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伏牛深处“红旗路”

红旗渠,闻名世界,当年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而地处河南省西南部的镇平县有条全长10余公里的盘山公路,是这里的人民学习红旗渠精神,历经34个春秋,三战八里坡,靠镢头、钢钎、锤子,人挖肩挑修建的,被称为“红旗路”。


摄影:陈同波


在镇平县高丘镇西北部有座一千三百多米的高山,名叫尖顶山(是五垛山的其中一垛,叫姣女垛)。山后是黑虎庙村,这里是一个小盆地,长年住着1000多人,景色优美,像世外桃源。但四面都是是上千米的高山,像铁桶一样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出行的道路。


千百年来,黑虎庙人想到山外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往西,绕过大山顺河而下,走五十多里山路到内乡县的马山口镇。另一条就是翻越尖顶山的八里坡,上八里下八里,走近五十里路到高丘镇。


由于受大山的制约,老辈人中有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黑虎庙,更不用说去高丘街,到镇平县城了。


黑虎庙的人们,祖祖辈辈都在做着同样的梦:哪一天老天爷能把八里坡劈开一个壑口,或者是钻出一个大洞,让大山里的人们不用翻山越岭就能到平原去。

当时人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八里坡,八里坡,

八里坡上毛狼多。

饿了无处把饭吃,

渴了没处找水喝。

悬崖峭壁路难走,

一不小心见阎罗。

这歌谣正是对八里坡的真实写照,也道出了黑虎庙人生活的艰辛。

摄影:郭新贵


一战八里坡

时间一晃到了1984年。不甘心命运安排的黑虎庙人,要向八里坡宣战了!为了能够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了下一代不再受罪,黑虎庙人在自己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破釜沉舟,要修一条能在山间走汽车的公路。


当时的黑虎庙人看了《红旗渠》电影,备受鼓舞,人家林县人民能够开山凿渠,我们黑虎庙人也有勤劳的双手,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一个能战斗、有凝聚力的党支部,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山修路?


就这样,在获得原四山乡党委、政府支持后,黑虎庙人打响了决战八里坡的战斗。南边从前八里坡跟起,北边到菊花场村交界的羊卡垭,10多公里长的战线全面动工。全村千把人口,出工人数有时能达到四五百。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到10来岁的孩子,真可谓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个个甘作新愚公。


一时间,工地上,红旗飘飘,炮声隆隆。八磅锤打钢钎的叮当声,镢头挖石头的噼啪声,铁锨铲土发出的刺啦声,人们搬石头的吭哧声,还有孩子们的欢笑声,汇成了一个战天斗地的交响乐。


村支书张保福带着村两委的一班人马和各村民小组的组长走在第一线,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是最忙碌的人。因为自己和家里人分的那段路得修,天天还得跑上跑下检查进度,指导工作。村里的的老师、医生、供销社人员,本业不能停,山上的路还得修,两头忙也毫无怨言。星期天节假日更是风雨无阻,加班加点地干。


因为缺少资金,修路所用的镢头、铁锨、钢钎、铁锤都得自备。连放炮用的黄炸药都没有,只好用硝酸铵自己炒制。整个修路其间,工地上人人都是炒炸药师傅,个个都是放炮能手。


就这样,黑虎庙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修路。早晨,天不亮就上山;晚上,披星戴月回家;中午,在工地吃口干粮喝口凉水。抗严寒,冒酷暑,劈山炸石,修路不止。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直到1991年,终于把这条拐了214道弯的盘山公路修到了黑虎庙。千百年来,汽车第一次开到了村里。全村人都围着汽车看,有的欢喜雀跃,有的失声痛哭。千百年啊,难道黑虎庙人真的从此就告别了出门就爬坡,肩挑手提的生活?人们真不敢相信大山里会有这一天。


但这条路仅是个“毛坯“,坡陡路窄,有些地方连三轮都难以拐弯,就这也给山里人带来了便利和希望。


1992年,又一个改变黑虎庙落后面貌的大工程得以落实。以杜保国为支书的村支部带领全村人勒紧裤带,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高压电线从二十多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架到了黑虎庙。1000多斤的水泥电线杆,人们创造性的把一根根木棍横绑在杆上,一边一排人扛着上山,远看就像一条条大蜈蚣在游动。数百根高压电线杆,被人们沿着这条新修好的高低不平的公路抬进了深山,又一个个蚂蚁啃骨头似的栽到悬崖峭壁上。随后又把低压线送到了各家各户。使山里人第一次用电灯照明,第一次从电视机的屏幕上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二战八里坡

