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口中的“全球化几乎死了”,是事实还是借口

最近,正张罗着吧台积电转型成“美积电”的,台积电董事长张谋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晶圆工厂举行机台移入典礼上宣称,“全球化已经接近死去,自由贸易也几乎要死了,很多人希望它们还能再回来,但我认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它们是不会回来的。”这到底是事实,或者是“打掉牙往肚里咽”还给自己找场子?

首先,关于全球化的问题,张谋忠不是第一个谈到的,国内的很多大V,在华为事件发生后、俄乌冲突发生后后也反复提及。但是我们从官方、民间和事实三个角度就能看出来,全球化是不会死亡的。

首先,官方的消息大家都看到了,我们跟中东土豪的共识和协议代表了什么,没有全球化,那肯定不行。

其次看民间方面,为啥浙江、江苏还有广东的抢单包机引发热议,为啥成果丰厚,为啥内地省份都在跟进,这不是全球化是什么?

最后从事实上看,我们已经是全球生产链最完善的国家,但我们每年还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石,还有其他各种东西,看到了吧,即使我们已经是世界工厂,但我们也不可能生产全部商品,那么其他国家呢?

所以,虽然有一些国家上蹿下跳,但是你让他放弃进出口贸易试试,不出一个月肯定就崩溃。据说老美最近的通胀,也赖到我们的防控政策上了。

如果全球化不可能死去,那么张谋忠在台积电在美国新厂迁机仪式上,当着美国总统拜登、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英伟达首席执行官等共约900名政商界人士面前,为啥说这么丧气的话呢?

没错,他就是“打掉牙往肚里咽”还硬撑着在给自己找场子。


据媒体披露,台积电耗资400亿美刀,在美国建厂,每年生产的芯片总数为60万片,仅为台积电全球年产量的约2.85%。这投入产出比明显不匹配。

另外,台积电在台湾生产的芯片成本在6500美元左右,而在美国生产的成本在11000美元左右,芯片的净利润率也从50%,下降到15%不到。

钱花了,产量上不去,利润还在下降,这不一个妥妥的无底洞。

但是,台积电敢说不嘛?

答案就在台积电产品的上下游上面。


芯片的原料是硅晶片,它由石英砂这样含硅的原材料不断提纯而来,而且对提纯技术要求极为严苛。

目前,台积电的硅晶片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德国的6家公司。而这6家公司产能合计占到全球硅晶片供应链的90%以上。

再往下,把硅晶片变成芯片,还需要多种化学原料。给台积电供应这些化学原料的12家应商,主要是德国巴斯夫、德国默克集团、法国液化空气集团。

除了化学原料,在制造过程中,还需要光刻机。荷兰阿斯麦(ASML)制造的光刻机,就被禁止出口给我们。


再看下游,苹果和高通都是台积电的大客户。

你说如果老美用对付华为的办法,对付台积电,台积电还能存在吗?

所以就是成本再高,台积电也要变成美积电,这就是投名状。

这亏吃了,还要笑着感恩戴德,所以“打掉牙往肚里咽”,又要硬撑着在给自己找场子,只能拿全球化已死来给自己找台阶。


透过现象看本质,抽丝剥茧找真相,移形换位开脑洞,运筹帷幄想对策,感谢关注欣闻奇摘!

本文由欣闻奇摘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亚利桑那州   苹果公司   华为   事实   光刻   晶片   德国   场子   口中   芯片   借口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