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不在我》读书笔记

自欺欺人就是每个人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会出现自利性扭曲,我们会忘记或歪曲以往发生的事情,我们可能开始相信自己的谎言。我们知道自己曾经做错过一些事情,但渐渐地我们会开始认为那并非全是自己的错误。

认知失调是指当两个信念冲突时,为了使自己好受,会自欺欺人。改变对现实的诠释。

如果新的信息和我们的看法一致,我们会认为是合理的,如果新的信息和我们的看法不一致,我会认为这些信息是偏颇的、愚蠢的。

人们会寻找理由为自己所做的任何一种选择进行辩护,同时也会寻找理由为自己没有做出另外一种选择而感到庆幸。一旦做出选择,我们便会想尽办法来支持自己的决定。这就是信念自证其明的特征。

赌马场中,下注的人比那些没有下注的人把握更大,这个就是拥有者偏差,也是认知失调的表现,是信念自证其明的表现。

假如事情已经覆水难收,人们会更加确信自己刚做过的事情是正确的。因为人们为了避免痛苦,会忽视、扭曲事实传递的信息。

某种选择所付出的时间、金钱、努力或困难越大,其结果越是难以改变,认知失调也就更大。

人们倾向于认为,所为聪明而具有理性的个人,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出选择,但事实上不是这样,我们的很多理由只是为了自己避免痛苦。也就是恐惧的副作用。恐惧让我们逃避那些让我们痛苦的事情。

攻击别人会引起自我辩护,而自我辩护又导致了更多的攻击。

认知失调也展示了一个人慷慨的行为会增进慈爱与怜悯精神。这也是等门槛效应的原理。那些施恩于你的人,比那些曾经受过你恩惠的人,更乐于随时帮助你。

人们最痛苦的事情是自我概念受到威胁,也就是自我信念受到威胁,比如所做的事情与自我看法不一致。也就是自我信念与现实冲突。

根据个人经验或多年训练做出的预测成功率不相上下,这也就是巴菲特所以说的,没有见到过一个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人。但是一旦专家或者高官预测失败,专家的身份便会受到威胁,专家越自信越有名望,越不可能承认错误。他就说开始自欺欺人。

减少认知失调的行为就像是自动调温器,他会将我们的自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个就是我执,我执就是我们的认知障碍。

我们对自身的信念伴随我们度过每一天,而且我们总是通过这些核心信念来解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当情况出现偏离,也就是和我们的信念不一致时,即使获得良好的体验,也会令我们感到不安。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自尊心弱或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人,在出色的完成一项任务后不一定会欣喜若狂的原因。

任何人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都会偶尔做些傻事,对此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天生擅长此道。正念正念和觉知应该有所帮助,一旦起心动念就有所察觉。打破自我辩护需要时间的历练、自我反省和个人意愿。

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犯错的意愿,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

人的大脑天生具有视觉和心理上的盲点,其中最为狡猾的伎俩便是它会赐予人们具有安慰作用的错觉。但是我们自身无法感受到这一切的存在,这也是叫盲点的原因。这是不经意的自我蒙蔽,这种自我蒙蔽使我们无法意识到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身行为和信念的重要事件和信息。烦恼即菩提。由于这种证实偏差的存在,再加上其他一些自利习惯,我们的大脑便会为自己的知觉河信念辩护,并将它们视为精确的、真实的、无偏见的。信念会自证其明。这种现象也叫做幼稚的现实主义。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清晰感知事物的本质,同时我们以为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会同我们一样看待事物,假如他们不赞同我们的看法,显然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清晰的感知到事物的本质。幼稚的现实主义制造了逻辑混乱。这种幼稚的现实主义有两个预设:一是那些思想开放、公正的人应该赞同理性的看法,二是我所持的看法一定是理性的,否则我不会持这些观点。所以只要我的对手坐下来倾听我的看法,我就可以告诉他们事情的本来面目,这样他们就会赞同我的看法,假如他们不赞同我,一定是他们持有偏见。

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的盲点,也就是我们会受自己党派立场的影响。

我们为什么相信自己的判断比别人存在的偏差更少且更独立,部分是因为我们依靠内省来思考,而且无法了解其他人的真实想法。

鱼是最后一个发现水的,人类也察觉不到自己的盲点。那些能够在水中游泳的鱼,具有对河水视而不见的强烈动机。

独自内省无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只会强化我们自我辩护的信念,相信我们不可能被蒙蔽或出现错误,我们对其他人的厌恶和仇视并非出于非理性,而是正当合理的。盲点强化我们的傲慢,激活我们的偏见。

