。但是自然环境在不停的变 化,即使能够演化出永生生命,也会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因此生物生存的前提是适应环境。
    在以DNA为核心的生命系统中,生存是繁殖的前提,繁殖是DNA变化的前提,适宜环境是生存的前提,三者形成循环反复。在此循环中,自然环境随着时间而改变,是自变量(x),生物基本的生命活动都受DNA的操控,DNA是应变量(y),需要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DNA和环境存在着y=f(x)函数关系。生物个体的DNA是定量,在诞生时的就已经被预编码,后天很难改变,只有在繁殖时,DNA才有可能突变、重组和交换重新编码。

生命的三种基本功能

   
    生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DNA复制传递给后代的繁殖方式。最原始的原核生物和古细菌都采用无性繁殖,真核生物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植物的营养生殖也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的速度快,数量多,但是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比较单一。
    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优点是来自于亲本双方的DNA发生重组和交换,能够产生和保留更多的遗传变异,促进了有利突变在种群中的传播,增加了子代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高等动植物都采用有性生殖,现存150余万种生物中,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种类占98%以上,有性生殖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速度。

生物的繁殖方式

   有些生物酵母菌、水母具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都进行无性生殖,快速的复制自己,但在环境恶化时,它们都进行有性生殖,因为有性生殖的后代基因型更加多样化,从而帮助生物度过恶劣的环境。
    在生物繁殖过程中DNA会发生复制、重组和突变,从而导致后代个体遗传信息的改变。在无性生殖时,DNA复制成两个相同的DNA分子,子代获得和母代相同的遗传信息。无性生殖有较低概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后代DNA出现碱基或小片段的改变。
   在有性生殖时,DNA与组蛋白结合包装成线状结构的染色体,来自于亲本双方的染色体会在相同的位置处发生交换或重组,形成新的遗传信息排列组合。有性生殖的DNA突变不仅包括基因突变,也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
    生物进化中的反馈,来自于适者生存的环境选择和生物竞争的优胜劣汰。进化是以种群的形式进行的,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个体是组成群体的单个生物,携带有不同的基因型特征,种群内个体基因型的集合称为基因库。基因型是性状在生物个体内部的DNA编码,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输出,是基因型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体对于生存环境的适应程度称为适应度。进化的外在表现是种群逐渐适应生存环境,本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生物繁殖过程中的DNA变化或遗传现象

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的原理,霍兰德于1975提出了遗传算法,主要通过选择、重组和变异这三种操作来实现问题的最优化求解。遗传算法不仅可以用来寻找复杂问题的解,还可以用来模拟生物演化系统本身,加深我们对生物演化过程的理解。
    遗传算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是初始化种群,把问题可能的解 编码成个体,得到第一代群体;第二步是进行个体评价,计算群体中各个个体的适应度;第三步是选择操作,类似于自然环境中的优胜劣汰,从当前种群中选择出适应度较好个体进行繁殖;第四步是交叉、变异操作,类似于亲本有性繁殖后代时,不仅染色体之间会发生重组交换,DNA上的基因也会发生突变。第五步是经过选择,交叉和变异三个操作后,得到下一代群体,再进入新的循环。第六步是重复2,3,4,5步骤,循环反复直至找到满意的解,当选择到的具有最大适应度个体时,作为最优解输出终止计算。

遗传算法的步骤


    但是生物的目标并不是找出最佳答案或者做正确的事,生物的目标是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繁衍生息。DNA是生物的第一套学习和控制模型,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生物输出的表现型,DNA预编码和控制了生物的行为和反应,不仅决定了生物普遍的生存、繁殖等本能,也编码了动物复杂的先天行为,例如蜘蛛织网、蜜蜂跳舞和鸟类迁徙等。
    生物不仅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还要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展开物种间的竞争,比如在研究植物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过程中,科学家Flor提出了“基因对基因假说”,植物抗病基因编码的R蛋白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来自病原菌的某个基因产物,从而产生抗病性,不携带该抗病基因的植物则容易感病死亡。而病原菌要入侵植物,就需要演化出新的致病基因,植物和病原菌在不断的竞争中存在着协同进化。
   在生物进化的模型中,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输入,来自于繁殖过程中DNA的突变、重组和交换,从而产生的DNA的多样性,生物个体输出的表现型,来自于生物根据环境条件,开启或关闭表达某些基因。自然选择是进化模型中的负反馈,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甚至物种灭绝。生物竞争是进化中的正反馈,有竞争优势基因型的生物个体能获得更多的资源,繁殖更多的后代。在下一代群体中,DNA经过复制、重组和突变产生新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个体,如此循环反复,构成生物进化的模型。

生物的进化模型

    在生物进化的模型中,DNA的信息输入并不是直接来自于环境,而是来自于繁殖过程中DNA的重组和交换,因此生物的终极目标就是繁殖,产生数量和多样性足够多的后代个体,个体死亡是DNA进化和获取信息的代价。《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1976)在书中指出“生命是自然选择塑造的信息,基因是生命的本质,而每个生物个体只是承载基因的载体”。所以在较为原始的生物物种中,生物的繁殖本能大于生存本能,物种延续的优先级高于生物个体生存的优先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生物   种群   突变   后代   基因   本能   模型   个体   生命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