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修行成佛,为何不拜乔达摩为师,却拜名妓、富商和船夫为师

悉达多是婆罗门之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假包换的高富帅。他强壮英俊,四肢修长,额头清朗,背影颀健,每当他以王者之姿走过城中街巷,姑娘们心中皆不免泛起爱情的涟漪。他有着崇高激昂的思想、强大的意志和高贵的使命感。所有人都爱悉达多,所有人都对他兴致勃勃,他让所有人感到喜悦安和,赏心悦目。

但是悉达多并不感到快乐,他无法让自己喜悦,无法让自己略有兴致。他心中的怅然一日胜过一日,父亲的爱,母亲的爱,朋友的爱,姑娘们的爱,所有人的爱,都不能带给他幸福、安宁和满足。他灵魂不安,心神不宁,充满渴望的精神容器远未盛满。他痛苦,他彷徨,他渴望。

有一天,当他照常冥想打坐的时候,见到三位朝圣的苦行者,不老也不年轻。他们憔悴、消瘦,几乎全裸的身躯被阳光暴晒得焦黑,尘埃和血迹布满肩头,宛若骨瘦如柴的胡狼,孤独、绝尘。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悉达多被震撼了,他决定追随他们的脚步,抛弃富贵荣华,去做一名苦行者。

当他向父亲表明心意时,毫无疑问遭到父亲的拒绝,但是悉达多心意已决,他在父亲屋里整整站了一天,虽然两腿僵直,但是目光坚毅。最终父亲被打动了,说,悉达多,如果你在外面寻得至高无上的幸福,就回来教我修习;如果你只收获了幻灭,那也回来,我们一道祭奉诸神。

悉达多身上只系一条遮羞布,披着一件未缝的土色斗篷,托着一个破碗,拄着一根木棍。他每日进食一次,而且都是生食。他的身躯和面颊日渐消瘦,眼中闪烁着热烈的幻梦,枯瘦的手指长出长指甲,下巴生出干枯蓬乱的胡须。

他遇见女人时目光冷淡,遇见城中穿着华美之人,嘴角流露出轻蔑。他见到商贩经商,贵人狩猎,丧者哀嚎,医生治病,情侣拥爱——这一切都让他不屑。一切都是欺骗,都是交换,皆为虚幻。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无我。

他学会了“克己”之道。他通过受苦,战胜了疼痛、饥饿、焦渴和疲惫;通过禅定,做到了在一切表象前心神凝定。但是悉达多知道,这种苦修之法只是一种逃避,只能收获短暂的麻醉。躲进深山密林,与鸟兽鱼虫为伍,并不能让人的精神更加充实,灵魂更加纯粹,无论现在修行的多么精进,一旦进入世俗红尘,依然难以抵挡诱惑。

悉达多离开竹林,来到舍卫国,见到了声名大噪的乔达摩。乔达摩手持钵盂,静默前行,宁静的面庞无悲无喜,仿佛从内心绽放出轻柔的微笑,宛如一个健康的孩童。在恒久不变的平静中,在永不凋零的光芒中,在不容进犯的和平中,他柔和地呼吸着。他全无所慕、浑然天成、无所烦劳,周身充盈着光明与和平。

但是悉达多还不想成为乔达摩的门徒,他跟乔达摩说,世尊,你的法义还有一丝漏洞,我要弥补这个漏洞。乔达摩以慈蔼、谦和而清晰的声音说,我的朋友,勤勉的人,你要警惕多谋善断及口舌之辩。无论辩辞美或丑,聪慧或愚蠢,总有人赞许,有人鄙夷。你能言善道,但要提防太过聪明。

悉达多离开乔达摩之后,宛若一条褪去老皮的蛇,彻骨的冰冷袭击了他的心脏。他感到如此孤独,从未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自己无家可归。此时此刻,世界隐匿于他的周围,他孤单伫立如同天际孤星。他感到自己比从前更自我,更坚实。他感到这是苏醒的最后颤栗,分娩的最后痉挛。

他走向一座城,在城郊遇到一个绝色名妓,芳名迦摩罗。她高高挽起的乌发云髻下一张靓丽、娇柔、聪慧的脸。她美艳的红唇好似新鲜开裂的无花果,精心修饰的眉毛描成高挑的弧形,一双乌黑的明眸聪敏而机智。艳绿和金黄搭配的上衣中露出光洁修长的颈项。娴雅的手指纤纤柔荑,手腕上戴着宽金镯。

