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科院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在“短小芽孢杆菌致病机制”方向取得新进展

近日,市农科院生物所与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合作在JCR Q1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 = 6.06)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es reveal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ic factors of Bacillus pumilus HM-7”的研究论文。该文通过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了短小芽孢杆菌HM-7的基因组特征及相关致病因子。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在工业和农业生物防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短小芽孢杆菌菌株也会感染人类和植物,存在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风险。然而,目前对该菌种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以甜瓜中分离获得的致病性短小芽孢杆菌菌株HM-7为研究对象,基于PacBio三代测序技术绘制该菌的基因组完成图,结合公共数据库中20余个近缘菌种的基因组信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定该菌株在芽孢杆菌属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进化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HM-7具有三个独特的噬菌体整合区,推断该区域内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GT)而来的毒力因子和致病相关基因是HM-7菌株获得致病性的原因。该论文研究成果为今后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市农科院生物所农业基因组学团队王倩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张立新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农业大学   芽孢   农科院   短小   杆菌   菌株   菌种   基因组   致病性   安徽   机制   方向   论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