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有些不必要的苦真的没有必要去吃

#冬日生活打卡季#

小时候,妈妈总是对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似乎,在妈妈的世界里面吃苦是一件极其光荣的事情,殊不知,这貌似只是一种自欺欺人。

妈妈说她吃了很多苦,譬如到街上舍不得坐车,徒步十几公里回到家,然后脚上起了几个水泡,然后疼了半个月。

生病舍不得去医院,结果拖的迟了就更加严重了然后就需要花更多的钱。

从来不舍得对自己好,总是一种受害者的想法,卑微而倔强的活着。


妈妈总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要比她们好的天翻地覆,仿佛我们现在此刻去过这样的生活是一种罪过,我们应该像她年轻的时候那样受很多苦,那才是正确的。

这大概就是补偿性报复行为。

童年我很少有好看的衣服穿,看着同学们都穿的很好看,我只有躲在一边的角落,自卑又敏感,所以长大后我就喜欢买衣服,什么贵买什么,衣柜都要爆炸了我依旧要买。

在别人的眼里可能是一种无意义的疯狂行为,但是我自己清楚我在补偿我童年的遗憾。

我以前还特别喜欢买娃娃,那种毛茸茸的玩偶,因为小时候没有,总是眼馋别人家的玩具,所以大学后我就疯狂的买娃娃,在室友面前我可能是太幼稚了。

物质的匮乏尚可忍受,精神上的匮乏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


妈妈总是说,他们很不容易,养大两个女儿已经是他们这辈子最光荣的事情了,他们只是把我们的身体养大了,无病无灾的,但是我们的心理她似乎并没有关注。

在做家教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家长说,现在孩子多么多么幸福,不如自己以前能吃苦,为了培养孩子吃苦的意志,让孩子花费一天的时间去公园里面捡废品,让他们去体会一下赚钱的不容易。

捡了一天的废品,转头带着孩子进入了必胜客,这种没有意义的吃苦训练我不知道意义在哪里?

真正让孩子去理解什么样叫做真正的吃苦,而不是单纯的肉体上的折磨。

能够为了某个目标,百折不挠,经历千辛万苦完成,这样的苦才有意义不是吗?

能够自律的面对生活,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锻炼的时候锻炼,平和的情绪,不怨天尤人,不撒谎欺骗,我觉得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认同我们的教育观点,打从心理有一种自发的精神共鸣,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可以恒久。

只可惜,现在很多家长鸡娃,把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怨怼,对人生的焦虑统统的灌输到孩子的身上,导致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学,除了崩溃的哭泣,仿佛内心的绝望找不到任何的宣泄点。

孩子不争气,孩子都不知道什么叫做争气,该如何争气,该如何去做,你怎么让他去争气?难道就凭借着你歇斯底里的语气和冷嘲热讽的白眼吗?

教育,需要循环渐进,慢慢的来,先明白意义,就像一些自残式的苦,根本不用去吃。

人活在当下,能不经历挫折就不经历挫折,能不走弯路就不走弯路,风雨之后不一定会见到彩虹,或许是狂风暴雨。

按部就班,踏踏实实,严格自律,也是一样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彩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必胜客   彩虹   走弯路   匮乏   废品   争气   不必要   挫折   散文   意义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