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小学文凭,却被川大学子称之为“张博士”,他的经历令人震撼

有这样一部纪录片——《张博士》,它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年人追逐梦想的过程。影片虽简单,但却让人久难以忘怀。

在艰难的就业环境下,追逐梦想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更何况是一名38岁的中年人。


有人还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吗?

想必最开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然而因为生活的重担,许多人不得不选择埋葬梦想,面对残酷的现实。

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如果不在意旁人的眼光,自己可以选择所爱的行业,每一天都能过得幸福而快乐。


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不考虑职业歧视和薪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呢?”

有几条热评是这样回答的:硕士毕业想去农村养鸡。自己是法律专业实际上想去成为一名塔吊司机。还有一些人表示喜欢园艺或者家政类的工作。

可是社会的趋势和生活的环境让我们不得不选择一条自己不感兴趣的路。


而我今天要讲的“张博士”却是时代一股清流,虽然已经38岁,却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

中途辍学,在校旁听

在曾经的四川大学,你会看到这样一副场景:课堂上,一个中年人挤在一堆大一新生中,认真的做着笔记。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王忠厚,也就是“张博士”。

为何称他为张博士呢?

原来,他是借用弟弟张跃川的名字来旁听的,而他其实在初中时就被学校开除了。但是他对梦想的执着让川大学子所钦佩。

据说,当时近五分之一的川大学子都听说过他,于是他们便戏称他为“张博士”。

而王忠厚此番旁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的梦想竟是去俄罗斯成为一名俄语翻译。

恐怕这个梦想放到现在许多人都会觉得是痴人说梦。

最初,王忠厚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他热爱俄语和数学,并且立志成为一名翻译家。


然而,在那个残酷的时代,他却因为自己独特的爱好被贴上了“罪人”的标签。初二那年,正值青春年华的他,被自己曾经敬爱的校长下放到工厂打杂,他的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

工厂里,他受到工友排挤和欺负,打杂工人的身份也让他受尽周围人的歧视。

曾经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少年如今却沦为一事无成,被人指指点点的中年大叔。


然而,生活的残酷却没有浇灭他对梦想的渴望。

在对未来的恐惧和现实的折磨中,他想起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当这个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梦想仿佛催促着他去实现。

于是,王忠厚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开始一心一意的追逐自己的梦想。为了更好的学习,他借用了弟弟的身份开始了大学旁听之路。

谁知道,这一听就是十七年。

在这十七年的时间中,他没有收入来源。晚上没有地方休息,累了他就睡在学校的过道里,饿了就去打包学校食堂馊了的剩饭,平时洗澡也用的厕所里的冷水。


可想而知,为了实现梦想,这个中年男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而他的行为也打动了川大的领导。川大不仅把他的旁听费全部免除,甚至专门腾出来了一间杂物间给他居住。

这也正像川大校训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影片中这样说道:他要把失学受害的创伤弥补起来,把被颠倒的人生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然而,麻绳专挑细处剪,厄运专找苦命人。王忠厚也遭到了弟弟的强烈反对,甚至是毫不留情的“泼冷水”。

四十岁的王忠厚本来是应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却为了所谓的梦想放弃了“正常的人生”。

而面对弟弟劈头盖脸的指责,王忠厚的眼神却十分清亮:“十几年又如何,我就是要永远说下去!”

执着追求,重获希望

王忠厚因为对梦想疯狂的执念,被身边的人称之为疯子。尽管如此,他也没放弃自己的梦想。

甚至,有人劝他尽早务农,娶个媳妇。他认真回答:“要去也要去俄罗斯当农民,那还能学到翻译知识。”

后来,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突然到来。

2002年,四川省农业厅刚好需要招募一批翻译人才去俄罗斯。当时王忠厚却被告知他不符合选拔条件,但在听完他的经历后,经过水平测试,农业厅破例给他加了一个名额。

但是在此之前他需要先回到老家开具证明。而回到老家的王忠厚却因为弟弟的不理解差点错失了此次机会。

弟弟因为觉得王忠厚不切实际,空有理想,所以偷偷躲了出去。经过几番苦苦寻找,王忠厚也成功说服了弟弟,开具了证明,此时的他距离梦想也只差一本护照。


然而,一次意外却又将他拉回现实。

本来,张博士十分重视此次机会,拍证件照时他还特地刮了脸上的胡须,染了头,让自己看上去更精神更年轻。

可是生活的残酷让他再一次与梦想失之交臂。等到最后一步时,他却发现自己拿不出办理护照的费用。

好在他的事迹后来被一家电视台了解到,于是对他进行采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出场费。

然而,因为耽误了太多时间,他没能赶上通往梦想的列车。

可是,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王忠厚的事迹因为节目的播出得到了重视,他也惊喜的重新获得了一个出国的名额。

此时,他也得到了弟弟和朋友诚挚的祝福。

2002年,王忠厚历经磨练终于要拥抱理想。在前往俄罗斯列车上,王忠厚也举起手缓缓向曾经帮助他的人致敬。电影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可能有人会想,究竟是怎样的收获才配得上大半生的颠沛流离。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此次俄罗斯之行却并没有王忠厚想象的那样美好。

在俄罗斯的一家木材加工厂里,王忠厚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老板和中国工人之间的沟通。


然而,他却因为多年独自一人学习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和厂里的中国工人相处并不融洽。而对于俄罗斯老板要求中国工人加班的命令,他也不愿意传达。

尽管如此,眼前的困境却阻止不了他学习的步伐。他希望自己能在俄罗斯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扎根下来。

然而,天不遂人愿。2003年5月,那家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没拿到任何工资的王忠厚只能被遣送回国。

王忠厚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梦想,在回国后他依然好几次申请前往俄罗斯当翻译。他后面也确实三次前去俄罗斯从事翻译工作。然而,当他第五次申请时,却被无情的拒绝了。

再后来,他因为年纪大了,只得四处流浪,生活得十分艰难,可以说是与乞丐没什么两样。

他的妹妹得知哥哥的遭遇后 便给他安排了房子,帮他找了一份勉强可以糊口的工作。

最后,这个用尽半生追逐梦想的老人也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

尽管“张博士”的结局并不完美,但是他对梦想的追求却令人不禁称其为英雄。

尽管希望渺茫,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尽管颠沛流离大半生,但是他却活得充实。

有多少人能像王忠厚这样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到老,学到老呢?


当时的他如果知道自己的结局那还会选择毅然决然的放弃一切去学习俄语吗?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曾经有记者采访过他,问他后悔当初的决定吗?而他也回答:不后悔,虽然穷困潦倒,但是内心充实。

他的结果虽然令人唏嘘,但是他的精神却令人敬佩,我们许多人都没有他的这份执着。尽管到头来他一无所有,但是他经历过,他曾触碰过自己的梦想,虽然只是稍纵即逝。

而现今又有多少人有他这样的胆量去追逐梦想?他的想法确实过于偏执,不知变通,但是他对学习的渴望却始终激励着人们,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俄语   博士   俄罗斯   中年人   文凭   学子   称之为   执着   残酷   弟弟   现实   梦想   小学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