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读好手边一本书 七步赢得世界杯

眼见着世界杯赛即将走完第一个百年,如何赢得世界杯的秘诀心法算是有了个最新版本。书名很直接——《如何赢得世界杯》,副标题递进了一层——《顶级国家队教练们的致胜秘诀与洞察力》,洋洋洒洒19个章节,算是在这个显学上给出了不俗的方法论。但是很显然这并非是一本纯正的操作手册,可供主帅们在世界杯赛场上照方抓药,当然也不是厨子暗藏的绝世菜谱,说到底不过是美食家式的随笔集,往往会被猝不及防地被带入某个历史脉络之中,居然有难得的现场感,阅读中有机会在自己的观赛人生中再做一次标记。

作者克里斯·埃文斯年近花甲,想必该有至少11届的世界杯情感历程,平日里在报章的足球专栏中安静写字,直到今年翻译他的书,我才发现原来过往多年其实一直在读他在《442》杂志里的文章,光顾着囫囵吞枣了,作者的名字那么小字,也就不会放在心上。世界杯就在眼前,《442》推出挺豪华的世界杯特刊,克里斯·埃文斯萃取新书精华,献出一篇《七步轻松赢得世界杯》。如果没有时间读不薄不厚的书,那这篇文章算是一粒睡前需要认真服下的胶囊吧。


第一步,选好一支适合的球队。

塑造一支世界杯球队,仿佛就是照菜谱做饭。这个比喻来自德国国脚齐格,这位世界杯冠军对这本书功效不小。“如果你要做饭,那需要一点点盐、胡椒,以及各式各样的调味品。”德国名宿在追忆1996年夺得欧洲杯两年之后的德国队状况时,试图用烹饪心得来进行有形的描绘。“如果你仅仅向食物里加盐,那也就只有咸味存在了。你需要正确的平衡。”

1998年法国世界杯,德国队四分之一决赛0比3败在克罗地亚手下,一支公认经验丰富的新科欧洲冠军早早离场。这次挫败日后被标注为德国足球再次崛起的低谷起点,齐格认定那时的德国队“问题太多”,“太多球员自认可以进入首发阵容”,“太多球员将自己想象为球队领袖。”

表面看来,拥有一干超级球星,岂不是国家队主教练的造化嘛,但如果无力驾驭,则根本无缘迈上胜利通途。如果你接受这一观点,自然也就会理解德尚为何近乎偏执地拒某些豪门巨星于国家队门外了,以至于拉波尔特彻底绝望后,改披西班牙球衣以实现自己的国脚梦。比利时主教练马丁内斯也有类似心得,“我第一次组建国家队时就意识到,我不能简单地招募所谓的最佳23人,因为着并不意味着就能形成最佳球队。当我定义最佳球队时,从各种角度去评定,都不该是只在10天之内踢好一两场比赛的球队。”

成功的主帅,个个心怀定见,有自己笃信的团队,球迷和媒体有时根本无法理解为何主帅会如此偏爱某些球员。“我在任何球队执教,都会有16、7个球员组成的核心。”瑞士队前主帅希斯菲尔德解释说。“国家队不能做太多的调整,需要稳定的核心骨干。如果国脚在俱乐部中处于危机状态,你也必须坚信,他来到国家队,在一支不同球队,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一定会再有出色表现的。”

1966年世界杯,拉姆塞爵士将英格兰队打造成一支彼此绝对信任的兄弟连,因此成就了三狮军团的世界杯荣光。“拉姆塞在世界杯前几年就精心塑造球队,那些有可能给球队带来阻碍的球员都出局了,他对球员们给予高度的信任。”后来也荣膺爵士头衔的射手赫斯特回忆说。“选好国脚之后,拉姆塞心中完全有数,哪些球员表面凶猛,其实性格有趣,哪些球员又是乖乖虎,总之他们都会让球队困扰。”

任何一支军队都需要一位合适的将军统领,引领方向,聚合人心。对于1986年的阿根廷队而言,这位合适的将军便是马拉多纳。1982年,年轻的马拉多纳在对阵巴西队时,中了对手的圈套,报复性踢人遭受红牌,经历了一届黯淡的世界杯。四年后,比拉尔多率领阿根廷出战世界杯,队长袖标还要继续交给曾经在1978年参与夺冠的老将帕萨雷拉吗?比拉尔多自有韬略,唯一的人选就是天才的马拉多纳,无论阻力会有多大。“没有马拉多纳,我们不会赢得世界杯,因为他才是球队的发动机。”阿根廷队后卫克劳森说。“马拉多纳就是领袖,他是世界头号球星。我无法想象他不是队长。”


第二步,驾驭好黄金一代。

赐福还是诅咒?我们这个世界中,凡是贴上“黄金一代”标签的伟大国家队都曾有此困扰,难道不是吗?上世纪五十年代打遍天下难有对手的匈牙利以及1974年和1978年两度功败垂成的荷兰队,无不是在传说中留下永久的遗憾。