悉达多见她如此美丽,心中欢喜,顿起涟漪。他刮了胡须,剪了头发并敷了上好的头油,去河里洗了澡,就去拜访迦摩罗。迦摩罗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说,尊敬的人,你不能让我满意。你必须要有华美的衣服,名贵的鞋子,不菲的礼物。你有什么?悉达多说,我会思考。我会等待。我会斋戒。我还会写字,作诗,唱歌,念咒。迦摩罗被他吸引了,给了他一个漫长甜蜜的吻。

翌日,迦摩罗介绍一位富商跟他认识。富商问,出家人,你能给我什么?人人都要付出他拥有的东西。武士付出力气,商人付出货物,教师付出学问,农民付出稻谷,渔民付出鱼蟹。你能付出什么?悉达多说,我会思考。我会等待。我会斋戒。迦摩罗说,很好,那你来我这儿工作吧。

悉达多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做生意,并且多有盈余。一次,他去村落收购大批稻谷。当他抵达时,稻谷已全部卖给其他商人。尽管如此,悉达多仍在村落逗留数日。他宴请农民,送给农民的孩子铜币,参加一次结婚庆典,随后满意而归。商人责备他没有及时赶回,损失了时间和钱财。悉达多答道,不要责备,亲爱的朋友,你以后会收获更多。

悉达多看见世人以孩童或动物的方式生活,为一些在他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为一个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欲望,为了莫须有的可怜的所谓尊严而操劳、受苦、衰老。他们彼此责骂、羞辱,恸哭,烦恼,他心怀蔑视。

世俗生活宛若牢笼,将悉达多深深囚禁。一些富人常见的面貌渐次显现在他脸上:焦躁、涣散、无情、贪而不足、饱食无度。他拜倒在钱财下。赚钱于他不再是游戏和琐事,而是枷锁和负荷。他对乞丐不再仁慈,对施舍毫无兴趣,也不再借钱给求助的人。他已步入不惑,白发依稀,空洞得如同岸边遇难的破船。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沉痛的反思,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离开了这座城邑,一去不返。

悉达多来到一个渡口,和船夫学习摇橹。若渡口无事,他便跟随船夫去稻田耕作,去捡木头,摘芭蕉。他学制船桨,学补船和编篓,无论学什么都兴致盎然。时日如飞,他跟河水比跟船夫学到的更多,他永不停歇地向河水求教,首要的是学会抛弃激情和期盼,不论断、无成见地以寂静的心、侍奉和敞开的灵去倾听。

忽一日,迦摩罗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渡口,准备前去参加乔达摩的葬礼,不料却被毒蛇咬伤,与悉达多短暂话别之后,撒手人寰。悉达多希望小悉达多跟他学习思考,斋戒,以及等待,但是孩子并不喜欢这种枯燥辛劳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小悉达多无法忍耐,偷了船,回到了母亲的故园,那里有财富,豪宅,鲜衣,美食。

多年以后,悉达多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圣贤,虽然他的身份依然是一名渔夫,他的脸上有着佛陀的微笑,这微笑同时覆盖千万新生与死亡,安详、纯洁、微妙,或慈悲,或嘲弄,充满智慧。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悟道的过程。书中悉达多是个求道者,乔达摩就是释迦摩尼佛,也就是如来。悉达多有个儿时好友乔文达,拜了如来为师。但是悉达多没有拜如来为师,而是走上另一条路,拜了名妓,富商和船夫为师,最终修成和如来一样的正果。

乔文达是出世修行,悉达多是入世修行。乔文达远离鲜衣美食豪宅财富,过着苦行生活,但未修成正果;悉达多半生在世俗繁华中沉沦流连,过着富贵生活,最终修成正果。本书告诉我们,尘世中也能修行,只要有一颗修道的心。

董宇辉强烈推荐《悉达多》,并说:本书用体验回答每个人关于自我和生活的困扰。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最终他发现,一切都是过往云烟。

这本《悉达多》介绍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悉达多】获诺贝尔文学奖 现当代文学外国小说 16.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达摩   船夫   富商   稻谷   渡口   正果   如来   所有人   父亲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