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京山官桥埠

原文标题:故 乡

文 柳风

故乡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些留于脑中的印记可能只是一座光秃秃的山坡,也可能是一望无垠的原野。或许也都不是,只是你童年玩耍时穿过的一个小巷,偶遇暴风骤雨时临时躲避的一间草棚。这些久远的记忆大都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而且似乎还要远得多。它们已经深深依附在每个人的血液中,随着年月的增长也不会衰减,一旦发作总会让你浮想联翩久久不能释怀。我的故乡在桥米之乡的官桥,那里陌野纵横,水碧山绿。因此我的童年记忆总会联想到一条小河,一汪水塘,一条小街。幼时的生活虽已过去,但那些曾经的感受和印象却没有丝毫退减,它似乎是一种朦胧意识的缥缈存在,想说也说不清楚,只能无由地听任它神秘又长久地笼罩着我的思绪。



自从我四十几年前离开老家,就再也没有见到过故乡的老街与查家河山洪暴发时汹涌澎湃的洪水了,再回去老街已不复存在。官桥埠是历史悠久的小镇,据县志和地名大辞典记载,位于京山西面官桥埠属云梦泽,这里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关于古老小街那些久远的故事与小街的繁华程度现在已很难想象,但老街居民的一排排房屋和熙熙攘攘的街道我想还是有的。




老街当初住户全是做生意的,分热冷集,逢热集便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五十年代初期,在老街掀起了“三反”“五反”运动,运动的本身就是反偷税漏税,征收的税额超过了营业额的数倍,做生意的纷纷关门转向种田,从此小街人成了少半做生意和多半种田,当初还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后来就有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两极化”。种田和种菜的人都住在查家河畔,住着草棚,大多是隋县迁来的,说着与老街人决然不同的声调,他们种菜供应老街人,合作化后,特别是公社化后的大集中,他们就慢慢渗透到老街,融入了当地人之中,与之通婚成家,组合成新的结构。




夕阳西下,朔风缕缕。路边树上的繁茂树叶正轻柔地拂动,将隐藏在叶间的鸟鸣连成一片,如飘逸的乐曲萦绕于林木之间。说到鸟,故乡的鸟也在变化,最明显的是老鹰,它们常在高空中盘旋,有时模仿人们唤鸡喂食的声音,这种叫声很神似,欺骗小鸡们出来,冷不防它突然一个俯冲,极快地抓住小鸡。女人们在池塘里洗鸡鸭,它也会一个俯冲,抢去她们手中的鸡鸭,飞往远处享受胜利品,让人们无可奈何。而现在,鹰在这里已经绝迹了,老鸹是人们认为最不吉利的鸟,它的叫声会认为带来灾祸,而现在也看不到老鸹了。就连原来铺天盖地的麻雀也剩下无几了。

自己把三十几年的目光都丢在了异乡,现在的老街已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唯一的一栋老房子似乎看见久别重逢的亲人不断地向我摇手示意。我站立于童年时期曾经站过的那些方位上,打量着色彩斑驳的老街门楣,静听着多年来没有变化的风声,童年的憧憬画面没了。这老房子的主人也走了,唯一的老房子也要拆除重做了,也要离我而去。现在的老街已建起了一丛丛小楼房,原来的老人大多离世,后人搬到公路边新街上。我自己每天匆忙地往返于城市间的繁华,欣赏着花草林荫的公园景色,而心中一直怀念的情感却落在这片孤寂的老街。看,那些残垣断壁,昔日的记忆像一缕缕烟尘漫漫地湮没在无际的原野。听,老街不远的小河,依旧清澈潺潺,声音悠长而苍老娓娓地飘向遥远的天空。那割舍不断的纠葛,无法言表的伤感都隐隐闷在心中。一蹙眉,一抬手,一院树、一抹斜阳……




我走在街上,鹅卵石铺就的街道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是一条水泥路,贯穿老街东西。在老街上,想起寒冬时盖满白雪,炎夏间蓄满虫萤,守着屋前流连忘返的燕子,房顶飘起的缕缕炊烟……从城里回老街,几十年,寥寥数次。看故乡的景观,一次次,陌生又迷茫。心中总是带着眷念与怅惘,像游子与亲人地挥手离别,像长途苦旅者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故乡作为一种幼时的记忆正在逐渐锐减,也在慢慢被人遗忘。漫步于故乡曲折的小道上,耳边悠然响起一批大诗人大文豪的脚步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年与小伙伴玩耍的禾场已不在,常于捉迷藏的巷子口已倒塌。当年的老屋已成了伤心的废墟,那来自内心的寄托与情感枝节,已无处寻觅。

当年有几个天井的老房子已不再存在,后来的房子大都是明三暗六的土坯房,没有天井的,其实是一种倒退,也是我对四合头房子的留恋。对于乡村老百姓来说能有个蹲身避雨的地方也就知足了。那时候正是处于农业社大集体时期,乡下人的生活穷困清贫,一日三餐总是吃不饱,粮食是比较紧张的物资,生产队分得粮食少得可怜,如不精打细算就必然挨不到月底。为此家家多多少少靠挖点野菜或种点南瓜勉强凑合。然而对于这种清苦生活乡村人却也感觉快乐惬意,当时乡村的农民总有着一股满腔热忱与生活激情,有着知足常乐的生活评判标准,虽然每家每户生活艰苦,但却认同存在普遍经济平等的意识,使广泛劳苦大众都产生一种莫大的生活力量。