埃里克森统帅的英格兰队一度配得上“黄金一代”,但两届世界杯中的攀登高度都不过是八强阵营而已。“黄金一代标签没错,但也只说明队中拥有很多世界级球星而已,实际的帮助并不大。”名宿卡拉格曾身在队中,感受深刻。“你需要记住的是,同一个时代中,其他国家球队的成色,法国和西班牙如日中天。我们为没能赢得世界杯而懊恼,但如果你看看那些真正的强队,你会得出结论,他们拥有更出色的球员。”

任何一支最终修成正果的“黄金一代”球队,无不需要的成长历程,正所谓淬炼成刚。勒夫手下的那支的德国队便是如此,2006年本土世界杯不过是一次出发而已,四年后在半决赛中输给了王朝鼎盛的西班牙,而两年前当王朝揭开强盛序幕时,德国队的成长往往会被旁人忽略的,到了2014年,在巴西登顶,这漫长征程才算有了完美的终点,从1998年算起,德国足球的16年崛起堪为经典。

2010年南非世界杯,德国队半决赛败在跃上巅峰的西班牙队手下,正是在那一年西班牙人成就了自己的时代与王朝,老帅阿拉贡内斯和博斯克联手缔造了这一辉煌。在2008年欧洲杯开赛前,阿拉贡内斯面对这支开始腾飞的球队说:“队中有这么多技艺非凡的球员,我是不会讲教练的想法请加于你们的。”西班牙“黄金一代”那一刻配得上这一夸赞和礼遇。

1970年赢得世界杯的巴西队一度被推崇为完美的冠军队,百分百的黄金一代。统帅这支球队的名帅扎加洛当年采取的策略也是保护球星们的天赋异禀,给包括贝利在内的一干传奇球员在场上巨大的自由,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心性和理解来尽情表现。


第三步,克服逆境

有谁知道赢得世界杯的成功秘诀竟然是要从输球之中汲取?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像是失意教练的为保住帅印的一种托词,但在失败的苦涩中的确蕴含着无价的宝藏,至少世界杯最新的夺冠教练对此坚信不疑。德尚很有感慨,“在欧洲杯决赛中败北,异常痛苦,失去了夺冠的机会,但是一旦我们夺得了欧洲杯,也许也就无缘成为世界杯冠军了。”这句话是在莫斯科夺冠之夜的赛后发布会上,德尚面对记者们讲出了此前两年的艰难历程,“我们从决赛中学到了很多,我们对这一次的决赛心理上做了调试,没有那么紧张了。 ”

凡是想赢得世界杯的主教练无疑不是在拼着一副超高难度的巨大拼图,而失败的体验便是最重要的那块小小拼图,唯有此世界杯冠军征途才会完满。说起决赛中的失意,谁能比联邦德国队更知其中苦涩,1982年和1986年两届最后较量中折戟后,总算在连续第三次拼进决赛后才算夺冠功成。每经历一次,才算刻骨铭心地体会到挫折背后的价值,比利时主帅马丁内斯对此感叹,“只有八个国家赢得过世界杯,在成为王者之师前,都要越过精神的藩篱。巴西队只要穿上那件黄色球衣,就会坚信自己是夺冠热门,因为只有他们曾五次夺冠。只有赢得过一次,你才会不再怀疑自己的实力,也才会在逆境中被人质疑中,保持自信,敢于面对别人的种种质疑,这便是成为冠军之前的所谓精神藩篱,西班牙队便是最好的例子。”

2010年世界杯,西班牙队首战即败在瑞士队手下,质疑声顿起,那时主帅博斯克做出了决定,不为失败而做出球队的任何调整,坚信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最终一路高歌,直取冠军。


第四步,从最优秀的人身上获得最佳成果

每支球队都需要英雄,护身符般的关键人物一定能在最紧要时刻闪耀光芒,球队乃至其全体国民都无限期待,英雄能赢得他们期待的一切。1986年阿根廷夺冠球队成员克劳森回忆道,“主教练比拉尔多对马拉多纳和其他球员的要求完全不一样,马拉多纳有特权,有自由,这是别人不曾拥有的,大家对此没有异议。马拉多纳是否愉快非常重要,这将决定球队的场上表现,马拉多纳表现好了,球队也就好了。”

C罗在葡萄牙队中的地位也是如此,无论是2006年跻身世界杯四强还是欧洲杯夺冠,人们都尊重他所创造的时代,他就像是一家超级大公司中的最佳销售,公司都在围绕着他。葡萄牙全队在结束训练后,所有球员可以安静地在车上等待C罗加练任意球,没有人抱怨,因为大家知道C罗的任意球之功能够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知人善任是球队英雄得以成功的保障,1982年,在世界杯最开始的四场比赛中,罗西一球未进,质疑之声不绝,此前禁赛两年的糟糕经历反复被提及,当事人刺痛不已。但是,主教练贝阿尔佐特用人不疑,罗西则用最后三场比赛的六个宝贵进球回报了主教练和球队。

2020年,罗西去世前曾接受过采访,他感念贝阿尔佐特的信任,此后两人虽然未曾就1982年世界杯的胜利做过深入的探讨,但是他坚信,在一个充斥着不信任的环境下,前锋是无法得到激励的,但是那一年,他心里很踏实,即使自己不进球,但是那份信任一直都在。


