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方法重建青藏高原东北部快速隆升历史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利用3088个现代表层孢粉样品数据库,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科研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位学者协同攻关,从生物指标角度,建立了反演古海拔高度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孢粉研究中,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古海拔演化历史,揭示该地区主要在距今约1100-700万年前隆起,并产生了强烈的环境效应,该成果12月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地表形变与大地貌形成,驱动了亚洲季风-干旱气候和高山生物多样性的演变,地表古高度变化历史是这一过程的直接证据。但是现有定量重建高原地表古高度的不同方法常得出不同结论,产生诸多争议。

科研团队从与海拔关系密切的山地针叶树类群入手,发现适宜在山地中低海拔生长的铁杉属、罗汉松属和偏爱中高海拔的冷杉属和云杉属可以作为良好的海拔指示计。科学剔除纬度效应等的影响后,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定量刻画过去海拔的植物孢粉新指标,建立了现代海拔计算方程,并用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地区的孢粉记录验证了其准确性。

研究团队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四条年代准确的剖面和钻孔的孢粉数据,结合剖面上发现的植物化石,利用上述建立的海拔公式,矫正后分别获得了柴达木盆地东段和西段两侧山体1600万年来连续的古高度变化记录,揭示柴达木盆地在约1500万年前东、西部的古海拔分别为1332 189米和433 189米,其后东段在约1100万年前迅速抬升至3685 87米,西段在约700万年前迅速增加至3589 62米,已接近现代高度。

科研团队介绍,“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在新生代晚期,即约1100-700万年前发生了强烈隆升,这个隆升不容小觑,它对区域气候环境和生态演化产生了极其重要影响。”

上述研究从生物指标方面创立了一种重建古高度的新方法,由于上述四类针叶树花粉在晚新生代地层中广泛分布,保存良好,易于鉴定,可以获得连续的古高度历史记录,在使用条件上优于地层中偶然发现的古土壤钙结核同位素高度计和植物化石的叶相高度计。因此,该论文评审人一致认为,该方法为更系统深入揭示青藏高原古高度历史,深化认识新生代造山作用及其导致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途径。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针叶树   高度计   地表   新生代   海拔   新方法   高度   年前   团队   快速   生物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