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需要一点“甜”

#头条创作挑战赛##冬日生活打卡季#

几轮大风过后天寒地冻,窗外的树枝上还挂着几片残叶,北风呼啸,一片萧然阴霾,难免会有一种莫名的忧郁。


但忧郁不可以太久,否则会导致食欲不振,随即引发失眠,进而神经衰弱,最后很容易患上忧郁症……


因此寒冬忧郁时,即使原本不嗜甜,这时也必须动一下“甜心”,吃点甜食以便于停止这种忧郁情绪的发展。


“甜”的那种原始性味道一定会让精神上得到抚慰,那种安全的、满足的、缓慢的刺激会让人平静、舒缓下来。

偏方治大病,在眼下的氛围里,不妨一试,虽然是“旁门左道”,但其实也是有理论依据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喜欢“甜”味,“甜”可以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这种对“甜”味的偏好最早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


每个人诞生最初最亲近的口感是来自于母乳,人乳中乳糖含量约为6%-8%,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因此“甜”一开始就是代表着能量,代表着安全。


人类对“甜”的这种偏好并非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牢牢地印刻在基因密码中的。因此在人的大脑味觉反应体系里,“甜”的感受度最高。


相对比其他五味,受到“甜”的刺激以后,大脑神经更加兴奋,得到愉悦更加强烈,情绪也更容易缓解。

人有各种口味偏好,但是对“甜”的记忆往往更深刻,那是因为“甜”的记忆多与童年相连,有点甜头就上,那是孩子们的本能。


记忆中“甜”总是不充分、不饱满,匮乏年代“甜”是一种奢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甜”经常会被斤斤计较的。一切与“甜”有关的食物都是稀缺的,那是一种奖励、纪念、庆祝的战略物资,无一例外的都被家长严格管制着,造成了分配极其严苛的结果。儿时的我们,除了生病和重大节日以外,大多数都是仅仅得到些小“甜头”而已。


正是因为那些小“甜头”的不足和不充分,使得对“甜”的渴望不曾衰减。获得那仅有的小甜头会觉得无比幸福,那一点点“甜”总让人怀念和感动。


生活富足以后,人们依旧嗜“甜”如命。虽然由于健康的原因,从蛀牙的防范,到热量的控制,糖的妖魔化导致了“甜”被限制。但是人们对“甜”的渴望从未衰减,在追求更“甜”的路上狂奔,誓死要讲“甜进行到底”。


甜味剂孕育而生,科技把玩着神经,“甜”得越来越没有底线。“甜”的泛滥也导致了喜好的分化,有人喜欢齁齁的“甜”,浓浓的“甜”;有人喜欢隐隐的“甜”,淡淡的“甜”;还有人迷恋先苦后“甜”,亦或拐弯抹角的回“甜”。不论是哪一种,味觉上的满足,总会是让人心情大好。

事实上人们嗜“甜”本来就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追求的路上通常到处都是坎坷,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会丧失发现美好的能力。


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情绪,人生的变故,让人生变得不值得,生活的“甜”越来越少。正如这个冬天一样,阴霾笼罩下,很多事情都事与愿违。


但是拨开阴霾努力寻找,其实“甜”的美好无处不在:看得见的音容笑貌,听得到的言谈话语,看不见听不着的思绪情感......。


人要知足常乐,才能感受到“甜”的美好。古人云:“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自乐;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此苦中得甜之妙法

生活需要“甜”而稳妥,像分明犹新的记忆;需要“甜”而惆怅,像努力忘却的忧愁;需要“甜”而盼望,像悠然自得的未来。


寒冷冬日来一些“甜”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甜头   些小   味觉   热量   阴霾   冬日   寒冷   忧郁   情绪   美好   记忆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