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卷了,“四个轮子”已经被玩坏

2021年3月30日,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将押上前半生积累的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为了佐证小米具备造车基因,雷布斯还特意提起了调研造车时听到的一个观点:


“智能汽车,就是给一部大手机装上四个轮子。”


这么长见识的比喻,观众们上一次听到,还是吉利老板李书福说那句,造汽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吗?



但很明显,虽然这两年很多车厂都在把智能座舱对标手机,可并不是所有圈内人都认可这个概念。


比如,早些年在汽车之家跟随李想打天下,后来又转行当网红说车的韩路,就曾吐槽包括理想ONE在内的一众汽车厂商在车上搞出了车载微信:


有几个结了婚的奶爸,敢当着一家老小尤其是副驾上老婆的面,在大屏幕上登微信呢?


微信毫无疑问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应用,集工作、生活、社交、娱乐四位一体,我相信如果手机只允许保留一个APP,很多中国人也会选择只留下微信,但照搬到智能座舱里,它大概率不会是最合适的社交APP存在形式。


智能硬件的大流行,离不开杀手级应用的病毒式扩散,但到目前为止,智能座舱带来的娱乐体验,还不是消费者决定买一辆电动车时首先在考虑的事情,就像始终也还没有一款元宇宙APP,能吸引所有人迫切地想戴上VR眼镜进入另一个世界一样,车机也在等待一款属于自己的杀手级应用出现。


这款应用将会是什么呢?是娱乐的,社交的,还是办公的?


为车机开发杀手级应用,能成为下个时代的腾讯吗?



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想预判智能座舱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恐怕得先预测准谁才是车机时代的操作系统之王,就像Windows之于PC,或者安卓、苹果IOS之于移动端。


没有车载操作系统,就谈不上开发应用,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车载底层操作系统,是名气听起来可能最小的QNX。


从宾利、奔驰、宝马等传统豪车,到蔚来、比亚迪、小鹏等新势力,QNX一路通杀,全球有高达1.2亿辆车搭载了这套系统。


要搞明白QNX为什么能这么牛B,必须得先搞明白一个基础概念,就是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之间的区别。


简单点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管是安卓、IOS、还是Windows,都是分时操作系统,它们的工作原理是CPU轮流为每个进程进行处理,如果某个进程需要的算力特别多,CPU分给它的时间就会多,也就是说允许CPU为某一进程而“卡住”。


平时手机、平板卡住出不了什么大事,但这种系统用到车机上,一旦卡住可能就直接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了。


而实时操作系统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实时系统优先保证的是响应效率,计算的正确性不仅取决于程序的逻辑正确性,也取决于结果产生的时间,当系统接到进程的请求,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保证结果的及时输出。


QNX系统一年365天当中,可能出错的时间只有31秒,安全性无与伦比,所以很少有车企敢把数字仪表、中控屏、辅助驾驶等交给QNX之外的系统来管理。




但进入智能汽车时代,QNX极简的代码却也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它的软件生态天花板太低了,娱乐应用既少又简陋。


大家会看到现在市面上买回去的电动车,操作系统大多都是自己很熟悉的安卓,这其实不是车厂放弃了QNX,而是安卓的软件生态更好,为了保障智能化体验,无奈装上了两套系统——QNX(负责仪表盘、辅助驾驶等)+安卓(负责娱乐)。


这也是过去经常有人吐槽几千块买的安卓手机不卡,但十几万买的安卓汽车很卡的核心原因:


当一个智能座舱出现2套操作系统,每套操作系统负责的域背后是不同的代码,相互之间就不能够通融了,大大拖累了芯片性能。


现在随着芯片性能提升,车机虽然不像之前那么卡了,但在一些特殊场景下,跑双系统依然会比较吃力,依然会出现延迟和抖动的情况。


对于拉胯的汽车操作系统来说,能出现杀手级应用的概率太低了。


那有没有丢弃了QNX和安卓,从0到1开发出一套既保证安全性,又保证娱乐生态的车载操作系统呢?


