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天下长河》两个“犟种”的跌宕起伏,说透了历史认知规矩

罗晋领衔的历史剧《天下长河》为什么能火?网络上有人给出了答案:它不是一部非黑即白的电视剧。确实,因为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的局限性,真正的历史事件,后人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去评判,都会有失偏颇。


《天下长河》的很多情节,很难用简单的是非对错评价,比如让很多观众“恨之入骨”的于振甲,为保护一县,而导致黄河决口,水淹下游三省。这实际上就是如“火车司机的选择”一样的难题和悖论,至今都没有足以让所有人信服的答案。


更有于振甲拆毁减水坝,再次做成黄河大绝口,生灵涂炭死伤无数。这中间除了皇权威严、官场争斗之外,其实也是治河理念之争,是守旧和创新的对垒。毕竟陈天一束水攻沙的理论创新,对奉行大禹疏堵成法的守旧派,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天下长河》中这两个绝世“犟种”,拿捏住了观众的追剧情绪。陈天一内心澄明,坚信自己的治河之道,关于治河,就算是玉皇大帝,他也不会屈服认错,更何况皇帝,或者是于振甲。他是掌握真理的少数人,最终却被自己的坚持逼到绝境,潦倒死于狱中。


也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中,陈天一放弃重获皇帝信任的幻想,封建帝王治国平天下的初衷或许是江山万代,而他治理黄河的初衷是海晏河清、沿河百姓不再遭受水患。绝境中,他知道在自己手中,已经无力实现理想。因此,呕心沥血,耗费最后的心力,将自己的治河思想著书立说,留给靳辅、留给后人。


他也因此涅槃重生,升华为神,被万民敬仰,世代享受香火。就像西方那个被烧死的哥白尼。


于振甲的境遇恰恰相反,他在错误的道路坚持前行,皇帝也给了他试错的机会。黄河再次决口也把他逼上了绝境,但难能可贵的是,那最终彻底地承认了错误,接受了陈天一的理论。虽然为这样的转变,百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似乎也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必须付出的代价。


抛却皇权体系的评价,单从个人的认知进化而论,陈天一称得上是创造做、是圣人。这固然难得,但像于振甲这样,在封建文化枷锁的束缚下,在自我矛盾的痛苦中摸索前行,最终改变固有理学认知,接受新观念的普通人,也算是一种更加痛苦、意义更大的重生了。


毕竟,创造新思想很难,但更难改变的是别人的思想。当观众为陈天一的悲剧人生意难平时,当大家沉浸在皇帝权术和官场哲学的热烈讨论时,当所有人痛恨怒骂于振甲时。是否有人会和我一样,从于振甲思想转变和认知苦难切入思考,他其实就是我们这些更多的普通大众,或者盲从、或者固执。


以史为鉴,治河黄河理论争论在先,今日全世界范围疫情防控策略之争在后,但身在事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陈天一一样通透呢?一项政策或者理论的成败,或许需要一段时间的检验,交给历史和后人评说吧?但不管怎样,我们都相信,人到绝境是重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哥白尼   长河   认知   黄河   皇权   绝境   跌宕   后人   规矩   皇帝   观众   两个   理论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