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什么?

死亡是什么,就像水消失在水里。

许久不曾有打开记事本写些什么的冲动了,虽然,最近经历了很多。但这无意间窥到的开头一句却让我思绪有了些许沸腾?

“未知生焉知死”“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十年生死两茫茫”,从孔老夫子不喜直面死亡,到老庄的以死为相、淡然的离别,再到陶公的昨昔今昔、苏公的不思量自难忘。我们的文化中好像总是对死亡避之不及,也就更谈不上有些什么理论研究了。儒家只关注活人如何仁义礼智信,道家却偏又对生死淡而然之,再加上善写悼亡诗的一众诗人词人隐士,在我的认知中,这些基本就构成了古人面对死亡的全部了。

相信很多人面对的第一次死亡是自己上了年纪的亲戚的离世。也相信你那时应该还小,或开裆裤或小小学,除了特别早慧的,基本上都是在别人哭泣的时候你在发呆或者穿着孝衣低着头玩地上的土坷垃。这种就是基本上没有记忆的那种死亡,是清明节一把纸钱的那种死亡。

渐渐的我们从小学升到了大学,就很有可能遇到需要向学校请假回家奔丧的那种死亡。那时的你会是迷茫的,虽然很痛却痛不到心里的那种,见到已经离去的亲人,你可能都没有眼泪流下来,哪怕这个人是最疼你的人。不怪你痛不到心里,你青涩的可爱的年纪、你受到的无用的教育,使你不清楚死亡是何物。这种就是你能记到脑海里的那种,是面向家乡会想念的那种死亡。

中年人面对的白事是很多的,我们成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中的那个他人,三鞠躬后就可以转头接过朋友递过来香烟开始约午饭后的牌局了。可怜的中年人却没有对自己的死亡有过些许的留意,唉,总是突如其来的那种消失,是最让人难以接受、难以承受、难以排解、想不能想、念不能念的那种消失,这种突然就叫做真正的死亡。

那,如果轮到自己,自己的死亡会是什么样子呢?

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后记中说——“我已不敢再继续写下去了,我不得不用手用力按住自己的心脏以新月的死亡作为结尾,因为我怕我的心脏会被这结尾扯碎。”我信她说的,因为我每一次看都会感受到一种欲死濒死弥漫书中文字间。网文《上品寒士》的作者(贼道三痴),在他正在连载一部新小说时发现自己查出肝癌晚期,他刚三十五岁又极有才,但是三痴的洒脱却让追更小说的我惊讶,那种淡然、那种通透、那种安静,这心态是让人羡慕不来的,就像水消失在水里。

该睡了,也不知道都写了点啥,额,配首老歌吧,新白娘子传奇的纠缠,咋样?哈哈,我看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形如槁木   心若死灰   穆斯林   土坷垃   儒家   孝衣   中年人   淡然   结尾   亲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