这其实是马斯克早在做的事情,我们知道手机时代的两大王者,不管是安卓还是IOS,都是基于基础操作系统Linux研发而来的,如今特斯拉的车载操作系统Version,也正是基于Linux研发的。



相比于QNX和安卓,经过深度定制化开发的Linux,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并不比QNX低,同时娱乐生态虽然眼前比Android差,未来能达到的天花板一点也不低。


并且与用安卓相比,自研操作系统还有个好处就是数据掌握在自己手里,未来靠软件赚钱的能力强。


但从0到1研发一套操作系统的成本很高,目前除了特斯拉外,以Linux为基础自研车载OS的公司只有少数几家,包括华为鸿蒙OS、阿里AliOS、大众vw.OS、Google车载Android等。


也就是说,现在车载操作系统的市场,跟当初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那会儿很像,安卓、IOS之外,还有塞班、MeeGo、Windows Phone,最开始很难有人断定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几大车载操作系统,现在也都在积极拉“朋友圈”,想吸引更多研发者加入,恨不得自己生态马上出现几个杀手级应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会成为车机的杀手级应用,现在看起来好像毫无头绪。


马斯克之前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把个别游戏移植到特斯拉汽车上,而是希望车主能在车里玩到STEAM平台上的所有游戏”。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虽然特斯拉连芯片都换成了与Xbox主机同款的AMD,但在无人驾驶到来彻底解放双手之前,把车机类比为PC或者游戏机,车载游戏并不能成为智能座舱里的杀手级应用。




因为所有能成为杀手级的游戏,必然是沉浸式的,用户必须完全脱离驾驶,才能沉浸于游戏。毕竟,任何游戏的优先级都不能凌驾于驾驶安全之上。


而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用户双手被解放,为什么一定要用车载APP,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人的“衍生器官”——手机?


以国内用户来说,每天玩手机时长平均约4.8小时,而80%的车主每天开车时间在2小时以内。并且,目前国内智能手机保有量约18亿部,而智能汽车保有量仅1000万辆规模。


不论是从使用时长,还是硬件规模,车载APP都很难产生杀手级应用。


国内一众车厂采用“高通+安卓”的配置,几乎与安卓手机同样的软硬件配置,试图把手机复刻进车机,可事实证明类似微信一样的社交软件,在车机里也有可能是反人性的。


并且,汽车同时空的使用者往往不止一个,往往性别不同,年龄跨度也大,很难有一款杀手级车载应用能同时满足车内所有人。


所以,现在有些车企认为,目前对于车机杀手级应用的想象,过于局限在上个时代里了。


再者说,开发车机APP的难度要远大于PC和手机时代。


一方面,因为车机操作系统的代码更加复杂,常见的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代码量为13万行,PC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为5000万行,而一辆智能汽车的代码量动辄就超过了一亿行。





另一方面,因为跟手机后期硬件高度同化不同,不同厂家的不同汽车,甚至是同一厂家型号不同的汽车,都需要开发者根据硬件的不同单独进行适配,比如车载软件供应商荔枝播客,就曾经说


“车载应用开发的最大难点,在于不同车厂的中控体系不一样(也就是屏幕规格不一样),需要定制化适配,而适配的工作量占到了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二。”


现在做车机应用研发本身就困难重重,研发更适配于车机的杀手级应用更是难上加难。好在,国内外各家企业已经卷起来了,让我们看到更多希望。


而不论汽车的新定义是什么,四个轮子加沙发也好,四个轮子加手机也好,现阶段,汽车最核心的功能全球是有共识的——“四个轮子”。


目前,最有价值、最接地气的竞争,仍是自动驾驶。谁先解决了四个轮子的问题,谁就能有限定义四个轮子之上应该是什么东西。



尾声


在加码自动驾驶的同时,我希望国内更多车企能聚焦到更基础的操作系统。


电动车操作系统之争,本质上是生态之争。


当初安卓一个软件包打天下,靠的就是安卓应用商店中280万个APP。


早在2007年,Google就找来了84家软硬件合作商当盟友,共同搭建了安卓体系。


后来中国手机厂商发展起来后,虽然具备了做操作系统的能力,但直到谷歌限制华为使用安卓后,才有了鸿蒙。


原因就在于做操作系统并没有那么难,但安卓生态是座翻不过去的大山。


好在车机行业,现在还远没有形成如手机时代的垄断,车机界的“安卓”和“IOS”,目前大家都有机会。


并且这一次,我们还走在了前面,国内有大量企业,比如车机供应商斑马、亿咖通,科技巨头华为、百度、阿里等都在自研车机操作系统,中国整体是跑在前面的。


现在讨论第一个车机杀手级应用会是什么,为时尚早。但是,车机操作系统的生态之争,已经刻不容缓。


PC时代,我们没有出现Windows;智能手机时代,我们没有出现安卓和IOS;智能汽车时代,希望最大的车机操作系统会诞生于中国。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轮子   特斯拉   座舱   杀手   操作系统   生态   智能   时代   汽车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