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伤寒论》太阳伤寒兼内热证



何为太阳伤寒兼内热?

在提到疾病时每个人得体质不同疾病症状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若一个比较壮实的人,是不容易感受外邪的,如果风寒比较厉害侵犯了其,一般多会发生伤寒表实证。这时没有发汗解表,寒邪就会因为其体质因素易于化热,使病情加重,这就是太阳伤寒兼内热证。

《伤寒论》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为什么提太阳中风呢?其实根据脉证,此应为感受风寒邪气之气,称之为太阳中风,属于麻黄汤所主。

脉证分析:

1,不汗出:缘于风寒束表,卫阳郁闭,皮肤表皮的汗毛孔不通畅,也就是玄府不通,就不会出汗。

2,烦躁:这个就是因为汗液无法顺畅流出,被寒邪郁闭,阳气不展,进而化热扰心,出现了烦躁症状。这个时候其实正气还有完全虚弱,邪气不能跟进一步深入到身体内部,肌表被郁闭越重,热气越重,也就是相互相持的格局状态。

3,后半句是服大青龙汤的禁忌症和误用的变证,汗出恶风很像太阳中风证,但是太阳中风证是脉浮缓的,此是脉微弱,这就是阳气亏虚之证,如果此时也有烦躁,乃是少阴亡阳证,都是虚证,更不能用发汗清里的大青龙汤了。

4,厥逆:四肢厥冷。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这是以为亡阳脱液,筋肉得不到温煦濡养的结果,也是此证误用了大青龙汤,以至于汗出过多伤阳气甚至亡阳出现虚冷之证。

《伤寒论》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1,其实这条是个大青龙汤证的变证,以仲景行文风格推断应该还有不汗出而烦躁的主证没有变,此虽只提脉缓身重,属于省文。此症状似少阴病,但已经提出身重是乍有轻时(表证将罢欲入里),非身重不减,亦有脉浮缓,非烦躁且脉沉,更无脉微汗出,下利厥逆诸证,非少阴证,故考虑此症状属于大青龙汤变证,且38条已经提及不可服药的禁忌症表现。

2,由于表寒郁闭不开,全身阳气不伸展就会身重,邪气有入里化热的势头,就会出现脉浮在表,缓则不紧。

3,由此可知,只要是没有少阴虚寒证。只要是表寒里热的病机没有改变就可以直接使用大青龙汤。

4,汗出脉缓为桂枝汤证;恶寒脉紧为麻黄汤证;表实兼里热,不汗出而烦躁者为大青龙汤证。



程郊倩:明使阴寒在表,郁住阳热之气在经而生烦热,故加石膏于麻黄汤中,名曰大青龙汤,使辛热之剂变为辛凉,则寒得麻黄汤之辛热而外出,热得石膏之甘寒而内解,龙升雨降,郁热顿除矣。

病案赏析: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则,患,冬日伤寒,胸中烦躁,服麻黄汤,无汗,且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脉洪滑而浮,治投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服后五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读张锡纯的医案文笔简练,且直抓点眼。指出患者就是无汗且是冬日寒邪甚,胸中烦躁,开始给予麻黄汤以发汗解表,但是患者无汗且更加烦躁,脉洪滑而浮,这就考虑患者寒邪郁闭之甚,入里化热之势,而有给辛温的麻黄汤助热入里,故见这样的烦躁更甚的症状,给予大青龙汤就是解表散寒兼清里热,加上天花粉以除肠胃之热。效如桴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伤寒   大青龙汤   郁闭   烦躁   伤寒论   太阳   麻黄   内热   阳气   风寒   邪气   症状   疼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