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底牌

@冬日生活打卡季

今天听老师讲课,讲到罗杰斯的人性观,觉得瞬间找到了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所需要的人生底牌。

罗杰斯如是说:

“人的核心是积极向上的,并蕴涵着潜能;人具有获得他人积极关注的强烈需要;人具有求发展的实现倾向;人自身具有自我定向的潜能,根据自己的知觉做出调整;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自己才了解。”

罗杰斯对人性的看法与我国的孟子非常相似,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是朝向自我实现、成熟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的。当人能自由地发挥功能,自由地去体验,实现他的基本人性时,人就是一个善良的、社会性的动物,一个可以信任的具有建设性的人。

罗杰斯假定人的内心都存在一种自然成长的力量,会朝向健康、自我实现、自我了解的人格前进,就因为人性是善的。所以不需要对人类进行控制,而且,正是企图控制人类的欲望才使人“变”坏了。

罗杰斯认为恶来源于社会,文化的影响才是造成恶行的主要因素。罗杰斯说,我们的文化,越来越依赖于对自然的征服和对人的控制,因此正处于衰落中,而涌现出来的是高度觉醒,自我指导的新人。罗杰斯主张要建立人与人之间正向的关怀和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能够得到正常的发展。”

作为一个有遗传基因的心理疾病孩子的家长,我所期待的、所追求的目标:第一、活着的孩子;第二、文明礼貌啃老的孩子;第三、快乐生活、工作的孩子。

有一位网友的生活情形深深震撼了我,网友现年五十多岁,青春期时罹患重度抑郁症,多年来反反复复,无法正常上学、工作、成家。身心孱弱,破碎的灵魂,愤怒委屈的心灵,无望的未来。网友每天的生活日常就是和八十岁的老父亲老母亲,互相攻击、指责、伤害。父母觉得网友应该说“谢谢”,而不是责怪自己养育不当,重创孩子的心理健康。网友觉得父母应该说“对不起”,而不是评判自己不争气、不知羞耻。

网友说很恨父母,恨他们毁了自己的一生,还不知悔改和内疚。仇恨、痛苦、愤怒、委屈、后悔如烈火,无时无刻不焚烧着他的身体和灵魂。但他又时常担忧着老父亲老母亲的生老病死。因为这是他在世上唯一的依靠。他清楚地知道,没了老父亲和老母亲的照顾,自己一天也活不下去。

如果说这是灾难片、恐怖片的话,那么是谁在编剧?又是谁在卖力表演?这是我时常在问自己的问题。如果人生可以重来的话,又该在何处改写?又能在何处改写?应该怎么改写?

从我自己和女儿的经历出发,我的感悟是:

第一、药物治疗是有效的,但也是有局限的。

一直接受正规治疗并遵医嘱服药的女儿,前年时病情加重,出现了“网贷、冲动消费、离家出走、见异地男网友、说走就走的旅行”等行为。从前的乖乖女、别人家的孩子,现在不假思索、不由分说连续做下了好几个孩子,下定决心、违背良知才能做出来的事。

后来一位医生讲课时,说药物只能解决疾病三分之一的问题。因为只能缓解症状,不能调整认知,只能治标。

第二、心理咨询是有效的,但同样是有局限的。

心理咨询既能治标,又能治本。但匹配的心理咨询师很难遇到,而且费用昂贵,非普通家庭能够承受。

就算有合适的心理咨询师,但一周五十分钟的咨询,根本无法满足孩子24小时都可能需要的心理支持。

第三、孩子是庄稼,家长是土壤,医生和咨询师是化肥农药。

家长虽然既不懂药,也不懂心理学。但养育孩子的这道难题,却是家长的必答题,无人替代、避无可避。

家长拿出时间、金钱,把孩子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生、心理咨询师身上,把全家人的命运交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负责,袖手旁观,就可以了吗?

不可能的,土壤不加以改良,光施肥、光打农药又有什么用呢?

我甚至觉得站在治疗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拔河比赛,如果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产生的是正作用,而拒绝改良的家庭养育环境产生的是负作用,那么谁会赢谁会输呢?负作用又会抵消掉多少正作用呢?

第四、相信罗杰斯的人性观,相信王阳明所说“人都是有良知的”,相信自己生自己养的孩子,不会出现基因变异。

孩子一直都是乖孩子,只是暂时因为疾病、因为扭曲的认知,明珠蒙尘而已。而“明珠蒙尘终有时,守得善心颜惊世”。

当然,面对孩子无休无止的作天作地、任意妄为的行为,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披着坏孩子外衣的好孩子,你会觉得孩子分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的样子?被恶魔附身?这样的感觉我太懂了。

但从我女儿越来越好的状态,和群友、网友们分享自己孩子康复的过程,无一不是惊心动魄、跌宕起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第五、相信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家长是大的,孩子是小的,家长以极大的耐心、爱心、包容心对待孩子,假以时日,孩子终会收起攻击和防御,回归本自具足的美好人性,用真诚的心回报父母,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实现《被讨厌的勇气》所描述的“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活出自己人生的独特风采。

相信人性的洪荒之力和势不可挡,相信以爱唤醒爱,以生命引领生命。

被讨厌的勇气 27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家长   心理疾病   底牌   心理咨询   人性   女儿   父母   作用   自我   孩子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