第五步,避免混乱

2010年夏天,在南非,法国队居然拒绝下车,他们罢训了。几天前首战半场休息,前锋阿内尔卡与主教练多梅内克发生口角,球队气氛压抑。此后,多梅内克等着阿内尔卡来当面道歉,阴差阳错,两人居然再无交集,法国足协鲁莽地将阿内尔卡遣送回国,企图将矛盾清除。没想到媒体将更衣室矛盾和足协的错误操作一并推上了头版,瞬间引发了法国队国脚一致行动,以罢训方式来捍卫球员尊严。多梅内克面对记者们宣读了球员们的声明之后,事态虽然逐渐转向平稳,但法国队的战斗力受损严重,三战未有一胜,黯然离场,法国足球的一次局势失控,导致彻底失败。

2018年,克罗地亚锋线大将卡利尼奇因为拒绝在与尼日利亚队比赛中替补登场,而被斩立决,遣送回国,主教练达利奇和足协成功控局,未让这起队内风波扩散开来,球队保持团结,最终成功打进决赛。达利奇回忆说,“将卡利尼奇逐出国家队是我做过的最艰难决定,我一向欣赏他的能力,但是他拒绝未球队做贡献。”几乎同样的挑战,克罗地亚人的处置手法迅疾合理,有效护佑球队稳定性和战斗力,与2010年的法国足协比起来,堪为经典案例。

还有一个案例不该忘记,2002年世界杯前,爱尔兰队选择塞班岛作赛前集训地,队内头号球星罗伊·基恩就训练质量和方式,公平批评主教练麦卡锡,并威胁要离队而去,一时喧嚣。麦卡锡顶住压力,将罗伊·基恩请出了国家队,全队上下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结果,愿意服从大局。


第六步,掌控点球决胜

面对现实挑战,任何一个渴望赢得世界杯的球队,都要过好点球决胜关。希丁克执教韩国队备战世界杯时,曾经要求每一位点球手都要经受独特的挑战,要从球场一边独自走过几乎半个球场,来到点球点前,完成孤独的使命。韩国队那一届志向颇高,苦练点球,只为晋级。

2014年世界杯,荷兰遭遇哥斯达黎加,酣战至点球决胜,最后时刻范加尔派出擅扑点球的门将克吕尔登场,建立奇功,橙色大军越过艰险一关。神奇换人长久会被人们传颂,范加尔为点球决胜做出的万全准备也给足球世界树立了榜样。1998年,霍德尔给实力非凡的英格兰队安排了细致的点球训练,点球手要将球摆在14码处射门,门将则要面对10码之外的点射,目的就是要提高难度,提高精度。

如今大数据已经可以为点球的攻防双方提供极为深入的分析结果,点球手的选择较之以往似乎简单了一些。早年间,教练员要询问每一位球员的意愿,毕竟点球太残酷,临阵退却也时常可见。回想过往经典点球决胜,德国人常是胜者,名宿利特巴尔斯基回忆,全队十之八九都原参与决战,气势高昂,信心十足,但是有趣的是,在贝肯鲍尔时代里,联邦德国队脚软很少练点球环节,可能在德国人心目中,点球就是个心理问题而已,平视练也白练。


第七步,关键时刻做正确的事情

逢大事,有静气,中国式的讲究。世界杯征途中随处可见关键时刻,坚毅稳健才能终成胜者。1998年决赛前,罗纳尔多首发疑云笼罩人心,如何应对?法国队主帅雅凯面做出了终极选择,敌变,我不变,不做无效调整,相信自己。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切忌盲动,以我为主当为上策。以上原则说起来容易,但是面对神一般存在的马拉多纳统帅的阿根廷队,完全做到应对自如可是太难了。1986年,英阿之战前,主教练罗布森在英格兰国脚们面前不断地强调马拉多纳强大无比,称其为旷世奇才,称其可凭一己之力击败对手,这并没有成功激发本方的动能,反倒使全队上下生出没有必要的焦虑和不安。只有少数英格兰国脚能从主教练关于马拉多纳无休止的赞誉中提取出一份小小的自信,能够场上与球王面对面对抗,那至少可以说明,自己也很棒嘛。

以我为主,不做盲目调整还有一个景点范例,那是1966年世界杯决赛前,英格兰主教练拉姆塞爵士固执地沿用了半决赛击败葡萄牙队的完整首发阵容,哪怕队中原有的首席射手格里维斯已经伤愈复出,但他还是坚决使用在与阿根廷和葡萄牙攻进决胜进球的赫斯特出战决赛。拉姆塞的果敢收到了丰沛的回报,赫斯特完成了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个决赛“帽子戏法”,日后也因此获封爵士爵位。

拉姆塞的足球哲学是坚信自我,减少调整。几十年后,当斯科拉里走进2002年世界杯决赛前夜的巴西队大本营时,他感受到了难得的平静与轻松,未见焦躁和不安,这一场景迅速驱走了老帅心中的紧张,那一刻他无需多言,只需坚信当第二天来临,他的球队必将迎来胜利。


作者:张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世界杯   欧洲杯   马拉多纳   球员   国脚   点球   主教练   国家队   球队   决赛   张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