我们这辈人对于这种穷困的生活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以致一生都难于逾越这道坎。读小学时小伙伴们顶着凛冽的寒风依旧唱着民歌快乐地嬉戏着,我的一个堂兄在冬天下雨时总赤着脚上学,还喜笑颜开的。

我家后面有一歪桑树,我们常到桑树上摘桑葚,桑树不很高而桑叶肥大,满树都是深紫色果子。地上显然也会跌落下不少,但大部分已经毁坏,地上只留下零零星星的黑紫色污迹。这棵桑树比不上驴头队长家的桃树,自然没人管,只要能爬上去就能尽情摘取。驴头队长家门前有几棵桃树,结满鲜红的桃子,大门前总坐着他的胖老婆,胖老婆是队里唯不参加劳动的人。当有人经过那房子时,胖老婆就开骂了,她总是骂别人摘了她的桃,她的骂声让人绕开而行。我与伙伴们常常站在她看不到的地方观望,望着桃树发呆,树冠开阔,有一两个枝桠伸到她看不到的地方,上面挂满累累果实。我们会悄悄的摘几个桃,随即便跑。鲜红的果实,甜甜的,捧着它反复摩挲着很是舍不得吃。于是坐到草坪上,望着天上的云,听着潺潺的流水细嚼慢咽起来。

陈尚义是个单身汉,他靠挑水卖为生,每天上午很忙,到查家河挑水,卖到老街上做生意的人家,每担水一角钱,我想,他是怎么能维持生活的?但细一想,他应该很行,因为当时大米只是八分一厘一斤,一担水买一斤米还有多的,看来,他衣食无忧了。他的腿有残疾,一双小腿腿比正常的粗了两倍多,我们那儿俗称为牛火腿,据说是血丝虫引起的,现在没看到发生这种病了。他穿的土布棉衣前襟和袖口一直油光瑧亮,显然是许久没有换衣洗涮,他喜欢蓄着八字胡须,那是有钱人的像征。他有一套文言版的《水浒传》,夏夜,街上坐满一圈圈大人与孩子凝神静气倾听陈尚义讲故事。我至今还记得他说的《水浒传》故事久远而神奇,紧张而吸引人,他说书时指天划地晃动身姿,俨然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我自然想知道下回分解是些什么,觉得什么都好奇,守在家里安静不下来,每天夜色刚一落幕,我便搬着小凳匆忙地跑到他门前街上去纳凉,等待这种乡村文化的熏陶。



五十年代初期,老街商铺林立,鳞次栉比,什么“立泰元”、“ 刘复兴”、“陈复盛”、“ 许天和”、“张鸿记”……最有趣的是有个六十老太想开客栈,让陈迪发为改个店名和作一副对联,陈迪发也算得是个老街文人,他想六十老人来日不多,只能是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就改一个字号名为“混一天”,对联是“混一天,又一天,天天客栈;买什么,卖什么,买卖公平。”诙谐的招牌和对联让她的客栈生意非常兴旺,在老街上传为佳话。

从宏观来说,这种乡村文化也许是民族文化一种拓展。一部分博览文史的乡村学者在清贫艰苦的岁月中抽身出来,利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抚弄一下传说,调侃一下古今。的确能给偏僻的乡村增添许多色彩,给我的童年增加一种回味悠长的回忆。



举目四顾,寒冬已近,路边早已不见花红柳绿。很想找到一处童年的去处,好好地回忆一下,定一定心弦。我沿着街道向南走去,看到新街商铺生意也很兴旺,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店中忙,她看到我叫我叔叔,我一问才知道是我小时的玩伴的女儿,可是这个玩伴已离世多年。公路从新街穿过,公路仍然透露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路边的白杨长得很高大。一个女子呼叫我的名字,我认识她也是小时候的玩伴,直呼两字的名字觉得很亲切,这些都让我心潮涌动,隐隐约约找回了当初的自已。她是我的邻居,我曾经在一起看春节玩故事(节目),听老街小贩的吆喝。现在那些久远的记忆与情感早已随着一阵寒风,几声鸟鸣消逝在缕缕寒风中,消逝在一片莽莽苍苍的原野。

现在的乡村再也没有四合头的小院,这已成为一种趋势,也就是这些年从县城到农村一栋栋房屋都换成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小楼。我原想把我家的旧房拆了重建成小楼,纵是看到小院里的各色花卉,我改变了想法,我还是喜欢花草林荫的乡村景像。



乡村的炊烟,总是和着日出日落的节拍,袅袅升上天空。早晨,炊烟升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要开始了,大人们便扛着锄头,向着自己的田间出发。黄昏时,炊烟摇曳,向在田野里劳作的人们招手呼唤,叫他们赶快干完农活,趁天还没黑回家。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束束炊烟在老街的上空升起,慢慢穿过树梢。在夕阳的照耀下,如一层薄薄的雾纱在林子的头上飘散。

那时故乡在我心中是一幅深沉的画,一直珍藏在梦里,或真切如实,或迷离如失。某一日下午,我在日落黄昏的河堤上忽闻到了故乡的味道。故乡的许多树木消失了,许多我熟悉的面孔也离开了我们生活的土地。让人睹物思情,时时想起故乡的人和事,想起那逝去的岁月……

已是暮色压顶,我行走于乡村古老蜿蜒的道路上,重新看看老宅长满草木的基地,路边的桑树,街头那个郭家古桥。但愿老街以后依旧水绿交融,林茂草萋,让在外游子的心里永远记住老街,老宅,故乡……

任耳畔的风继续诉说岁月零零落落的故事,在季风里安坐,看,时光静好,江山如画,岁月如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老街   故乡   桑树   京山   小街   炊烟   久远   乡村   街上   童年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