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擅自删除用户手机视频,当科技开始侵犯隐私......

#11月财经新势力#


手机APP能自主删除相册内容,大数据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


近日,得物因一条“删照门”视频登上热搜,早在去年拼多多就发生过类似的远程删除用户照片事情,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得物删除用户相册视频


事情起因是有网友曝光双十一在“得物”买东西出了问题,拍摄视频后上传至平台反馈,随后却收到手机提醒“检测到‘得物’删除了视频,已成功拦截”


根据华为手机系统提示,该网友觉得是得物调用了手机权限,删除了自己相册内的投诉视频。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热议,难免会让用户质疑得物侵犯了他们的个人隐私权。


面对舆论,得物连发两条官方回应。


先是称APP完全没有任何动力去做删除用户相册,也没有相应技术能力进行批量识别,甚至定向删除,还表示是手机系统出现的误报。


随后,该网友选择与平台“硬刚到底”,并放出手机拦截信息的删除路径,显示两段投诉视频已被删除至了“最近删除文件夹”


为此,得物再发第二条声明,表示并未删除用户手机相册中的原视频,删除行为针对的是临时缓存文件,并上传清理缓存文件的流程图。


值得注意的是,里面有一句提到“该方案也是行业各大知名 app 进行视频处理的通用方案”。


也就是说,得物“没错”是手机的锅,如果被删了那也是“临时缓存文件”。


显然得物的两次回应并没有得到网友们的谅解,反而引起更多的愤怒,毕竟这已经影响到大家对个人隐私和网络数据安全的担忧。


近年来,得物关于”假货、维权“等问题频出,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得物“有13.1万条投诉内容。此前,因存在违规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得物还被工信部多次“点名”。


除了得物,类似侵犯用户隐私的App不在少数,前不久工信部通报了38款App侵害用户权益。




APP侵犯用户隐私屡见不鲜


早在2021年1月,就有网友曝光拼多多App远程删除其手机相册中的图片,之后也是被手机系统检测到提示,拼多多也因此陷入了“删照风波”。


同年10月,又曝出华为手机提示”豆瓣App删除用户图片“。


针而此事,拼多多和豆瓣的官方回应与得物如出一辙。称系统误将用户上传的图片当成缓存文件删除,并强调不是入侵用户手机系统。

出现这这类事件,是因为用户在打开App时都需要授权通讯录、拍照、相册、定位等功能,才能正常使用,显然权利实际是不对等,如果App想要通过这些权限进入用户相册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问题来了,App是否可以精准删除相册里的视频或者图片?


从技术层面来说,只要用户同意了APP获得手机相册读写等授权,就可以远程读取或删除相册内容。


通常用户在下载后使用App时,会出现“个人信息保护提示”,但由于部分内容过于长,大部分用户不会去认真看完里面的信息,而是直接滑到底部去点”同意“,在无意中就已进行了授权。


在去年工信部通报了38款App存在问题,豆瓣App就在其中,原因为“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


现如今互联网盛行,Boss直聘、58同城、万能钥匙等软件,因侵犯用户隐私被多次点名。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通报“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并要求下架


这些App过度获取权限,如此大胆的收集用户信息,以便于展业获客,向用户精准投放广告,但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不可侵犯。


大数据时代,“索取个人隐私”的乱象频发,导致许多用户的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裸奔“,从而引发了不少电信诈骗类风险,部分APP强制用户开通各种隐私权限,尽管监管机构的检测已经常态化,部分APP依旧屡教不改。


由于APP采集个人信息往往有很强的隐蔽性,在高科技的外衣隐蔽下一般很难觉察,随着监管的趋严,大量非法APP被关停,但常常会有一些换个“马甲”重新复出。


相对来说,那些手机必备的大型知名软件,用户规模较大,引发的舆论更广,才更应该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合法合规运营。


来源:且说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华为   隐私   用户   手机   视频   缓存   权限   网友   相册   系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