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空调都有电辅热?该不该开电辅热?

冬天到了,消费者在买空调时候比较在意制热效果。最近网友问我关于空调电辅热的问题比较多:

以上几个问题,我的看法是,空调目前还不能去掉电辅热,因为电辅热是预防雪灾的。

电辅热的用途是防雪灾

国产空调不是一直都有电辅热,其实以前有段时间,也推出过不带电辅热的机型。转折点是在2008年,南方发生雪灾后,大量消费者向有关部门投诉空调不制热,这件事当时闹的非常严重,之后国产空调就不敢取消电辅热了。

2008年雪灾成因。据气象部门分析,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存在一条冻雨带,冻雨带有些年份北端移动到达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有些年份向南移动抵达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北部。从2008年~2019年,我国南方共出现5次冰冻灾害(2008年1月、2011年1月、2013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2月)。

2008年南方雪灾地图

冻雨带的存在,意味着我国南方地区,每年1~2月都可能出现冰冻灾害。以最严重的2008年1月雪灾为例,当时共有20个省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局部地区降温达12-14 ,华南北部,长江中下游一带最低气温降至-10 。

出现冰冻灾害,空调可能无法制热运行。按我国空调设计标准,空调室外机工作温度在-7 ~43 之间,一旦出现冰冻灾害,最严重时空调可能无法运行;就算能够制热运行,制热能力也会因低温严重衰减;南方空气湿度大,低温时空调外机换热器容易结霜,可能制热半小时就得化霜10分钟。

既然空调在低温制热不好,那为什么不提高空调制热能力?而是用电辅热呢?

俩原因:一是国内消费者买空调主要是因为有制冷需求,二是目前的空调能满足长江流域97%时段制热需求。

用户买空调主要是制冷需求

我国的气候环境、冬季供暖情况和消费者使用习惯,决定了空调标准偏重制冷。

在冬季,我国北方城市有集中供暖,华南地区冬季温暖,只有夏热冬冷的长江流域,才对空调制热有较高需求。

夏热冬冷地区的代表城市是南京,我国空调能效标准,也是统计南京气候数据,以此为模式制定的。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按照GB/T 50785-2012《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南京室内全年70%时段位于舒适温度内(16~28 ),高于28 时段约占20%(制冷需求),低于16 时段约占10%(制热需求),理论上需要空调制冷和制热时长大约是2:1。

可统计用户开空调习惯发现,天热时用户都会开空调制冷,可天冷时不一定开空调制热。除了空调,有些用户还会选择电暖气,睡觉时会使用电热毯,或者盖羽绒被。

制热好的空调成本高

目前国内销售的空调,能够满足长江流域97%时段制热需求。

我国冬季使用空调取暖的家庭,主要集中在夏热冬冷的长江流域,冬季室外温度在-3 以上时段占比97%,低于-3 时段只占3%,空调处在超低温运行时间并不长,只有每年1~2月出现寒潮时才会发生。

如果提高空调制热能力,解决那3%时段制热难题,这种空调要么制冷不好,要么会很贵。

日本空调已普及3排蒸发器,如富士通诺可力T空调,蒸发器是3排半(60根5mm铜管+4根7mm铜管)

日本空调内机,多采用30W以上大功率电机,送风距离更远

因此空调要想制热好,成本和售价都不会低,制热好的1.5匹空调,售价会从现在两三千,涨到三五千。

电辅热性价比最高

为解决3%时段制热难题,加大空调换热器并不经济,而空调电辅热只要二三十元,成为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空调电辅热

电辅热制热能力远低于空调,耗电量也很大,非必要的话就不要开启。电辅热就是一根PTC陶瓷加热棒,外面套铝散热片,其功能相当于电暖气,从电能转化为热能效率在95%左右,1.5匹空调电辅热功率大约在1000w,制热量约950w,远低于空调4000~5000w制热量。

在GB 2145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中规定,空调在设计电辅热功能时,0 以上不允许开启电辅热,只有在室外环境低于0 时才能开启,同时要在明显位置显示电辅热工作状态,从这规定也能看出来,电辅热就是临时应急用的,平常不要用。

总结和个人看法:国产空调都有电辅热,是因为空调标准偏重制冷,制热效果欠佳,而空调标准是基于消费者制冷需求和生产成本决定的,所以需要电辅热在极端低温天气时应急。

国内消费者不需要空调制热吗?我觉得有需要,很多网友也告诉我他们需要制热好的空调。只是目前的局面是死循环,因为空调制热不好 消费者不选择空调取暖 厂商搞调研结论变成消费者不关注空调制热。

期待更多这种制热好的空调能够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长江流域   冻雨   空调   雪灾   换热器   冰冻   时段   消费者   需求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