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的八大名寺

#头条创作挑战赛##郑州头条##合并洛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老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名刹古寺,巩义就有八大名寺。

慈云寺位于巩义市东南25公里的民权村,这里群峰环绕,风景秀丽,被誉为佛教的“释源祖庭”。

慈云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三藏法师(玄奘)奉命重修,元代废,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多次增修、重修,极盛时僧众达数百人,供奉佛像二千多尊。

民国《巩县志》记载:“汉慈云寺 寺碑:汉明帝时西印度僧摩腾、竺法兰创建。”寺内现存明、清时期碑刻37通、殿房10间、石券窑3孔。寺西北1公里的向阳坡,原有砖塔数10座,现仅存遗址。

青龙禅寺位于北山口镇北湾村,创建年代不祥,坐北朝南,占地4195平方米,原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前殿、中殿、后殿、庑殿等。

该寺现存建筑中轴线上有关爷庙、大佛殿及东厢房6间,其中大佛殿长12米,宽10米,高11米,始建于明,清代重修,殿内现存壁画,西壁是佛都故事“普度众僧”,东壁是“八仙过海”。该殿壁与梁架间 保存有几十幅人物、山水、花卉画,色彩古朴典雅。

青龙禅寺也叫十方院,是慈云寺的后寺。

石窟寺位于河洛镇寺湾村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公元500-503年),东、西魏,唐、宋时期又刻了一些小龛。

该寺初名希玄寺,唐代改为净土寺,清代改为石窟寺,据明代《重修大力山净土禅寺记》:“自后魏景明宣武帝景明之间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现存大雄宝殿和东、西庑殿10间,洞窟5座,千佛龛1个 、摩崖大佛3尊,摩崖造像255个、佛像7743尊,除第五窟以外,其余4窟都有中心柱,中心柱四面均凿龛雕像,龛内皆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窟顶雕平棋藻井,四壁刻千佛佛龛。

窟内现存14幅“帝后礼佛图”浮雕,构图完美,雕刻细腻,保存完整,是全国石窟中现存最佳的珍品。原创@书画大冒险

该窟石刻造像具有自北魏到唐代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石刻艺术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佛寺位于站街镇七里铺村的莲花山上,坐南向北,面对黄河,背靠兴洛仓遗址。

寺内现存明代无梁大殿一座,殿内正面雕刻三尊大佛,高2.4米,中者为释迦摩尼,西者为阿弥陀佛,东者为如来佛,门内两侧和东西壁,雕刻18尊罗汉像,均为明代泥塑佳品。

清代竖《重修兴佛寺碑记》和《重建地藏菩萨十王圣殿告成碑》2通,为郑州文物保护单位。

平顶寺位于涉村镇寺里坪村,始建于清,坐北朝南, 面积2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大殿、东西厢房已改建。

其中大殿阔3间,为砖券无梁殿,小青瓦顶,有花脊,檐下施砖雕斗拱,殿内有3个砖龛,供三世佛,其余建筑皆为硬山。

灵山寺位于康店镇裴裕村南山脚下,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原有前明殿、菩萨殿和弥陀阁、广生殿、钟鼓楼等,清顺治年间有增修。

现存菩萨殿、东西厢房等十余间,“十三老母殿”是一座砖石砌的悬山式无木建筑,屋顶覆盖红、绿、黄和乳白色琉璃瓦,屋脊、大吻和封山板都是彩色玻璃烧制,上面分别饰倒鱼、海马、莲、鹤、牡丹、凤凰以及卷草等图案,建筑形式古朴大方,给后世无木建筑开创了良好范例。

寺内有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铁钟一口,重千余斤,现存小学院内,还有清代重修碑竭10余座。

罗汉寺位于夹津口罗汉村,始建于东晋,为宋真宗永定陵的禅寺,创建者为慧明和尚,山西崞镇人,他主持时称罗汉龛,香火旺盛,到北宋时达到鼎盛时期,该寺群山环抱,在风水学上叫“九龙朝凤”,又称“凤凰地”,是难得地风水宝地。

宋仁宗下旨重修,赐名“净慧罗汉寺”,铸24尊铁罗汉,同时从开封还运来大铁钟一口,重2000多斤。经历了宋、远、明、清八九百年,到民国时期最后一任方丈苏兴任主持时,已破烂不堪,后铁罗汉和大铁钟均被毁,现在看到的是近年翻制的。

普安禅寺位于站街镇老城村,始建于金代,是明万历年间重修的一座官方寺院,大雄宝殿两侧有厢房及碑廊数十间,当年寺内有一大铁锅重达260多斤,每年腊月初八为老百姓施平安粥。

普安禅寺与西边的“紫金独秀”和东边的“寺河烟柳”并称为巩县东周八景。#巩义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钟鼓楼   大佛   宣武   名寺   殿内   厢房   罗汉   清代   菩萨   公元   建筑   巩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