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误。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人们会致力于寻找那些仅仅证实自己假设或者信念的证据。所以证伪才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一个理论的可证伪性和他的科学性程正相关的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人所持有的偏见,唯独发现不了自己的偏见。我们存在自我保护的盲点,我们便认为自己不可能存在盲点和偏见,不可能存在对另外一个群体的成员持有非理性或者心胸狭窄的看法。所以我们认为对别人的负面看法是合理的,我们对他们的憎恶便是合理,有根据的。

偏见的出现,是由于人脑是信息的感知和加工具有类化的倾向。这也是信念的作用机制。信念是我们的有色眼镜,每次都是以同样的方式诠释世界。

一旦人们形成一种偏见,就很难消除,去教育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就像让光去照射瞳孔,它会自动收缩。大多数人会投入大量心理能量来维持他们的偏见,而不是改变它,会将不利的证据作为例外加以排除。

偏见是进行自我辩护的工具,这就是偏见难以根除的原因。这也是信念的本质,信念的本质就是偏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得道就要消除偏见,这就是为道日损的开源。要破我执,见所相非相,即见如来。破除了偏见,消除了二元对立,就会变得智慧无穷,因为现实中没有会让你难受的信息,就不会不是和自我辩护。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些爱唱反调的人,需要一些愿意戳破自我辩护保护泡的人,能够在我们偏离现实太远时将我们拉回的人。这一点对于那些权力在握的人尤为重要。

只要我们认定自己是完全客观的,不可能堕落的,不可能持有偏见的,那么就说明是一个自我辩护和有认知失调的人。事物的本质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不知知病。

记忆是自我辩护的历史记录者。我们所说的确信无误的记忆,其实不过是头脑里连续不断地陈述,而且它往往会随着陈述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我们讲诉自己的故事时,都会添加一些细节,也会省略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实。这不是撒谎,这是在为自己辩护。记忆就这样成为了自我辩护的历史记录者。

记忆会通过证实偏见让我们自无意自话,会选择性的忘记那些与事实不符的信息。来使我们信念的威胁消失。

记忆会减少自己的责任,同时放大他人的责任,这就是自我辩护。

记忆创造了我们的故事,同时我们的故事也创造了我们的记忆。一旦开始讲故事,我们便会改造自己的记忆来与故事相吻合。

想象膨胀:想象得越多,就越可能通过增加一些你做事的细节,使之膨胀并进入你的实际记忆中。

当人们告诉你一件事是如何发生的开始,他们就感觉这件事是真实的,儿童尤其容易接受这类暗示。

写作能将人们瞬间的想法变成历史的事实。这个就是想象膨胀,自欺欺人。

只有通过研究实际发生的的事件并对自己的动机进行反思,深藏在心底的复杂真相才会从黑暗中显现出来。

我们的所见所闻会强化我们的已有的观念,我们已有的观念又决定了我们能观察到的内容,这就是一种闭环思维,也就是所谓的自证其明。

怀疑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模式是走出闭环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科学是制约傲慢的一种形式。

当我们第一次听说某起案件时,第一反应就是先猜测发生了什么,然后找一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猜测,对那些相悖的证据视而不见。

没有人能完全避免证实偏差和自己的认知盲点。

结婚前要睁大眼睛,结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夫妻双方都会有自我辩护的倾向。只有识别这一点,才能有良好的婚姻关系。

获得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通过错误的判断来做正确的判断。也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全面负责,然后从错误中习得智慧。

放弃自我辩护儿承认错误,对于我们的心灵和人际关系都非常的有利。

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盲目的自负方式来证明自己得行为没有错,我们就有机会体验到生命得复杂性。这里的复杂性是指自己的意见和他人的意见很难统一,对自己有利的未必对他人有利。

错误、失误、困惑都应该被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错误等都为我们指明了改进的方向。烦恼即菩提。

当出错时,对自己说,我出错了,我需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

错误并非需要否认或为之辩护的可怕失败经历,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会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不断走向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盲点   偏见   认知   信念   也就是   看法   事情   错误   自我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