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恶意批评”消失殆尽,那下一个就是“善意赞美”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古人云: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自满。


唯有真心实意的接受他人实事求是的批评,这样才能让自身变得更强大;而如果无视别人的客观指正,依然肆意妄为,那最终的结果将是非常可怕的。


当下之际,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都充满了争议。我始终认为批评和赞美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个体或者群体可以更加优秀,从而服务大众,改善自身。


如果批评和赞美没有事实依据为依托,那无论是闪烁其词的批评,还是可歌可泣的赞美都是令人唾弃的。


批评的原因在于发现问题,赞美的原因在于发现优点。如果把这两个基本点都无视了,那就算是再善意的批评,还是再恶意的赞美都可以说的别有用心了,居心叵测了。


当社会上开始敌视“恶意批评”,就意味着这种现象已经开始蔓延,因为某些人不允许出现带有实质性批评内容的言语存在,这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集体的,只允许善意批评的存在,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一团和气,集中力量办大事。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观点因为某些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很有可能占据上风,最后“恶意批评” 会消失殆尽。


之前一直冷落在一边的“善意赞美”就开始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他们不允许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必须思想保持一致,赞美必须热烈,如果情感投入的不深入,那就是包藏祸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古人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些都已经被他们选择性的遗忘,他们追寻的是批评就等同于赞美,赞美就等同于批评,毫无事实依据可言。


其实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批评之声,因为批评之人所处的环境,或者所受的教育,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方式都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我们要看批评的观点,是否客观理性,是否站得住脚?而不是盲目的跟随,盲目的附和。


同样赞美也需要客观理性的存在,为了赞美而赞美,这恰恰是最恶毒的赞美;只允许赞美而不允许批评,这是偏执狂的特征,这是不自信的反应;而善意赞美被定性为赞美程度不够,那就完全违背了赞美的本质。


任何无视客观规律,客观存在的事物都逃不过时间的检验,都躲不过历史的车轮。


因此无论是恶意批评,还是善意赞美,只要反映的是真实的事物,表露的是真实的情感,都不能被人污蔑,贴上标签,横加指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善意   上风   包藏祸心   恶意   横加指责   批评   不允许   盲目   客观   理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