摄影:刘敏定

在人们尝到了公路带给山里人的方便后,1995、1996这两年,黑虎庙人在以靳德生支书为首的党支部带领下,又在八里坡上打响了第二个战役。


由于路窄、坡陡、弯急,虽然是勉强能走车,但安全系数低。夏天下雨,经常塌方,堵塞不通。冬天下雪,形成溜冰,也走不成。所以,第二个战役的目标是把路加宽、捏直,高铲低垫。这些话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第一阶段已经把能挖的挖了,该垫的垫了。现在的情况是再往里进一寸都难,更何况有的地方还得往里进几米深,有的地方得往下落,路里边还得挖排水沟。困难不亚于建一条新路。

为了使公路畅通,黑虎庙这群新愚公又一次开上了八里坡。他们发誓:就是用牙啃,用手扣,也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村两委的几个主要领导四路出击,到处托熟人找关系。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县领导被他们的真诚和毅力所感动,无偿支援10吨黄色炸药和所需的雷管、导火线,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村里又租来了一台电风钻,安排了专人打炮眼,专人放炮。村干部具体规划每一个炮眼的位置及深度,做到既不浪费又能达到爆破的效果。


黑虎庙的数百位愚公在前后八里坡上奋战了两个冬春,终于把这条盘山公路修成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宽度,基本上达到目标要求。成为当时黑虎庙人走出去的唯一通道。


1997年,从村部到各村民小组的道路也先后打通。至此,黑虎庙村内道路成网,三轮车一度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山里的土特产运出去,山外的生活必需品运进来已经没有障碍。


当时的八里坡还是土路,但每天上上下下的三轮车、大卡车络绎不绝,构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三战八里坡

摄影:刘敏定

2007年,借着上级要求村村通车的东风,黑虎庙人又在八里坡上打响了第三大战役。这一次是利用国家的好政策,从新四山乡政府所在地一一杜家庄开始,路过刘坟、四山两个村,一直把水泥路铺到了黑虎庙村,长度30多华里,动用资金达数百万之多。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若不是国家出手,黑虎庙人说什么也没有这个能力的!这一次,村民们虽然没有出什么力,但村干部的心却是没有少操,尤其是村支书杜保国,几乎是天天在公路上当监工。因为他不想让这造福后代的工程有一丝瑕疵。八里坡上,随处都能见到村干部们的身影。可以这么说,通往黑虎庙的水泥路得以保质保量按时间完工,村里的几位领导功不可没。


还是这一年,黑虎庙往西直通内乡240省道的7公里也顺利修成。沿途所经过内乡的几个村民小组的人,也深切体会到修路的好处,大力支持黑虎庙人修公路。


2015年通往西河的路铺上了水泥。2018年,八里坡和通往西河的公路同时安上了钢制防护栏。至此,这条浸透着黑虎庙人汗水、泪水和血水的公路,在几届村支部的领导下,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在经历了34个春秋的漫长岁月,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条路,凝结了各级党组织的心血,历任乡党委政府都大力支持修路,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特别是乡党委书记魏俊杰、郭新志、李喜德、门相林、万仁贵、孙应齐、杨书元等,每到修路时间,都亲临一线,带领乡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程最吃紧的时候,在山上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大大激发了群众修路的热情。满山红旗飘,群众激情高,这条路是在“红旗渠”精神感召下修成的,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红旗路”。


摄影:刘敏定

写在最后

黑虎庙八里坡的红旗路,虽没有林州市的红旗渠和太行山郭亮挂壁公路知名度高,却是豫西南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修路的难度最大和修筑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条盘山公路。它的建成,不但给当地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重要的是党带领人民战天斗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成为一本活教材,永远激励人们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作者:陈占甫 陈金亮

编审:赵建红

审核:张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镇平县   红旗渠   愚公   内乡   镇平   镢头   钢钎   战天斗地   盘山公路   村里   深处   公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